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人大山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鄉村產業振興、鄉村人才振興、鄉村文化振興、鄉村生態振興、鄉村組織振興的科學論斷。“五個振興”是習近平總書記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最新闡述,進一步指明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和路徑,為我們制定了清晰明確的鄉村振興任務書和路線圖。深入理解和科學把握“五個振興”的豐富內涵和相互關系,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是深入理解“五個振興”的豐富內涵。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新的戰略部署,并明確以“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個振興”從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文明、政治五個方面與其高度契合。
產業振興重在夯實鄉村振興的經濟基礎,一方面著眼于一產的高質量發展,推進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提高農業創新力、競爭力、全要素生產率,提高農業質量、效益、整體素質;另一方面不再局限于一產,而是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把產業發展落到促進農民增收上來,推動鄉村生活富裕。
人才振興重在穩定鄉村振興的社會基礎,一方面要把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提升億萬農村勞動者的綜合素質,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另一方面要在住有所居、病有所醫、幼有所育、學有所教等方面盡快補齊農村社會發展的短板,讓人才真正愿意來、留得住、有作為。
文化振興重在重鑄鄉村振興的文化基礎,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優秀傳統農耕文化的資源寶庫,充分發揮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眾、淳化民風中的重要作用,留住中華文明的根;另一方面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核凝聚新時代鄉村精神,改善農民精神風貌,弘揚主旋律和社會正氣,引導人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的鄉村振興道路。
生態振興重在構建鄉村振興的環境基礎,核心是在農業發展觀上進行一場深刻革命,一方面是形成綠色的生產方式和產業結構,推進農業投入品減量、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農業資源養護;另一方面是形成綠色的生活方式和人居空間,從廚房廁所垃圾桶改起,落實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
組織振興重在保障鄉村振興的政治基礎,農村基層黨組織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戰斗堡壘,組織振興就是要以千千萬萬名優秀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為抓手,把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優勢和特點充分發揮出來,形成“三治合一”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系,保障鄉村振興健康有序推進。
二是科學把握“五個振興”的相互關系。正如“五位一體”總體布局是一個整體,“五個振興”之間的相互關系也不是分散的和孤立的,而是在邏輯上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內容上高度關聯、相輔相成,與“二十字”總要求互為表里,共同構成了一個邏輯嚴密、系統完整、科學完備的有機統一整體。
“倉廩實而知禮節”,產業振興是“五個振興”的基礎,產業不興難以留住人才,人們還在為基本生活需求發愁時,大談文化和生態也只會應者寥寥。“為政之要,惟在得人”,人才振興是“五個振興”的支撐,產業要人來干,文化因人而興,生態由人變美,組織靠人建強。“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文化振興是“五個振興”的靈魂,文化能夠凝人心聚人氣,是干事創業的氛圍,是鄉村德治的土壤,是精神生活的富裕。“不夭其生,不絕其長”,生態振興是“五個振興”的底色,意味著產業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意味著實現更高品質的生活富裕,意味著復興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勤儉樸素的文化倫理。“上下同欲者勝”,組織振興是“五個振興”的保障,強調各方力量的有效協同,各類資源的有效整合,各種矛盾的有效平衡,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強有力的秩序支持。“五個振興”的關聯性和整體性決定了在鄉村振興的具體實踐中,只抓其中一二項,必然事倍功半,所以中央才強調要統籌謀劃,科學推進。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開局之年。農業強不強、農村美不美、農民富不富,決定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成色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質量。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的指引把“五個振興”落到實處,我們就一定能不斷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事業的新局面,打造出讓廣大農民群眾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