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40年中,以拆除制度性障礙促進勞動力從低生產率部門退出,在城鄉、地區和產業間流動,實現對高生產率部門的進入為特征的中國特色城市化道路,是二元經濟發展的有效經驗。在城鄉勞動力市場日益發育的條件下,農民工已在更大的地域范圍進行橫向流動,總體方向是從中西部農村流向沿海城市,橫向流動顯著地縮小了地區間的工資差距。然而,完整的社會流動是指通過橫向流動的擴大,使處于社會分層不同位置的個人和家庭,有更多機會沿著分層結構階梯實現社會縱向流動。作為反映社會公平程度的社會(縱向)流動性,是一整套社會政策的綜合結果,也是政策調整的重要依據。在促進農民工由橫向流動向縱向流動中最關鍵的環節,也是預期效果最明顯的著力點,就是從滿足基本公共服務需求、消除阻礙流動的體制機制弊端入手,把農民工及其家庭培育為真正的中等收入群體。(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