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積極促進蔬菜產業綠色穩定發展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中國蔬菜協會會長 薛亮 字號:【

  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這次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又提出要大力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這些都是當前蔬菜產業發展最根本的指導方針。

  當前蔬菜產業供給側改革面臨的任務

  經過改革開放以來近40年的發展,我國蔬菜產業伴隨整個經濟和農業的快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近幾年來,全國蔬菜每年播種面積達到3億畝以上,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蔬菜播種面積3.35億畝,總產量7.98億噸,人均占有量達600公斤。蔬菜種植面積與總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供需總體平衡有余,而且品種日益豐富、質量不斷提高,滿足了城鄉人民不斷增長的需求。同時,蔬菜產業吸納了大量勞動力就業,全國直接從事蔬菜種植的勞動力有1億多人,以及與蔬菜相關的加工、貯運、保鮮、銷售等的勞動力有8000多萬人,為增加農民收入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據測算,蔬菜對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貢獻率約為10%。因此,蔬菜產業已經成為農業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

  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進入加快轉型升級的歷史階段,蔬菜產業發展面臨新的形勢和挑戰,市場需求結構不斷提升和產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日益顯現。具體表現為:一是蔬菜供給的數量和質量不平衡,蔬菜質量發展不充分。在農產品供求實現基本平衡之后,城鄉居民對農產品的消費更加關注品質、營養和安全,消費者和市場要求提供更多優質綠色安全蔬菜。二是蔬菜市場需求與生產結構不平衡,蔬菜結構調整不充分。在當前市場已達到供應相對穩定平衡有余的情況下,由于生產者與市場信息不對稱,品種結構存在季節性、區域性供求不平衡,近年來一些品種的滯銷、價格大幅“跳水”的現象在各個主產區輪番上演。三是蔬菜生產的投入與效益不平衡,蔬菜效益提升不充分。農業生產已進入高成本階段,蔬菜生產用工多、用肥用藥多,機械化水平低,生產成本不斷上升,加之市場價格整體疲軟,據測算,全國蔬菜市場價格2014年達到高峰,之后幾年振蕩下滑,菜農增收緩慢。

  推進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措施

  當前,推進質量興菜、綠色興菜,重要的有四項工作。

  第一,著力推進蔬菜綠色發展,保證優質安全蔬菜生產。優質安全蔬菜是種出來、管出來的。首先是種出來的,應重點抓好四個環節:一是推進標準化生產。按照國家有關法規、技術規范和科學種植要求,體現環境友好和生態可持續發展原則,制定生產技術規程和品牌標準,實行蔬菜標準化生產。二是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過量使用化肥農藥是影響蔬菜品質和安全的主要原因,要引導生產者科學施肥用藥,嚴格農藥使用安全間隔期,開展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大力推廣節肥節藥的關鍵技術和統防統治,提高肥藥的利用率;推廣應用生物防控、物理防控技術,強化綠色防控的理念和措施。三是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在蔬菜優勢產區、核心產區和品牌基地,大力推行有機肥替代化肥,推廣有機肥堆漚制作與蔬菜園區結合的模式,減少化肥用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增加綠色、有機蔬菜產品供給。四是加強市場監督管理。嚴格農業投入品管理,嚴禁嚴打使用高毒禁限用農藥,政府、市場、企業都應建立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嚴控蔬菜農藥殘留超標,從生產源頭和產品監管兩個方面保證蔬菜的食品安全。

  第二,加快推進蔬菜科技創新,提升產業競爭力。蔬菜生產規模小、品種多、茬口多、差異大,在先進技術應用和機械化發展上難度大、進展慢。當前,應加快集成推廣一批優質高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生產技術模式,重點推動四項技術進步:

  推進蔬菜育種創新。改革開放以來蔬菜發展中良種的貢獻率是第一位的,占到約1/3,近年來新育成的品種80%以上為雜交品種。下一步,要加快選育一批優質、高產、多抗的新品種,在廣泛應用雜交育種技術的基礎上,加大分子育種技術的應用,力求更快地培育出更多的優良品種,并替代進口品種。

  推進蔬菜集約化育苗。隨著蔬菜生產規模化、園區化的發展,集約化、工廠化育苗也得到迅速發展,它對于推廣優良品種、減少病害、提高蔬菜品質、延長收獲期、調控上市時間、降低生產成本等具有重要作用,是現代化生產的重要標志,應進一步強化規范、加快發展。

  加快蔬菜機械化發展。蔬菜生產是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勞動力成本不斷增大將成為蔬菜生產發展最大的制約因素,因而可以說,蔬菜產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與我國主要糧食作物相比,目前蔬菜生產機械化水平非常低,全國蔬菜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據測算在20%左右,而小麥、水稻、玉米的綜合機械化率到2016年分別達到了94%、79%、83%。與世界農業發達國家相比,美歐和日本等國除部分果菜和葉菜的收獲尚需人工外,蔬菜生產各環節都基本實現了機械化。然而,蔬菜品種茬口多,農藝復雜,生產規模小,機械化發展難度也大得多,對此應加快創新,攻堅克難,切實加強農藝與農機結合,大力攻關和研發高水平、多樣化的蔬菜機械,國家農機補貼政策應向蔬菜機械傾斜,促進蔬菜機械化有一個飛躍發展。

  進一步發展蔬菜設施生產。各類大棚,特別是北方日光溫室為我國蔬菜產業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相對來說,南方各省的設施蔬菜發展是參差不齊和多樣化的。近幾年,極端惡劣天氣時有發生,今年1月份的大雪,南方蔬菜受災面積很大,很多露地蔬菜因此絕產,不少大棚也被壓垮;南方的連陰天、夏季暴雨等也加重蔬菜病害,影響品質。因此,南方蔬菜生產也需要高水平的設施,重點解決春提早、秋延后和避雨防蟲抗病等問題。下一步,應積極探索低投入、新材料、多功能的設施蔬菜技術路線,以應對南方各種復雜的天氣環境。同時推進蔬菜自動化智能化設施裝備技術。積極應用當今信息化、智能化技術成果,大力發展蔬菜生產的水肥一體化技術、物聯網管理技術、精準農業技術等,加快開發相應的高新技術設施裝備。

  第三,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規?;F代化生產。蔬菜生產正在從一家一戶分散生產逐步走向園區化、規模化生產,蔬菜生產規?;潭扰c栽培方式、機械化程度、投資和管理水平,以及銷售市場相適應。市場是影響蔬菜生產的重要因素,只有形成一定規模才能更有利于銷售,這種集聚效應推動了以品種為中心的生產集中和園區化發展,同時生鮮產品的特性又起到約束生產規模適度的作用。因此,要加快培育蔬菜種植大戶、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發揮其在規?;?、標準化、品牌化生產上的示范引領作用。同時,應大力支持發展新型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種苗統供、肥料統配、病蟲統防、產品統銷等系列化社會服務,提高生產組織化程度,保證產銷暢通。在我國農業小規模生產的國情下,特別是在相比糧食作物更為分散的蔬菜領域,大力發展多種形式的社會化服務模式,發展合作化、園區化新型蔬菜生產經營主體,是促進現代化發展的重要途徑。

  第四,積極創新流通模式,促進蔬菜產銷銜接。加強蔬菜產銷信息監測預警,及時發布市場供求信息,引導生產者合理安排生產規模和品種結構,特別是安排好茬口和上市時間,努力實現均衡供應。進一步加強大市場流通體系建設,大力發展蔬菜貯運加工營銷一體化、農村電子商務、“互聯網+”等新業態、新模式,積極探索蔬菜等生鮮產品銷售線上線下結合的新模式,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功能和作用,實現生產適銷對路、產品優質優價、農民增收致富,在更高水平層面上保障市場均衡供應和價格穩定。同時,要大力加強蔬菜品牌建設,提高優質產品聲譽和附加值。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