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在一些火車站、汽車站和居民區等流動人口較多的場所發現,一些不良“黑中介”公然拉著勞務中介的橫幅,利用虛假高薪招工信息,專門詐騙農民工等求職人員的錢財。
調查發現,“黑中介”的騙人伎倆包括,一是以勞務派遣名義。不法中介假借勞務派遣公司名義,行勞務中介詐騙之實,給治理帶來難度。二是以高薪崗位為誘餌。利用各種渠道發布“高薪誠聘”“單位直招”等廣告吸引求職者眼球,當求職者輕信后,再以繳納押金、保證金等形式騙取求職者錢財。三是“黑中介”與“皮包公司”相互勾結。由“黑中介”取得求職者信任,以推薦工作為名收取報名費、服務費,然后要求應聘者拿著“介紹信”到“用工單位”進行面試。“用工單位”設置一些應聘者難以接受的苛刻條件,讓應聘者“主動”放棄應聘,或者由“用工單位”假裝招聘工人,收取體檢費、服裝費、保證金等,最后以各種理由拒絕安排上崗或中途辭退,“黑中介”則以非自身原因為由拒絕退款。四是網上發布虛假招工信息。目前,網絡求職成為青年農民工的優先考慮途經,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互聯網發布各類虛假招工信息,以誘人的待遇條件吸引求職者關注,再通過各種方式騙取錢財。
不可否認,這些“黑中介”不僅侵害求職農民工權益,擾亂社會正常秩序,極易產生矛盾糾紛。當前,迫切之事就是采取有效措施,堅決打擊不法分子的囂張氣焰。一是完善農民工進城就業信息網絡,對“黑中介”騙術進行揭露,全方位廣角度增強外來務工人員的防范意識。二是整頓勞動力市場秩序,嚴打職業介紹領域的違法犯罪活動,取締非法職業中介機構。長遠之策,我們還應健全農民工就業服務體系。積極發展有組織的勞務輸出,開放城市公共職業介紹機構,免費向農民工提供就業信息、職業指導和職業介紹服務,促進農村富余勞動力合理有序流動。
(山東省惠民縣)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