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蘇,“蘇北”曾一度是貧困落后的代名詞。近年來,隨著精準扶貧工作的深入推進,蘇北農村地區總體面貌有了明顯的改善,但與鄉村振興的目標和要求相比,仍存在較大的差距,蘇北農村仍是江蘇全面小康建設過程中一塊明顯的短板,只有實現了蘇北鄉村振興,江蘇的整體振興才能最終實現。
蘇北地區農業農村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
蘇北即江蘇北部地區的簡稱,位于以上海為龍頭的長江三角洲,是中國沿海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由徐州、連云港、宿遷、淮安、鹽城5個地級市組成。蘇北地勢以平原為主,擁有廣袤的蘇北平原,轄江臨海,扼淮控湖,區位優勢明顯,但相對于蘇南地區而言,經濟發展長期以來相對落后,尤其是農村地區的發展,仍存在著諸多問題,鄉村振興還困難重重,具體而言,可以歸納為以下方面:
規劃引領不足。規劃引領是鄉村振興的前提,而所謂規劃引領,就是“科學判斷鄉村發展的階段性特征,進而規劃先行、分類指導,打造差異化、個性化鄉村。”對于一個鄉村而言,要想振興就必須對自身進行合理定位,找尋解決“三農”問題的良策。但目前,蘇北地區鄉村發展總體仍處于無序的狀態,仍缺乏統一的發展規劃,許多鄉鎮仍沒有把鄉村的未來發展提上日程,只是安于現狀,堅持“以不變應萬變”;有些鄉村雖有一定的發展規劃,但規劃粗放,提出的發展戰略沒有考慮當地的特色產業,不利于鄉村的整體發展。
財政投入和整合力度不足。鄉村振興需要充足的資金作為保障,而財政支持仍是當前鄉村振興的首要資金來源。但據2017年數據顯示,蘇北地區生產總值為20327.32億元,而同期蘇南地區為50273.96億元,蘇北地區的生產總值僅為蘇南地區的40.5%;蘇北地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81550元,同期蘇南地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是123027元,僅相當于蘇南地區的66.3%。生產總值、人均收入的差距直接影響了蘇北各區政府的稅收收入,進而導致蘇北各市財政收入緊張。而當前,蘇北地區涉農財政投入和整合仍明顯不足,以蘇北地區灌南縣為例,鄉村建設工作累計整合資金僅為2893.28萬元,相較于“三村兩線”總投資9211.3萬元的總數而言,比例僅為31.41%,且整合資金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在事關農村長期發展的產業資金方面整合度較差,整合力度還有待加強。
生態環境仍有待整治。當前,蘇北鄉村的整體生態環境仍不太理想,農村環境和生態系統仍亟待進一步加以整治和修復。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日益推進,許多重污染、高排放的工廠由于受高額污染物處理費以及高額租金的限制,紛紛將工廠遷至污染物排放標準低、土地租金低的蘇北鄉村附近,導致農村的環境及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的破壞,并且這些工廠至今仍存在于蘇北的各個角落,污染物的排放至今仍未停止。據環境監測數據顯示,2017年蘇北五市空氣質量均未達到二級標準。另外,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生活污水和垃圾數量也持續增多。加之規?;B殖污染嚴重,如蘇北地區僅灌南縣就有規?;笄蒺B殖場幾百個,而規范化的畜禽養殖處理設施卻不到10%?;兽r藥使用過度,也是當前蘇北農村生態環境問題的成因之一。
農民財產性收入仍偏低。當前,蘇北農民收入來源渠道較單一,獲得財產性收入的渠道仍較少,農民除銀行利息、土地征用或流轉補償費外,很少有其他來源,大部分農民依舊“靠天吃飯”。以連云港市為例,近年來,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雖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農民家庭財富和財產性收入都有所增長,但從絕對值看,農民的財產性收入仍然較低,在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占比仍很少,與省內其他市相比差距仍較大。2015年,連云港市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78元,其中財產性收入僅有164元,僅占總收入的1.3%;2016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32元,其中財產性收入僅有190元,僅占總收入的1.4%,絕對值雖有所增長,但仍處于全省最末位,與蘇州相比,差了2877元,與同是蘇北地區的徐州相比,也差了21元。且市內各縣區之間農民財產性收入也存在著較明顯差距。
促進蘇北地區鄉村振興的對策建議
加強規劃引領。加強規劃引領是有序促進蘇北鄉村振興的基本保障。目前,江蘇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蘇北地區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和推進,并多次召開全省農村工作會議部署此項工作,但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仍處于廣泛征求意見階段,建議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規劃引領工作,促進鄉村振興戰略規劃的早日出臺。同時,在規劃征求意見的過程中,要多聽取基層農業工作人員和農村居民的意見,要多關注蘇北農村地區的發展實際,并將鄉村振興與產業振興相結合,在尊重不同鄉村資源稟賦的基礎上,充分發揮鄉村資源優勢,實現差異化的產業發展,并注重實現一二三產業的高度融合發展,在發展生態經濟、休閑體驗、企業園區的同時,合理高效地解決好誰來種地的問題,因地制宜地發展農產品深加工,不斷提高鄉村特有資源的附加值,讓新型農村經營主體快速成長,從而吸引高素質的人才資源向鄉村流動。
加強財政投入和整合力度。鄉村振興離不開財政資金的投入。下一步,各級財政部門要進一步強化財政資金投入導向,加大財政向“三農”的投入力度,并不斷創新財政投入方式,撬動更多社會資本,支持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形成財政投入保障長效機制,為蘇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強有力的支撐。其次,要加大對專項資金的整合力度,以發揮有限的財政資金的集聚作用。要整合農業綜合開發、農田水利、土地治理等資金,并綜合運用各類涉農資金,加大農業科技創新投入,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支持開展高效節水灌溉等項目建設,完善基層水利服務體系,促進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具體而言,建議盡快出臺江蘇涉農資金整合的意見,從省級層面對涉農部門扶持農業企業、家庭農場、供銷社等各方面的資金進行整合,并由農業部門牽頭,集中農業、財政、水利、開發、國土、海洋、林業等部門,建立統一的涉農資金整合平臺,并統一標準、統一規劃、統一實施。建議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的方式,建立蘇北農業發展基金,通過風險補償、收益分成等多種方式,充分吸納民間資本支持蘇北鄉村振興工作。
加快鄉村生態文明建設。加快鄉村生態文明建設是蘇北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應鼓勵蘇北地區全面實施山水林田湖自然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有序推進生態系統休養生息。并充分利用田園綜合體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優勢,借鑒田園綜合體的樣板工程,在現有生態農業和休閑旅游基礎上,因地制宜,對蘇北鄉村資源進行多功能、多業態開發,營造具有特色的農業生態。在進行畜牧養殖時,要準確定位環境敏感區和禁養區,嚴守環境質量底線,并及時糾正盲目擴大禁養等情況。
切實提高農民收入。切實提高農民收入是鄉村振興的關鍵。為切實提高蘇北地區農民收入,首先要促進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通過建設一批規模大、競爭力強、有帶動輻射效益的龍頭企業,提高農業的增值效益,并通過給予適當財政補助的方式,鼓勵龍頭企業為農戶提供技術培訓、研發新品種、引進新技術等,帶動當地農民增收致富。其次,要積極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應通過大力推進農業機械化、設施化,積極引導各類社會資本投資農業農村,積極打造產業深度融合的高效農業集聚區,規?;氖〖壥痉都彝マr場和農民合作社示范社,以此來提高農民收入。再次,要拓寬農民財產性收入渠道。應通過增加農村金融機構網點,發展適合農民的理財產品,并鼓勵保險、證券公司在農村地區設立辦事點等方式,盡快完善蘇北地區農村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并針對農民資金額度小、風險承受力不強等特點,不斷創新、開發適合農民的融資理財產品,多渠道幫助農民增加財產性收入。
(作者單位:詹愛鈴 易愛軍 淮海工學院商學院;王東 江蘇省連云港市財政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