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鳳翔如何種出“金蘋果”——來自陜西鳳翔縣湫池廟、老女溝、槐北三村的調查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牛震 字號:【

  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陜西省鳳翔縣把蘋果產業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走出了一條既領先發展,又緊密聯系當前農村實際的新路子,獲得了“中國矮化蘋果之鄉”的美譽。2018年農業農村部“百鄉萬戶調查”活動,把鳳翔縣湫池廟村列為調研點。

  “這兩年的蘋果賣的算好哩。去年俺們村人均收入差不多有兩萬元吧,80%來源于種蘋果的收入。”陜西省鳳翔縣范家寨鎮湫池廟村支部書記任珠亮說:“俺們村一共種了3200畝地的蘋果,占到了全村耕地面積的一半以上,其中掛果面積有3000畝。”湫池廟村,位于鳳翔縣城北8公里處,渭北環線穿村而過。該村所在的范家寨鎮,有著“中國優質蘋果百強鄉鎮”稱號。目前,湫池廟村蘋果年均總產量1200萬斤,年總產值達2760萬元。兩年前,該村村民的收入已經超過1.9萬元,這其中大部分歸功于蘋果。

  鳳翔種植蘋果由來已久,目前當地種植的蘋果遠銷國內20多個省市,鮮果出口到歐亞多個國家和地區……可誰也不曾想到,時間倒退到20年前,如今風光無限的鳳翔蘋果也曾出現“蘋果爛在地里都無人問津,果農曾大面積砍伐蘋果樹”的現象……那么,鳳翔的蘋果產業是如何一步步走過來的,又是如何成長為當今讓農民增收和壯大農村經濟的優勢產業呢?近日,記者跟隨農業農村部百鄉萬戶調查組,來到鳳翔試圖一探究竟,聽當地果農們講述鳳翔蘋果的故事。

  “鳳翔的創新挽救了中低海拔的蘋果產業”

  說起鳳翔蘋果產業的發展,就不得不提到一個人,年過七旬的曹儒,曾是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的主任。無論是搞技術研發,還是種植指導,免不了跟果農們打交道,時間長了,感情深了,果農們都親切稱他為老曹。就因為30多年來對蘋果的一份執著和熱愛,也為他贏得了“蘋果老兵”的稱號。

  “鳳翔大面積種植蘋果,應該始于20世紀80年代末。”老曹介紹,1988年,我國從國外引進蘋果新品種進行試種并推廣。農業部(現為農業農村部)為此在天津的楊柳莊召開了一次會議。作為當時蘋果協作小組成員之一的他參加了這次會議。“把紅富士品種嫁接到矮化砧木上,當時我就覺得這個品種好,尤其是這個蘋果的矮化種植技術很實用。”

  會議結束后,老曹回到鳳翔向縣里作了匯報,認為蘋果矮化種植技術適合在當地推廣。他的建議也得到了縣里的支持。由此,鳳翔第一次在全縣開始大面積種植矮化蘋果。

  “我們1989年開始了培育新果苗品種的實驗,當時在湫池廟村有一塊試驗田,大概有100畝地吧。”老曹說,“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們的實驗種植可以說成功了。當時的畝產達到了5000到6000斤,比我們鳳翔的原品種整整高產了1000到2000斤吧。”這期間,因為老曹的示范帶動,當地農民看到效益不錯,開始學習種植蘋果。據統計,1994年鳳翔的蘋果種植面積達到了13萬畝左右。

  好景不長。因為種植規模的盲目擴大而市場開發沒有跟上,以及品種等原因,鳳翔蘋果因為“產大于銷”,第一次出現滯銷局面。“當時的果子賣不了哩,爛在地里都沒人收,有些人就挖了果樹準備種別的了。”當地果農告訴記者。不種蘋果了,種啥?“種辣椒唄!當時辣椒市場好著呢。”然而,事情卻沒有想象得那么美好。因為市場、品種等原因,當地農民種植的辣椒最終如同當時的蘋果一樣,沒有受到市場青睞。

  直到進入新世紀,鳳翔蘋果產業再一次出現轉機。因為市場周期的變換,蘋果市場又變得緊俏,加上引進了新品種,當地農業部門積極推廣新的栽培種植技術,鳳翔的整個蘋果產業進入了“回暖期”。這一階段,鳳翔蘋果在政府相關部門的指導下,沒有盲目擴大規模,而是鼓勵有效種植,進而帶動果農增產增收。

  “以果業產業化為方向,依托資源優勢,挖掘發展潛力,擴大基地規模,優化品種結構,推行精細管理,強化龍頭帶動,實施品牌戰略,提升綜合效益,促進鳳翔果業大發展、大跨越”。2014年以來,鳳翔縣將所有鄉鎮納入蘋果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全域發展,西擴南進”的布局思路,計劃每年新栽蘋果2萬畝,到2018年,建成25萬畝的矮化蘋果大縣。同時,積極推廣“鳳翔雙矮中間砧密植栽培模式”,做大做強鳳翔蘋果品牌,全面提高鳳翔蘋果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培育和壯大果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組織,暢通蘋果產銷渠道,延伸產業發展鏈條。至此,鳳翔的蘋果產業發展迎來新契機,用老曹的話說,“一棵蘋果樹終于落了地”。

  “總而言之,鳳翔的蘋果品種易成活、易豐產,而且結的果品相好、賣相好,鳳翔的創新挽救了中低海拔的蘋果產業。”老曹說。

  “好政策也是生產力”

  “好政策也是生產力”,這是鳳翔推進蘋果產業發展實踐得到的最好印證。

  “俺們這里的果農種蘋果的成本低著哩。因為有補貼,買一棵果樹苗自己出一塊錢就夠了。澆水施肥也花不了多少錢,基本上就是個人工投入。”56歲的老女溝村村民王寶明說。

  同樣位于范家寨鎮的老女溝村,距離湫池廟正北方向7公里處。王寶明曾是村里的貧困戶,于去年年底脫貧。十年前王寶明因為使用打草機不當而致左手傷殘,面對突然而來的橫禍,王寶明老兩口沒有氣餒,在村干部和親友們的支持下,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氣:“事情發生了,就是這樣,關鍵是怎么去面對。后來,俺想只要把家里的果園種好了,就不愁脫貧。”

  王寶明家種了14畝蘋果園,其中10畝是2016年新栽的品種。“去年畝產5000多斤,總共收了2萬來斤。好果賣到2.4元/斤,差果也能賣到0.2元~1元/斤,總收入不到兩萬元。”王寶明說。

  據了解,鳳翔縣為了推動蘋果產業發展,連續多年在出臺的縣委一號文件中,制訂相關支持政策,出臺相關扶持辦法。如:栽果建園方面,凡集中連片新栽蘋果100畝以上,每株苗木群眾自籌1元,其余苗款由縣上補貼,同時配套相應數量的地膜、支架等物資,并對各類組織或大戶承包耕地所產生的土地流轉費按每畝4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凡集中連片新栽蘋果200畝以上,同時對果園所需的機井、田間生產道路等基礎設施從涉農項目中予以整合;凡集中連片新栽蘋果500畝以上的,除享受上述物資、基礎設施和土地流轉方面的政策外,將圍繞果園實際需求優先申報果業園區等扶持項目……此外,縣上還從苗木繁育、標準化生產、品牌推廣、典型示范、先進技術推廣等方面制訂了具體的扶持政策。王寶明家因為之前是貧困戶,除了享受以上政策外,其新種的10畝果園還享受每畝1000元的一次性補貼,并全部應用了最新的“雙矮中間砧密植栽培”技術。

  “以前修枝兒的時候,不懂其中的竅門兒,經常把掛果的枝丫剪掉,不能掛果的枝丫反而留下了……后來去參加縣里的職業農民培訓后,才知道這個剪枝兒學問大哩。”王寶明笑著說:“直到后來縣里的王雨嘉技術員上門服務,手把手地教俺怎么剪枝兒,俺才學會了咋區分早期能不能掛果的方法。”

  據介紹,為了讓果農種好蘋果,近年來鳳翔縣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按照每人5000元標準每年聘請50名職業農民為技術指導員,為果農提供上門服務。王雨嘉就是50名技術指導員之一。

  “上大學時學的是農學專業,后來在和果農打交道的時候,總覺得他們種的果子還不夠好,總想自己試一試。這兩年看到政策好,就更有點兒心動了,終于就下田務農了。”47歲的王雨嘉是鳳翔縣雨嘉果業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之前一直從事銷售農資的業務,效益還不錯。2014年,用他的話說,“沒有忍住”下了田務了農,來到位于范家寨鎮的張家溝村,流轉了150多畝地,建起了自己的合作社,從此“招兵買馬”,發展至今,合作社社員達到320多名,幾乎全部是縣里有名的蘋果種植大戶。

  “只有讓果農看到有效益,他們才會有信心種下去,如果沒效益,這蘋果也就沒人種了。”說起這幾年為果農提供技術服務的過程,王雨嘉不無感慨,“現在有政府政策的支持,果農的效益還是不錯的。假如將來沒有了這塊兒支持呢?蘋果的效益會咋樣呢?”

  為了算出種植蘋果實際產出效益,王雨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種一畝蘋果的成本,按照苗木補貼成本只有一元錢,每畝按照100棵樹算就是100元;另外竹桿按照4元一根,需120根左右,水泥桿20元一根,需20根左右,架材投入將近880元,扣除一次性補貼800元,實際需要投入80元;一畝果園的灌溉設施投入約為2000元,扣除當地相關設施補貼2000元基本為零投入成本……目前來看,當地果農種植一畝蘋果的資金投入不到200元。

  “如果一斤蘋果的成本按照一塊錢來算的話,沒有各項補貼的情況下,當前一家種個七八畝地最合適,低于5畝地基本能維持收支平衡吧。”王雨嘉說,“所以,將來的蘋果產業還是應該走適度規模種植,推廣機械化種植進而降低生產成本的道路較好。”

  “鳳翔的蘋果當年最好能賣到3塊錢一斤,如果能保存到來年5月,利潤至少還能提高一塊錢。”鳳翔縣農廣校校長郭曉紅告訴記者,為了讓果農的蘋果來年賣個好價錢,鳳翔縣在各鄉鎮建起了冷凍倉庫。僅范家寨鎮,2011年以來就陸續建起了6個冷凍倉庫,這其中還不包括果農或各合作社自建的冷庫存點。

  “相比湫池廟村,老女溝村的情況有些特殊。湫池廟的耕地多數為平地,老女溝的耕地多在山丘地帶,屬于缺水地帶。如今,因為有了水,農民才放心種果樹。”范家寨鎮黨委書記魯海濤說。2016年,鳳翔縣為了解決老女溝村種地缺水問題,為村里建起一座可有效灌溉600畝田地的水站。

  位于鳳翔縣西南方向的陳村鎮槐北村,陜西棲鳳御林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酒莊規劃項目正在如火如荼施工中,該公司負責人楊寶林告訴記者:“目前,我們酒莊每年只能消化下撿果400噸,等項目一期建成后,可達到每年消化3000噸的能力,等三期工程全建成后,預計每年可消化下撿果9000噸。”

  “鳳翔蘋果皮兒薄,口感好,應季兒吃最好。以前來收蘋果的大部分是省內或鄰近縣的客商,現在是全國各地的都有。一到每年的九、十月份,蘋果剛下來的時候,村里到處都是外地的客商,他們在當地蘋果經濟人的帶領下收購蘋果,熱鬧極了。”任珠亮說,“俺們村的蘋果不光在線下賣得好,網上也賣得好著哩!”

  說話期間,任珠亮的手機不停響起,他打開微信指給記者看:“這個是江西的,要50斤;這個是安徽的,要100斤……你看看,這全是朋友介紹來俺這里訂購蘋果的。”記者走訪期間發現,快遞行業設的快件收發點僅湫池廟村就有七八處。

  好的果子賣得出去,那么差果呢,也就是當地人說的“下撿果”去哪了?

  據當地果農介紹,“下撿果”因為賣不出好價錢,一部分被當地的蘋果販子收走了,賣給了鄰近的果汁加工廠,還有一部分只能留給自己吃了。

  “矮化蘋果之鄉”叫響

  近年來,鳳翔縣提出了建設全國最大矮化蘋果生產大縣的目標,按照“建園上規模,管理上水平,品質促品牌,營銷促增收”的果業發展思路,堅持把蘋果產業作為壯大農村經濟和夯實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目前,全縣矮化蘋果面積占到陜西全省的20%,蘋果產業已成為鳳翔的特色優勢產業,也是全縣農業經濟發展戰略的支撐產業。經過多年實踐探索,鳳翔的“蘋果雙矮栽培模式”獲得成功,技術路線不斷完善,在全省走出了一條既領先發展,又緊密聯系當前農村實際的科學發展路子。

  2017年,面對市場低迷,遭遇夏季罕見高溫干旱、秋季陰雨寡照的“多重”考驗,鳳翔縣再一次提出加快蘋果產業提質增效實施意見,聚力抓好“2551”工程(即年內新栽蘋果2萬畝,改造老果園5000畝,打造精品示范園50個,完成果農技術培訓1萬人次),鳳翔蘋果實現逆勢上揚:新栽蘋果2.01萬畝,總面積突破21萬畝;掛果13萬畝,總產27萬噸,產值13億元;全年培訓果農1.38萬人次,蘋果銷售價格較上年每斤增加0.5~1.0元,上漲30%左右,畝收入最高達3萬元。

  “將來要繼續做強鳳翔的蘋果產業,主要在四個方面下功夫。”鳳翔縣農業局總農藝師徐衛孝說。一是規模發展,提質增效。基地規模決定著蘋果產業的主導地位,發展擴大基地規模,是做大鳳翔蘋果產業的前提。二是提高管理水平。管理水平掌控了產業發展的成就,提升果園管理水平,是做精鳳翔蘋果產業的基礎。三是注重果品品牌。品牌決定著果品的市場競爭能力,培育壯大產業品牌,是做強鳳翔蘋果產業的關鍵。四是提高果業效益。果業效益和果農收益直接制約著產業發展步伐,努力提升果業效益,是做優鳳翔蘋果產業的核心。

  3月22日,在鳳翔縣范家寨鎮的蘋果園里,果農們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給蘋果樹修枝、施肥……與此同時,在1200公里之外的首都北京,2018年陜西蘋果北京宣傳推介周暨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精準扶貧論壇開幕,紅彤彤的鳳翔蘋果亮相國家農業展覽館。鳳翔蘋果以它鮮艷的色澤、絕佳的口感得到了展場觀眾的認可,不少老北京都紛紛伸出大拇指,稱贊鳳翔蘋果“倍兒棒”。

  過去的五年,對于鳳翔蘋果來說,無論是在品牌推廣方面,還是在市場銷售方面,可謂是捷報連連,成績喜人。鳳翔蘋果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稱號,連續兩年榮登中國水果品牌價值榜,品牌價值達12.75億元。目前,鳳翔蘋果遠銷北京、廣東、湖南等20多個省市,鮮果出口俄羅斯、巴勒斯坦、泰國等國家和地區。由此,鳳翔蘋果產業進入了良性循環的快車道,呈現產銷兩旺的良好發展格局,走完了從省內暢銷到省外熱銷的一段路程,“中國矮化蘋果之鄉”的美譽實至名歸。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