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樂,2011年7月至今,任江西撫州市委副縣級組織員。2015年6月30日,馮樂以“連心”小分隊隊長的身份,進駐江西撫州市南豐縣白舍鎮中和村,兼任村黨支部第一書記。
剛到中和村,馮樂感到“壓力山大”。這個村,不僅是全縣為數不多的省定貧困村,還是全縣有名的軟弱渙散村。全村12個村小組,535戶2436人,其中低保戶32戶、貧困戶33戶。“我們能給這個村帶來什么?能做好什么?”他默默問自己。
作為一名有6年鄉鎮黨委書記經歷的市委副縣級組織員,馮樂深知,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他提出,第一件事,要讓村支部強起來。這一提議,得到大家的贊同。
一個多月的時間,馮樂與隊員們跑遍了村里的角角落落,拜訪了所有農戶。他們了解到,村支部凝聚力不夠、戰斗力不強,黨員隊伍老化,作用發揮不夠,加之原村支書因經濟問題被立案調查,村民不信任村支部和村干部。
對此,馮樂及時向上匯報,協商村支書人選,最后確定由一名政治性強、公認度高的老黨員擔任。隨后,他建立完善了無職黨員設崗定責、村干部坐班、村民理事協商、村務監督委員會和黨員百分制考核等一系列制度,推動支部運轉正常化、制度化、規范化。
變化悄然發生著,一股清新之風在村內蕩漾。村民們驚訝地發現,以前門可羅雀的村委會辦公場所,現在有村干部輪流坐班;以前遮遮掩掩的村務情況,現在大大方方張貼出來;以前“不問村事”的老黨員、無職黨員,現在當起了熱心的衛生監督員和糾紛調解員;時不時,村里還邀請村民一起商量大小事務……
現在的中和,黨員人人肩上有責任,村民個個臉上有笑容。
南豐縣是“中國蜜橘之鄉”。蜜橘,也是中和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然而,對于蜜橘,村民們有不少苦惱。一是交通落后,全村有5個村小組未通水泥路,百姓出行,往往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這也直接影響到蜜橘銷售。二是產業單一,蜜橘會受到市場、氣候等客觀條件影響,價格波動很大,村民收入得不到保障。
要想富,先修路。2015年8月,馮樂和隊員們向上級部門爭取到30萬元修路資金,又推動村小組建立基礎設施建設協商理事會,發動村民自籌資金。村民們積極響應,修路款很快籌集到位。目前,這條1.65公里長的水泥路全面竣工。隨后一年多來,馮樂與隊員們積極跑項目爭資金,推進了一批基礎設施建設。
路通了,馮樂和隊員們決定,幫助村里打破單一的蜜橘種植局面,發展新的增收產業。為扭轉保守的思想觀念,他組織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學習。外地種煙葉發家致富的火熱場面,讓大家受到強烈震撼,紛紛表示支持馮樂的思路。經過商討,村里敲定先在上堡村小組試點種植200畝煙葉,之后在全村推廣。2017年,這200畝煙葉平均每畝收入4000多元,10戶參與其中的貧困戶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我們現在不光有蜜橘,還有煙葉、檳榔芋、白蓮。”村民們每次向外人介紹村子,自豪感油然而生。
駐村以來,馮樂挨家挨戶上門走訪,了解村民的困難,分析貧困戶的致貧原因,雖然腰酸了、腿疼了,但他的心里卻充滿快樂。快樂,是因為村民親切地喊他“老馮”,而不是初來時陌生的“馮書記”;快樂,更因為樸實的村民編了一首順口溜——“道路平坦了,環境整潔了,辦事方便了,農田不缺水了,農產品進網店了,村民可以跳廣場舞了”。村民生活好了,村子有變化了,與村民打成一片了,老馮就快樂了。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