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浙江臨海 農村指導員“派一人、帶一片、富一方”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李劍勇 字號:【

  2004年以來,浙江省臨海市把農村指導員工作作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舉措,堅持面向基層、面向“三農”,堅持工作重心下移,人力、物力、財力下移,充分發揮農村指導員在幫扶指導村級組織管理、基礎設施建設、農村經濟發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全市共派駐省市縣鎮四級農村指導員11批,10903人次,累計走訪農民141萬戶,集中宣講政策法規5.84萬次,落實經濟項目7978個,基礎設施項目5235個,爭取扶持資金15.62億元,化解矛盾糾紛和疑難問題16.3萬件,涌現出了一大批先進典型,臨海市成為全省唯一一個連續十一批被省委、省政府評為農村指導員工作先進單位的縣級市。特別是進入“十三五”以來,臨海市圍繞打造全面小康標桿市,建設活力品質幸福臨海的奮斗目標,在“三農”工作隊伍建設方面推出了農村指導員“籌智攻堅”平臺,集中指導員隊伍和各派出單位的智慧和資源,聚沙成塔、發揮“1+1>2”的團隊合力,為村級發展把脈開方,提供精準化指導,有力破解了“三農”發展難題。

  助力貧困片區發展

  臨海市白水洋鎮黃坦片區位于臨海西部,因地處偏遠,屬全市欠發達區域,但該村自然風光優美,沿溪古街上有古樹、古屋、古廟、古橋、古道,形成特色古韻風貌,具有很大的旅游開發價值。

  “黃坦洋村要將鄉村旅游與體育賽事有機結合,搭建草根比賽平臺,拉動人氣,帶動民宿建設發展。”

  “要加強古橋、古跡等歷史遺存的修復和保存工作,讓游客留得住鄉愁記憶。”

  “要發動在外經商人員回鄉投資,解決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

  “要加強村莊規劃工作,確保民宿建設走上良性軌道。”

  ……

  在臨海市白水洋鎮黃坦辦事處會議室,一場針對黃坦洋村旅游開發和民宿發展的“頭腦風暴”正在進行。臨海市搭建“籌智攻堅”平臺,把農村指導員例會開成了“諸葛亮會”,來自上級部門和其他鎮(街道)的農指員首先對村容村貌、基礎設施建設情況等進行了實地考察,帶著問題和建議進行討論。大家結合自己所在部門工作職能特點以及自身工作經驗,從村莊規劃、環境綜合整治、古跡遺存保護、旅游開發、民宿建設、資金籌措、招商引資、農家樂及民宿服務禮儀與消防、食品安全等培訓、體育設施添置、植物景觀打造、文化內涵挖掘等方面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并紛紛表示愿意為黃坦洋村打造民宿型農家樂特色村牽線搭橋,提供專業指導。

  牟慧萍是臺州市法制辦派駐黃坦洋村的指導員。為將該村打造成為民宿型農家樂特色村,她積極動員村民興建民宿型農家樂,帶領村干部和村民赴天臺后岸村考察學習;積極主動和白水洋鎮、臨海市農辦、農林局、文廣新局、臺州市法制辦、旅游局、民宗局等部門進行聯系,了解政策,對接項目,爭取支持和幫助。“籌智攻堅”活動開展以來,她和項目團隊為村里引進了16個項目,總投資達1500多萬元,對村內的基礎設施進行新建、改造和修復。目前,該村停車場、古建修復、山林道路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周邊的安吉山滑翔傘基地和黃南古道打響了旅游品牌,農民發展農家樂民宿增收效益顯著。

  推進農村環境整治

  臨海市杜橋鎮西外村的直落河畔是村民納涼的好去處,初夏的河畔人們三五成群,或閑談細語,或疾步快走,悠閑愜意。誰曾想到,3年前,這里還是一條“垃圾河”“黑臭河”,穿村而過的直落河河道淤積、水體發黑、蚊蠅亂舞,河岸雜草叢生,散發著陣陣惡臭,屢屢遭到新聞媒體的曝光,村“兩委”也深刻意識到治水的重要性,但是苦于資金短缺,遲遲無法有效解決。

  就在大家束手無策之際,派駐該村的農村指導員李恭敏通過“籌智攻堅”平臺,邀請到市財政局局長、副局長等相關領導到村調研,幫助提出具體整治方案,列入重點項目計劃。在有關部門幫助指導和干部群眾齊心協力下,村里先后完成了清淤砌石、河岸硬化、河岸護欄安裝以及綠化亮化等工作,河道河岸面貌和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2017年3月,派駐村里的第一書記、農村指導員又邀請財政工作人員等50多人,在村內河岸開展義務植樹活動,種植了近百株桂花樹、茶花樹,為西外村增添了美麗的景觀帶,將直落河沿岸打造成了一條“綠道”,成為西外村乃至周邊村莊群眾散步、休閑、鍛煉的首選場所,得到群眾紛紛點贊。

  培育薄弱村增收產業

  臨海白水洋鎮箬孔村,海拔500多米,是個遠近聞名的經濟薄弱村。為幫扶村級經濟發展,該村通過“籌智攻堅”平臺與臺州市農科院結對子,發揮農科院人才、技術優勢,幫助村里發展高山農業,培育水蜜桃、獼猴桃等增收產業。

  這兩年,由農科院免費提供給箬孔村的300多畝水蜜桃苗種、 40多畝獼猴桃苗種相繼栽種完成。劉守平是下派村里的農村工作指導員,作為市農科院幫扶團的一名成員,老劉堅持每周下村幫助村里做好農業科技幫扶指導工作。除了劉守平外,院里其他一些專家也常到村里進行技術指導,幫助村里種上了水蜜桃、黃桃、白桃等10多種果樹,提供全程栽培管理技術支撐。箬孔村桃農鄭志才說:“他們每個星期都到我們這里來一次的,如果出現什么病蟲害,打電話他馬上來。到這里很遠很辛苦的,對我們山區,他們真是發自內心的支持和熱愛。”

  據介紹,由于高山上相對平原空氣、陽光、水分和土壤等生態條件較好,再加上專家的精心指導,這里生產的桃子糖度高、口感好。雖然品質好,但由于村里交通不便,再加上沒有注冊品牌,桃子銷售成了村民們的心病。了解到他們的苦惱后,這些農業專家又變身為“推銷員”,幫助村里銷售鮮桃。2016年,箬孔村的300多畝水蜜桃開始采摘,雖然位置偏僻,但是高山水蜜桃的名聲在外,還是吸引了周邊縣市游客前來。

  “我們在微信群,在朋友圈里發布信息,在銷售方面盡我們自己最大力量幫他們推銷!提高老百姓的收入是最大最要緊的事”,劉守平說。下一步他們會積極爭取資金,改善村里的交通條件,讓成熟上市的各類高山水果能夠方便地走出大山,賣出好價錢,真正成為村民致富的“金果子”。

  (作者單位:浙江省臨海市農辦)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