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聚焦代表委員通道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新聞中心首次開啟“代表通道”和“委員通道”,邀請代表、委員與記者見面。從“部長通道”到“代表委員通道”,今年全國兩會的開放程度超出既往,彰顯了大國的自信與開放。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寧波市人大常委會主任余紅藝——

  從“為民做主”到“由民做主”

  今年浙江省11個地市所有的縣市區和鄉鎮在人民代表大會上都多了一項重要的議程,就是政府民生實事項目由人大代表投票決定。民生實事項目票決制實施后,把項目的決定權、選擇權和監督權交給了人大代表,實現了項目征集廣泛參與,項目決策代表票決,項目實施人大監督,項目效果人大評議。這樣使人民群眾成為項目的參與者、監督者和受益者。政府民生實事項目由“為民做主”轉化為“由民做主”,一字之差表明我們邁出了基層民主建設的一大步。

  創新實踐來源于基層,起源于寧波市寧海縣的兩個鎮。2008年這兩個鎮試水民生實事項目由人大代表投票決定,結果顯示,這樣做不僅在推動解決社會矛盾上效果很好,而且在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的民生效益上作用也很大,群眾歡迎、代表支持,僅4年時間就在寧海縣鄉兩級人大實現了“全覆蓋”。

  今年初,寧波在市縣鄉三級人代會上全部實行票決制。從投票結果看,代表票決出的項目,具有很強的普惠性和公益性,實現了“群眾想什么,我們就干什么”,實現了財政資金投向的精準高效。

  全國人大代表、云南省昭通市市長郭大進——

  “紅蘋果”變身“金蘋果”

  2017年,云南昭通發動了2.3萬余名干部深入一線駐村幫扶,成功實現112個貧困村、25.96萬貧困人口脫貧出列,經驗是“三個一”:“一個蘋果”,發展了種植面積達到40萬畝、產量50萬噸、產值30億元的蘋果產業,帶動了30萬貧困群眾發展增收,“紅蘋果”變成了“金蘋果”;“一張路網”,把“交通先行”戰略作為最重要的扶貧戰略,建了一條55.32公里的一級公路,帶動15個貧困鄉鎮加快了脫貧步伐;“一幅藍圖”,魯甸地震災害3年后實現浴火重生,重建了美麗新家園,正在繪就新時代更美的藍圖。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

  科技讓冬閑田變成“脫貧田”

  科技扶貧的核心就是把科技成果與地區自然資源、發展需求和群眾訴求有機結合起來。一項技術成果的轉化,就讓云南瀾滄拉祜族自治縣蒿枝壩村2000多畝冬閑田變成了效益田、變成了“脫貧田”。未來2~3年計劃增加3萬畝以上,目標是一畝地一個冬天讓農民收入一萬元,從而減少一個貧困人口。應把“科技扶貧”叫得更響些,讓科技在脫貧攻堅中發揮更大作用。

  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省同江市通江鎮中心校小學老師劉蕾——

  用旅游帶動民族文化發展

  我的民族是赫哲族,赫哲族在全國僅有5400多人,主要聚居在黑龍江省。赫哲族的民族文化相當具有代表性,但由于只有民族語言,沒有民族文字,民族語言只掌握在一部分年齡較大的老人手中,一些民族技藝隨著老人的去世,面臨傳承困難。

  2016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來黑龍江看望赫哲族同胞后,村民們開始大力發展民族旅游,用民族旅游帶動民族文化的傳承。過去需要黨和政府幫助我們傳承民族文化,現在村民自發傳承民族文化,大家的積極性非常高。我的頭飾、手里的掛件和錢包等,都是采用魚皮手工制作的,薄薄的魚皮被赫哲族群眾制成了衣服和工藝品,非常有特點。文化是民族的魂,我們一定會把民族文化更好傳承下去,同各族人民一起在致富的路上越走越快。

  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

  讓“綠領”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很快將會涌現出一批既時尚又現代,收入可觀的新型農民和鄉村技術人員,他們從事綠色產業,每天和陽光、大地在一起,生產綠色產品的同時享受綠色生活,是“綠領”,是有朝氣、有時代感的新型農民。

  鄉村振興需要一大批“綠領”扎根農村、深耕現代農業。應該以政策、福利將人才留在農村,同時通過政策幫扶和企業參與,培養一批家庭農場主、農技人員、電商從業人員,培育出一個既年富力強、又高知高能、熱愛農業的新型職業農民群體。為了推動和促成更多的“綠領”參與現代農業的建設,新希望集團將用五年的時間培養10萬個新型農民和鄉村技術人員,在全國老、少、邊、窮地區和主要農業區域招收一些青年人、中年人,或者是進城務工返鄉的農民進行培訓,從而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未來,要讓“綠領”成為令人羨慕的職業。

  全國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區隆子縣玉麥鄉玉麥村村務監督委員會主任卓嘎——

  把玉麥鄉建設得跟格桑花一樣美麗

  我來自西藏邊遠的鄉鎮玉麥鄉,是全國人口最少的鄉之一,一家三口半個多世紀一直放牧守邊。去年,我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信。信中匯報了在父親帶領下,一家人扎根玉麥為國守邊的事,并講述了玉麥鄉如今的喜人變化。總書記也給我們回了信。

  現在的玉麥鄉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通往外界的公路通了,有電了,自治區黨委正在給我們建小康村的新房,有商店、餐館和民宿,買東西也可以用手機掃二維碼支付了。這一切的變化要感謝習近平總書記、感謝黨中央。我們一定會繼續守護好祖國邊境線上的一草一木。我們有信心把我們的玉麥鄉建設得跟格桑花一樣美麗。

  (本刊記者李姍綜合整理)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