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待傳統村落要處理好“活態”保護與開發的關系,既不能像對待古董似地機械保護,導致群眾生活長期得不到改善,也不能過度商業化,對資源掠奪式開發,導致傳統優秀文化喪失。要清楚傳統村落應該保護什么,從空間結構上說,農家院落是最基本的構成要素。而傳統村落作為一種稀缺資源,尤其要切實認知和保護農家院落的多重價值。農家院落具有生產價值、生態與生活價值、社會與文化價值,以及教化與治理價值,是中國傳統建筑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也是鄉村社會結構、文化結構得以存在的前提。要通過鄉村宅基地制度創新,激活鄉村活力,要給離開鄉村的人留下一條返鄉的路。對于包括農家院落在內的傳統村落的保護,要對傳統村落實行“活態”保護,找準切入點,發揮傳統村落本身的資源優勢,讓傳統文化鮮活地存在于人們生活中,在滿足當地群眾自身需要同時進行適度開發、保護性開發。
(來源:《海南日報》)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