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強省 助力鄉村振興——訪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農業廳廳長宋虎振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沈立宏 何曉霞 字號:【

  河南作為農業大省,近年來,從天下糧倉,到國人廚房,再到百姓餐桌,實現了農業發展質的飛躍。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河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現代化的質量。鄉村振興,河南怎么干?3月15日,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農業廳廳長宋虎振接受了本刊記者專訪。

  落實“五個振興”,譜寫鄉村發展新篇章

  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山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明確提出“五個振興”的科學論斷,河南將如何貫徹落實?

  宋虎振說,河南全省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50.16%,雖然超過一半,但仍有4765萬人生活在農村。作為河南農業部門,我們將認真落實中央決策部署,圍繞落實“五個振興”,乘勢而上,認識要再深化,任務要再聚焦,方法要再把握,推動河南從農業大省向現代農業強省扎實邁進。

  在鄉村產業振興上,要抓好現代農業建設,推動產業融合、構建鄉村產業體系,實現產業興旺。劃定好建設好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持續開展高標準糧田建設,穩定提高糧食產能,扛起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以“四優四化”為突破口,調優種養結構,調長產業鏈條,調強加工能力,調大生產規模,加快推進高效種養業和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在鄉村人才振興上,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讓愿意留在鄉村、建設家鄉的人留得安心,讓愿意上山下鄉、回報鄉村的人更有信心。重點實施好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農業職業經理人培育和農村實用人才培訓計劃。探索全面建立職業農民制度,繼續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今年要培訓職業農民20萬人。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要求,積極協調有關部門抓好政策措施落實,推廣“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等模式,培育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和農民合作社示范社,完善與小農戶的利益聯結機制,著力提高新型經營主體幫農帶農能力。

  在鄉村文化振興上,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要繼續挖掘拓展農業的教育、旅游、休閑等文化功能,著力弘揚好天人合一、以豐補歉、精耕細作、節氣時令、農諺農謠、田園詩歌等傳統人文精華,發揮好農耕文明在鄉村文化振興中的作用。在新時代,大力發展創意農業、休閑農業、體驗農業等帶有文化氣息的新產業新業態,讓人們回歸自然、銘記鄉愁。

  在鄉村生態振興上,堅持綠色發展,打造農民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的支撐點。要加大法律法規政策宣傳,讓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要優化種植業、養殖業、休閑農業的空間布局,尊重自然、保護自然,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林則林,推動農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生態發展。要持續開展“一控兩減三基本”行動,開展病蟲統防統治、化肥統配統施等綠色生產技術研發推廣,減少農藥化肥使用,切實治理好農業面源污染,依靠科技提高農業生態建設水平。

  在鄉村組織振興上,要確保鄉村社會充滿活力、安定有序。要加快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重點對資源性資產、公益性資產和經營性資產進行全面清產核資,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進行身份界定,將經營性資產折股量化到每個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要成立股份合作社、物業管理公司等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不斷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新的實現形式和運行機制,逐步形成村黨支部委員會、村委會和集體經濟組織“三套馬車”,構建機制健全、分工明確、運轉有序的治理機構,為完善鄉村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打下基礎。

  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記者:河南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了哪些成效?

  宋虎振說,開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前提。河南糧食產能跨越1200億斤大關,占全國1/10,其中小麥常年產量在700億斤左右,占到全國四分之一強,為國家口糧絕對安全提供了堅實保障。在此基礎上,把做強優勢特色產業作為主攻方向,以“四優四化”為突破口,強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調優種養結構,推動種養業轉型升級。針對品種結構不合理、品質不優、品牌不響、效益不穩等問題,大力發展優質小麥、優質花生、優質草畜、優質果蔬,統籌推進布局區域化、經營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發展產業化。在發展優質小麥上,重點發展市場需求旺盛的優質強筋、弱筋小麥,以22個示范縣為帶動,開展單品種集中連片種植,實行專種專收專儲專用。去年共種植優質小麥840萬畝。在發展優質花生上,重點發展高油和高油酸花生,種植面積達到606萬畝,占全省花生面積的1/3。在發展優質果蔬上,重點發展設施蔬菜,面積達到540萬畝,占到全省蔬菜播種面積1/5,提高了種植效益和均衡供應能力。在發展優質草畜上,重點打造百萬頭肉牛產業化工程和百萬噸優質生鮮乳產業化工程。

  調強加工能力,推進綠色食品業轉型升級。針對河南農產品加工企業群體大、中小企業比例大、精深加工能力弱等問題,重點培育龍頭企業,做強肉、面、乳、油、果蔬制品五大優勢產業。2017年,全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達到7986家,實現營業收入2.36萬億元,占全國的11.6%。

  調大經營規模,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針對規模化集約化程度低、農民組織化程度不高、社會化服務功能不強等問題,重點通過深化農村改革,激活主體、激活市場、激活要素。2017年,河南基本完成農村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為進一步放活承包地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奠定了基礎。因地制宜發展土地集中型、服務帶動型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讓土地資源在流轉中增值。各類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到24.7萬個,是五年前的2.38倍,適度規模經營占比達到53%,比全國高13個百分點。

  調長產業鏈條,推動三產融合發展。針對一二三產業融合程度不高,產業鏈條不夠完整、利益聯結機制不健全等問題,重點規劃培育了520個農業產業化集群,初步形成了以三全、思念、白象為代表的面制品、速凍食品產業鏈,以雙匯、牧原、雛鷹為代表的生豬產業鏈,以科爾沁、伊賽、恒都為代表的肉牛產業鏈,以蒙牛、伊利、花花牛為代表的乳制品產業鏈,以華英、永達為代表的肉禽產業鏈,推動了一二三產融合發展。2017年全省食品產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1.24萬億元,成為河南兩個“萬億級”產業之一。

  加快推進信息進村入戶 為鄉村振興提供信息化支撐

  記者:2017年,農業部將河南列為首批10個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整省推進示范省之一,目前進展如何?

  宋虎振說,河南堅持把信息進村入戶工程作為加快“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抓手,統籌農業信息服務、農業電子商務、農業物聯網、農民手機應用、農業農村大數據等,建設農業信息化的“云”“網”“端”,通過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提高農民運用信息技術發展農業、改善生活、增收致富的能力,推動形成“互聯網+”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新農民、新農村的“五新”發展格局。

  截至目前,河南已基本完成37600個益農信息社建設,對近4萬名村級信息員開展了相關業務培訓。完成省級綜合信息服務平臺的開通上線和益農信息社的基礎數據上傳。在春節期間,以省信息進村入戶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和“豫農寶”電商平臺為載體,開展“百縣千社千品”特色農產品網絡促銷活動,初步統計,1000家益農信息社實現銷售收入1024萬元,益農信息社上線運營初見成效。

  宋虎振說,信息進村入戶工程是“互聯網+”現代農業在農村落地的基礎性工程,為鄉村振興提供了信息化支撐。下一步,河南將加快益農信息社與省政務云平臺銜接,按照標準規范,接入網上政務服務平臺,實現數據共享。推動開展農產品電商出村試點工作,優先選擇貧困地區和信息化基礎較好的地區,推進農產品商品化、品牌化、電商化。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