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茶香村,金燦燦的刺梨果掛滿枝頭,在陽光的照耀下散發出金色的光芒。辛勤的人們正在采摘刺梨,一筐一筐往車上裝,山谷里充滿歡快的笑聲。一位20多歲的壯實小伙正來回招呼大家采摘上車,憨厚的臉上已滿是汗水。他就是貴州省龍里縣茶香村委會主任、龍里強民生態刺梨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肖發海。
最年輕的村委會主任
茶香村是一個美麗的山村,村內樹木蔥蔥,鳥語花香,森林覆蓋率達到55%以上,宛如世外桃源。肖發海是這個山村里走出的第一名大學生,有理想,有文化,能吃苦,敢于追求創新的農業經營理念。大學畢業后,看到家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優越的地理條件,他主動放棄到外面搞建筑裝修賺大錢的好機會,決心在故鄉的青山綠水間干出一番事業,摘掉戴在山溝里多年的窮帽子。
創業是艱苦的,肖發海說干就干。在充分挖掘茶香村潛力資源和分析市場前景之后,他決定還是要打好“刺梨——水果維C之王”這張名片。擴大種植規模、多種經營發展、開發產品類型、提高產品質量和拓展市場銷售渠道是他勾畫的藍圖。
他和家人首先開墾荒坡栽刺梨,在刺梨下飼養綠殼蛋雞,搞林下生態養殖,就是要做出樣子給村民們看,改變鄉親們守株待兔的懶惰思想。他吃在山坡上、走在刺梨間,每天精心撫育刺梨和管理蛋雞。功夫不負苦心人,當年肖發海養殖的1萬多羽綠殼蛋雞就給他帶來10多萬元的收入,在這個貧困的小山村里引起不小的轟動。村民紛紛要求與他一起發展綠殼蛋雞養殖,他爽快地答應了。第二步就是規模上臺階,肖發海立即動員10多家農戶發展綠殼蛋雞養殖,建立起一個養殖小區,養殖綠殼蛋雞5萬多羽,年收入可達40多萬元。
肖發海的努力得到村民們的一致認可,大家認為他熱心為村民辦實事、謀發展,有文化、有能力。2010年底村委會換屆選舉,村民們高票推薦年僅25歲的肖發海當選村委會主任,使他成為龍里縣最年輕的村委會主任。
刺梨樹結滿果實
進入村委會后,為不辜負父老鄉親的期望,他的熱情更高、壓力也越大。一是加強與村“兩委”班子的團結合作和與群眾的溝通協調。他深入村寨調查研究,聽取群眾的意見,找準工作的切入點,因地制宜地引導群眾積極調整產業結構,重點圍繞林下養禽、刺梨種植與加工、發展鄉村旅游等幾項重點產業抓發展,幫助群眾搞好產業規劃。二是做好科技與信息的培訓教育。充分利用“村農事E網通”推廣運用、遠程教育站點以及農民黨員上網培訓等工作平臺,發揮自己在大學所學的計算機知識,認真利用“農事E網通”為群眾辦實事,對農村黨員進行政治理論、科技知識、市場信息等方面的學習,增強農村黨員自身綜合素質,為全村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三是積極參加縣里組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取得了新型職業農民資格證書,提高了自己的素質。四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主動爭取各級部門的項目與資金支持,修通了村級柏油路,連通了家家入戶水泥路,并對全村所有房屋進行新農村項目改造,全村生產生活條件得到極大的改善,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們的思想素質也得到提高。
依托龍里縣舉辦的“龍里刺梨花節”“茶香刺梨賞花品果季”等活動,茶香村美名其外,鄉村旅游發展迅速。前來茶香村賞刺梨花、品刺梨鮮果、嘗刺梨美酒的游客一天比一天多,20多家農家樂應運而生,收入成倍增長。2012年7月,肖發海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新一屆村委換屆選舉中,他再次以高票當選為茶香村委會主任。此刻,他栽種下的60多畝刺梨也開始結出沉甸甸的金色果實。
茶香村成為致富村
幾年來的工作磨礪,肖發海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取得了一些成績,他的思路也更加清晰。多渠道爭取項目資金,不斷擴大村里刺梨的種植規模,從原來的3000多畝,擴大到現在的1萬多畝,形成“十里刺梨溝”的壯美景觀。一到春天,茶香村的刺梨花迎風怒放,紅霞滿山。到了秋天,則是滿坡黃金,一片豐收的景象。刺梨成為茶香村的支柱產業,也是龍里縣刺梨產業的核心區,2012年被中國經濟林協會評為“中國刺梨之鄉”。茶香刺梨被國家質檢總局列為國家地理保護標志產品。茶香村榮獲“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全國巾幗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等稱號。
為更好地促進刺梨產業的發展,肖發海倡議組建“龍里縣強民生態刺梨專業合作社”,并擔任合作社理事長,帶動全村農戶繼續走經營刺梨致富之路。在他的帶領下,合作社不斷發展壯大,從當初的十幾個社員、幾十萬資金發展到現在的社員110多名,資金200多萬,成為貴州省農民專業合作聯社的第一屆理事成員之一。目前,茶香村戶均種植刺梨70多畝,100畝以上種植大戶60 多戶;刺梨加工大戶30多戶,刺梨的產值達到8000多萬元,茶香村從以前的一類貧困村一躍成為遠近聞名的刺梨專業村、富裕村。他們還注冊了“谷腳刺梨”“茶香刺梨”等商標,對產品進行包裝,提高了檔次,生產的刺梨汁、刺梨蜜餞、刺梨干、刺梨酒等在市場上供不應求,年收入30萬元以上的村民就有30 多戶。
肖發海在注重發展刺梨產業富足村民口袋的同時,更加注重對村民頭腦的營養補充。他經常組織村民參加縣農廣校、人事局等單位組織的農村適用技術培訓、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等活動,開闊村民的眼界,轉變意識。現在,茶香村已有29位農民取得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合格證書。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肖發海將自己的青春和熱血奉獻給了養育他的故鄉,但他總覺得做得還不夠。懷揣金色的夢想,他一直在努力地追求著,在青山綠水間譜寫一名青年大學生實現人生價值的壯麗詩篇。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供稿)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