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戈壁荒原興起現代農業 ——蘭州新區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工程紀實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陸家木 劉同偉 閆濤 李奇維 字號:【

  2012年8月,國務院批復設立蘭州新區,總面積為1744平方公里,人口近30萬,其中農村人口15萬人,耕地31.9萬畝。作為國家級新區,蘭州新區除了產業聚集完整外,一直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在充分釋放市場活力的基礎上發展與新區生產力水平相適應的現代農業,全面推進農業和農村現代化,一大批高科技、高投入、精管理的田園綜合體、產業化聯合體、家庭農場等新型生產經營方式在新區快速落地生根,并與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及農戶深度聯合,推進循環農業、設施農業、休閑農業、林下經濟等模式成為具有新區特色的高效農業發展業態,初步形成產業和城市功能互動提升、產業聚集與城市人口分布相互協調的發展格局,為國家西部地區發展筑起了一道生態綠色屏障。

  筑壩修湖

  打通現代農業發展血脈

  十月的蘭州新區,天氣涼爽、空氣清新。秦王川國家濕地公園游人如織,公園里一團團紅柳如煙似霧,一片片蘆葦隨風搖曳,一個個小湖泊平靜如鏡,一只只赤麻鴨、紅嘴鷗在水面上游弋,讓人仿佛置身江南水鄉。公園總面積315.77公頃,已經記錄到的植物有127種,動物86種,其中鳥類達到58種。

  秦王川是個盆地,自北向南傾斜形成一個漏斗,地下潛流在低洼處匯聚滲出地表,形成了半咸水內陸鹽沼濕地。“現在公園地下水位不斷升高,濕地面積也不斷擴大,標志著蘭州新區水系建設已經取得初步成效。”新區農林水務局副局長王集桂說。

  水是一個城市發展尤其是農業發展的命脈,對于快速建設發展中的蘭州新區來說更是至關重要。早在20世紀70年代,先輩們把甘肅、青海兩省交界處的大通河水,跨流域東調引到秦王川盆地,這就是引大入秦工程,被稱為“中國的地下運河”。隨著蘭州新區的建設發展,引大入秦工程為這座現代化新城的崛起提供了充足的水資源保障。

  六年來,石門溝、尖山廟、山字墩、二號湖、五號湖等大小十幾個水庫以及人造湖相繼建成。“今年甘肅雨水比較多,好多地方都遭了水災,我們蘭州新區幾年很平穩,這得益于我們區管委會的正確決策,小水庫起到了很好的滯洪作用。”蘭州新區農林水務局長張愛明這樣說:“我們做的一切都是從實用出發,所有的小水庫建成后,新區的大部分土地將實現自流灌溉,巨大的社會效益即將成為現實!”水庫和湖泊的修建不僅解決了新區工農業發展和居民生活用水,而且好多都變成新景區,吸引蘭州、白銀等周邊市民紛至沓來度假游玩。

  植樹綠化

  建立現代農業發展生態圈

  水秦路是蘭州新區的東大門,道路兩邊有200多米的綠化帶,色彩各異的綠植勾勒出“美麗新區歡迎您”七個大字,彰顯出新區人民的熱情友好,“綠水青山 金山銀山”的字樣,更是表達了蘭州新區“一帶一路”的經濟特色主題和建設生態文明和諧美麗新區的理念。

  近年來,蘭州新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建設與產業發展、城市建設同步推進。“要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步伐,努力形成‘城在綠中、林在城中、樓在園中、街在景中’的綠色生態大體系,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生態新區,這是蘭州新區的建設目標之一。”蘭州市委常委、新區黨工委書記楊建忠對新區生態提出明確要求。

  六年來,蘭州新區全面實施道路綠化、荒坡造林、空閑地復綠、生態修復等各項綠化工程,啟動建設了東一干大型防護林帶、8條核心道路景觀綠化工程、二號生態湖、秦王川國家濕地公園等一系列生態工程;全面加強對石門溝、山子墩水庫飲用水源地保護;累計完成造林綠化20萬畝、生態修復4萬畝,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3%,農田林網、生態防護林網、城區道路林網三網并行,生態防護體系相對完備、生態景觀特色鮮明的總體格局已初步形成,一個宜居、宜游、宜業、充滿活力的綠色新城正在崛起。

  生態環境的改善帶動了旅游、文化等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新區旅游商貿產業發展日益完善。目前,蘭州新區已完成投資43.02億元,建成西部恐龍園、蘭州國際嘉年華、晴望川民俗文化村等10余個大型景區。自2017年以來,新區共接待游客332.5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11.57億元。

  智慧種植

  開啟現代農業發展新時代

  在蘭州新區緯一路以北、東一干以南、經十五路兩側,一座座溫室大棚依次排開一眼望不到頭,這里是蘭州新區現代農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建設的現代農業示范園,項目總占地面積1萬畝,包括農業綜合產業綠廊、人文景觀帶、農業示范園帶和生態精品蔬菜林果生產基地,總投資為22億元,已完成投資近7000萬元。

  蘭州新區農投集團農業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雷亞東說:“這是從以色列引進的柔性預應力雙膜大棚,單體面積超過7000平方米。其優點是棚內空間寬敞,機械化操作性強,土地利用率高,用水量少,便于喬木林果栽植,目前主要用于育苗。大棚采用物聯網監控技術,通過手機APP或者PC端網頁,對大棚內溫度和濕度實施遠程操作。空氣濕度、空氣溫度、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土壤的溫度和濕度以及土壤的PH值,都能隨時知曉,所有軟硬件設施都圍繞育苗的生長需求而設計,像是一個精細化生產工廠。”

  據悉,蘭州新區現代農業示范園共開工建設柔性預應力雙膜大棚27座,一般日光溫棚120座。力爭到2019年,建成節能日光溫室750座,生態精品蔬菜林果生產基地1157畝,主題農場觀光區2500畝,將該項目打造成集現代智慧農業、休閑農業、新能源、旅游觀光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按照現代農業生產要素,蘭州新區統一規劃建設10個以上萬畝規模特色種植基地;規劃建設3個萬畝高效設施農業園區,大力推進高效設施農業、戈壁農業、智慧農業發展,推動新區農產品向綠色、有機發展,打造區域產業品牌;分片區分種類規劃10個以上現代化養殖園區。同時鼓勵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經濟建設,力爭到2020年新增林下經濟項目30個,實現產值1億元以上。大力發展農業新型業態,實施“互聯網+”現代農業行動,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發展農田藝術景觀、探索農產品個性化定制服務、會展農業、農業眾籌等新型業態。同時,結合文化旅游,大力發展空港農業、農家樂、休閑觀光農業、特色農產品采摘園等村鎮旅游業,打造一批特色小鎮、風情農莊等鄉村旅游勝地。目前,蘭州新區國家現代農業公園、甘肅康瑞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千畝高效現代農業示范園等一批高標準、大投入的現代化農業綜合體正在蘭州新區如火如荼建設。

  建立在荒漠上的蘭州新區艱苦創業,攻堅克難,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特別是2017年以來,蘭州新區推出了以深化管理體制和機構改革、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等為核心的六大改革和以城鄉環境整治為核心的八大整治,破除了很多禁錮經濟社會發展的制度藩籬,闖出了一條有利于新區高質量快速發展的新路,實現了新區發展史上的一次大的跨越,一座產城融合的現代化新城于阡陌溝壑交錯的荒原上拔地而起。

  對于蘭州新區的發展,楊建忠充滿了自信:“農民進了市區打工,大量的土地被撂荒,我們要結合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把那些分布在偏僻溝岔中近乎荒廢的村莊進行整合,把騰出的土地和撂荒地打包流轉,政府對土地質量進行提升然后出資把水路等所有的基礎設施建設到位,吸引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現代化農企進駐。很快,我們蘭州新區現代化的大型養殖場會源源不斷地向西部貢獻著放心的肉類食材,大量的家畜糞便經過處理就是很好的有機肥,蘭州新區會被一個巨大的花園式觀光農業、高效農業裝扮起來。”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