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法國奶農如何實現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法國奶業產業組織發展考察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調研組 字號:【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人員和國家奶業產業體系專家組成調研組,應法國畜牧研究所的邀請,2017年9月對法國進行了為期十天的調研考察。經過調研,我們認為,法國發達的奶業產業組織體系為現代奶業生產體系提供了重要的支撐作用。法國奶業生產始終堅持家庭牧場的生產方式,強調奶農自營、主飼料自給、適度規模經營,不提倡、不鼓勵公司化大規模經營,廣大奶農通過合作社或“公司+農場”等兩種基本形式,進入市場。法國奶業產業組織體系建設最具特色的是擁有一個功能完備、錯綜復雜、從基層到全國的農民組織網絡體系,從區域發展、行業發展和專業服務等不同維度,為奶農生產者提供經濟、政治和社會全方位的服務,以實現保護和保障奶農利益、促進奶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法國經驗對我國推進奶業現代化步伐,實現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建設現代農業生產體系、產業體系、經營體系,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有機銜接具有參考價值。

  法國奶業概況

  法國奶業在歐盟市場占據重要地位,牛奶產量在歐盟位列第二,占歐盟市場的17%。據法國畜牧研究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6年法國牛奶產量2470萬噸,擁有380萬頭成母牛,67000家牧場,牛奶生產遍布全國,主產區在西部山區,約占全國產量的一半。奶牛品種以荷斯坦為主,占66%;其次是蒙貝利亞,占17%,諾曼底第三,為10%,其他品種占7%。從生產規模看,以中型牧場為主體,大約一半的牧場養殖規模在40~80頭之間(成母牛數量),平均57頭,2016年平均每個牧場的產量為395噸,在歐盟發達國家中位列后面,是排名最高的丹麥(1367噸/牧場)的27.7%,略低于比利時(412噸/牧場)和德國(404噸/牧場)。政府政策導向是鼓勵適度規模,補貼主要依據飼養規模,以50頭為標準,超過部分不再增加補貼,同時要求奶農符合環境標準要求。政府補貼約占奶農收入水平的10%~20%。法國奶農主體構成是中老年群體,老齡化是法國奶業面臨的一個挑戰,目前從事奶牛飼養的人員中,40歲以下占20%,而大于50歲的占45%。吸引年輕人加盟是法國奶業的一個重點,但是有門檻限定,包括需要有2年奶業專科教育經歷,并獲得學位,這是申請政府各種項目的前提條件。法國乳制品生產目前全面實現了全產業鏈管理,全面建立可追溯的產品質量監測機制,國家是食品安全的擔保人。奶產品質量控制點是防止化學污染,評估食品添加劑中化學物質含量及其對人類的影響。

  2015年4月歐盟取消配額制以來,法國與歐盟其他國家一樣,遭遇奶業的嚴冬期。因法國約一半的市場在國內,國內市場消費一直相對穩定,沒有像德國、荷蘭等主要依賴國際市場的國家那樣全面放開奶業生產,因而基本實現了平穩過渡。

  法國奶業組織體系與基本功能

  經過百余年來的不懈努力,法國形成了十分發達的農民組織體系,政治勢力強大,在維護法國農民利益和為法國農民服務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并在國際上享有盛譽。在奶業領域,由生產者和加工者組成的各種奶業組織已經形成了自下而上的完整的組織體系。國家層面的奶業組織有三大組織體系,分別是代表生產者利益的法國奶業生產者組織(FNPL)、代表合作社利益的法國合作社聯盟(FNCL)和代表奶業行業利益的法國奶業聯盟(FNIL),不同類型的組織功能各有側重,相互補充,構建起錯綜復雜的組織網絡體系,以維護和提升奶農利益。1974年這三大組織系統共同成立了國家奶業中心(CNIEL)。

  國家奶業中心的目標是代表生產者和整個產業的利益。其運行經費來自會員繳費,方式是按加工的原料奶量抽取稅款和會員費,比例是奶農、加工商按七三開支付。國家奶業中心主要有三大基本職能。一是組織協調生產者和加工者之間的經濟關系,包括促進相關立法、制定產業政策和部門發展戰略規劃、信息收集等;二是市場營銷,包括發起廣告運動、傳播策劃等促銷活動,以及培養消費者乳品購買習慣和消費習慣等;三是資助行業公共性的研究項目,如知識普及、質量控制、技術開發等。

  奶業合作社的發展

  在引導奶農進入市場渠道方面,合作社占據半壁江山。據法國畜牧所介紹,50%奶農加入合作社,50%的原料奶收購由合作社完成,42%的原料奶由合作社加工。在充分的市場競爭條件下,合作社提供的服務和奶價與乳品公司的不相上下,并且對于奶農收入的影響也差異不大。因為長期看,市場充分競爭的結果是奶價取決于產品質量和產品市場。但從短期看,主要取決于買賣雙方的談判,而背后的市場供求關系對談判力影響較大。

  為提升市場競爭力,與發達國家合作運動趨勢一樣,法國奶業合作社也出現了大量的兼并、合并運動,形成了若干合作社的航母企業。目前全球25家最大的乳品企業中,法國占據5家,其中之一就是由合作社合并而成的索迪雅集團。法國十大乳品集團加工了75%的原料奶,其中6家是合作社。但是隨著市場格局從賣方市場轉向買方市場,奶業供應鏈上的話語主導權出現從上游向下游移動的大趨勢。在現階段,零售商話語權更大,消費者的話語權在增強并可能是未來的主宰者。而奶農生產者的地位則在不斷下降,即使是法國農民擁有自己強大的組織體系,也無法改變大勢已去的市場環境。奶農面對利益被不斷侵蝕的現狀,不免采取拉牛上街游行或倒牛奶抗議等極端做法給政府施壓,迫使政府制定解決方案,但在全球化時代,這些做法無法從根本上維護奶農利益。因此,奶牛生產裝備現代化,飼養方式升級,掌握現代飼養技術,生產有機奶,引入環境友好、動物福利等因素,延長產業鏈條,投資開發更多的乳品,與國外合作開發新市場等已經越來越成為奶農發展的不二選擇。

  “公司+農戶”的產業組織模式

  “得奶源者得天下”,法國投資者所有的奶制品公司為保證奶源安全,并降低交易成本,通常采取與農戶直接簽訂供貨合同的合作模式,公司與農戶之間不設中間組織。因此,那些與公司合作的奶農規模相對偏大,以滿足公司對控制成本的要求。以2010年全球排名第三、歐洲最大的牛奶及奶制品企業拉克塔利斯集團為例,與其簽訂合同的奶農平均生產規模通常在70頭成母牛左右,公司目前與1.2萬個奶農建立了合同關系。為保障股東的投資回報率,與合作社為法國奶農服務、幫助法國奶農銷售原料奶的經營戰略不同,公司基本實行在消費市場當地生產、當地加工的發展戰略,以降低生產和運輸成本。拉克塔利斯集團目前已經在42個國家建立了237個生產基地和加工企業。

  在“公司+農戶”模式下,公司建立專業技術隊伍,為奶農提供畜群結構、飼養、飼料、防疫、配種、收購等全過程服務,保障公司原料奶全年供應量的穩定和質量。公司與奶農簽訂的供貨合同通常五年一周期。內容主要包括奶農向公司提供的鮮奶量及其奶牛飼養規模,價格每年商議。

  如我們訪問的拉克塔利斯集團的一家合同牧場,農場主夫妻二人目前飼養79頭奶牛,預計一年后達到100頭規模。2016年,夫妻通過銀行低利率貸款,投資150萬歐元,建立了新圈養牛舍,并分別購買了2臺擠奶機器人和糞便處理機器人(政府補貼50%),全部實現了機械化。農場主96公頃的土地種植青貯飼料,主料基本達到自給自足。其中55公頃土地是自有,41公頃是租用土地,政府有租金補貼,每年標準不同,約在1000歐元/公頃左右。

  據農場主介紹,公司為奶農提供技術指導,特別是先進設備和技術的推廣應用,每年2、3月份公司與奶農簽訂合同,確定具體供奶量和奶價。由于歐盟早在幾年前取消了配額制度,奶農希望擴大養殖規模,但是公司從終端市場的需求考慮,通常限制奶農生產規模,因此這是雙方談判的第一個要點。關于價格,公司主要按照體細胞數、菌落總數、乳脂、乳蛋白等指標定價。價格根據市場價格每月調整一次,同時每月與奶農結算一次。

  此農場主只加入了人工授精合作社,沒有加入其他的合作社。他介紹說,公司給奶農的奶價與合作社的差不多,但合作社人多嘴雜,遇到問題要大家共同決定,這是他所不喜歡的,他更愿意由一個權威人物來決策。在他這類的大農場主(小規模奶農沒有機會加入“公司+農戶”,因為無法滿足公司的生產門檻要求)看來,在參與市場競爭中,公司與合作社沒什么兩樣,如果公司給農戶的價格低,那么農民就會跑到合作社那里,公司的奶源保障就會受到威脅。拉克塔利斯集團的營銷經理告訴我們,他們鮮奶收購價格比法國最大的合作社索迪雅每升高出1分錢,合作社是他們定價的重要參照系。事實上,公司與農戶在牛奶定價中存在著天然的對立,合作社的存在發揮了市場標尺作用,成為公司定價、奶農討價還價的重要砝碼。

  幾點啟示

  第一,奶業產業組織體系建設應當是一個功能完備多樣化的社會生態系統。法國經驗表明,一個健康的奶業產業組織體系應當是由代表不同相關利益群體的各類組織組成的、自下而上與自上而下相結合、多層級的網絡體系。它意味著,無論是奶農、公司、加工企業,還是經銷商,都需要自己的利益代言人,各類奶業產業組織對外有著共同的利益訴求,對內相互之間存在合作與競爭,只有不斷健全完善生產者組織、合作社組織、行業組織、區域性組織等不同類型、相互交叉的各種組織,并通過相互合作、相互牽制,形成良性互動機制,才能夠避免惡性競爭,有效維護市場秩序,提升整個行業的市場競爭力,保障各方的利益。特別是處在產業鏈末端的弱勢奶農,更需要組織起來,逐步形成以行業和地區為紐帶、從基層到全國性的組織體系。此外,我國奶業應加快奶業行業組織的改革,去行政化,真正成為奶業從業者的行業自律組織。

  第二,有效發揮合作社在維護廣大奶農社員利益、促進市場充分競爭中的標尺作用。合作社制度與公司制度有著本質的區別,前者是奶農利益的忠實代表,自始至終地圍繞法國奶農的利益最大化開展經營服務,不賺奶農的錢,在原料奶的收購定價中充分得以體現;而后者是以投資者股東的利益最大化為經營的唯一目標,因此,為了讓投資者實現最高的投資回報率,公司既有動力“拋棄”法國奶農,在全球布局建立生產基地,以降低原料奶成本;也有動力盡可能地壓低奶農原料奶的收購價格。合作社的存在,成為公司原料奶定價的最大障礙,競爭的力量迫使公司要參考合作社的原料奶定價標準。

  目前我國奶農的組織化程度仍舊很低,“公司+農戶”模式控制了奶業產業組織的基本形式,奶農合作社被公司大資本所控制的現象普遍,奶農缺乏自己的利益代言人。這種單一模式既不利于廣大奶農基本利益的維護,也不利于保護消費者利益,還不利于整個奶產業競爭力的提升。因此,下一步應以新修訂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為契機,強化奶農合作社的規范化建設,同時大力發展奶農合作社聯合社,有效發揮合作社的市場標尺作用和社會化服務功能,促進市場充分競爭,改善奶農的市場境遇。

  第三,堅持奶業生產的適度規模經營,生態環境友好的可持續發展模式是未來發展方向。我國奶業政策中,為解決奶農生產規模小而散的問題,存在著片面追求公司化大規模生產的傾向,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的產業政策中,對養殖小區建設強調上千頭的大規模和公司化經營,這與國際奶業發展所提倡的保護生態環境、滿足動物福利、實現廣大奶農生產者的收入穩定增長目標的發展大趨勢相背離,為此,我們應結合國際奶業發展的潮流,對近些年來奶業生產模式導向進行深刻反思,并及時進行政策調整,從我國“大國小農”的生產要素和資源稟賦基本國情出發,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逐步轉向以農戶家庭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理念,實現環境友好、保障動物福利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模式。

  (本文是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全球化背景下中國奶業轉型發展研究”項目階段成果。調研組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劉長全 劉玉滿 李靜 苑鵬 姚梅;內蒙古大學經管學院,喬光華。執筆人:苑鵬)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