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2018金山田野百花節”正式拉開帷幕。不僅金山,靜安大寧公園“新湖郁金香花博會”也拉開了帷幕,還有浦東的桃花節、寶山顧村的櫻花節、松江的梨花節……
陽春三月,草長鶯飛,各種花兒競相開放,正是賞花踏青的好時節。每到此時,全國各地都會掀起了一波賞花熱潮。去城市周邊及鄉村賞花,成為了一種潮流,也已經發展成為了一種新的經濟形態。
近年來,浙江奉化“水蜜桃文化節”行情一路看漲,不斷取得成功,其秘訣就在于,奉化以桃花為主題,串聯起周邊和沿線旅游景點、賓館餐飲和鄉村客棧、特色民宿等休閑旅游資源,打包推出山寺桃園之旅、煙雨古村之旅、桃紅古道之旅、暖日菜田之旅等10條“醉美奉化”賞花游線路,同時發起“尋找心中的桃花源”系列活動,從不同角度展示“桃花源”旅游之美,讓這些活動充滿了濃濃的鄉土氣息。
俗話說“花無百日紅”,怎樣才能讓“花開一時”變成四季常開呢?筆者以為,為“賞花經濟”注入文化內涵是關鍵。全國各地看花的地方很多,把原本普普通通的花兒變成一個地方旅游的金字招牌,就需要當地政府開動腦筋,將花兒與當地傳統村落文化和旅游資源相融合,使花兒開出“文化味”,將“賞花經濟”融入鄉村文化旅游的大格局中,形成完整的旅游產業鏈。比如,可開發花木文化旅游、花木生產參與體驗旅游、花木工藝制作旅游、花木科普教育旅游等,還可根據地域優勢形成一系列消費產品,如云南等地常見的鮮花餅、鮮花菜肴,華東地區的菜籽油、桂花粥和茉莉花小吃等。
賞花旅游的發展,可以文化為核心,通過“文化+賞花”為賞花旅游注入特色,充分發揮賞花旅游產業的帶動效應、溢出效應,從而有效延長了傳統產業的鏈條。這也正是“賞花經濟”魅力所在,更是鄉村振興的有效載體。
(河南省內鄉縣)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