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要不要種黃花菜?就這個問題猶豫、爭論過多次后,賈廷升和媳婦終于達成了共識:“種!15畝地全改種黃花菜!虎書記說了,種黃花菜有補貼,村里合作社管加工、有銷路,還擔心啥?”
賈廷升口中的虎書記叫虎正南,是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柳泉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寧夏國土資源廳派駐當地扶貧工作隊的一員。這個春節,閑下來的虎正南盤點自己一年的工作,發現最大的收獲,是念好了“黃花經”。
柳泉村是移民村,也是全鄉貧困人口最多的村。村里大多數農戶種植玉米,成本高、收益低,近兩年玉米價格下跌明顯,最低時一斤只能賣七毛錢。
靠種玉米,啥時才能脫貧致富?虎正南和駐村工作隊進駐以后,把引導和推動全村種植結構調整作為頭等大事來抓。
“讓村民改變幾十年的種植習慣太不容易。2016年底我們把黃花菜苗子都拉到村上了,沒人愿意種,愁死人。東家說西家講,不知跑了多少趟。”柳泉村支部書記王強提起種黃花的事,只是搖頭。
種黃花,今年種,明年等,后年才能收,這讓習慣了春種秋收當年見效益的村民顧慮重重,擔心“等不起”,更擔心沒銷路。
為了讓村民打消顧慮,虎正南和王強一遍遍上門幫忙算賬:種玉米當年能見效益,但把種子、化肥、水費、機耕費等成本算進去,辛苦一年也就能不虧錢;如果種黃花菜,第二年每畝收益最少1000元,第三年進入豐產期,畝產鮮菜3000斤,折合干菜500斤,每斤干菜能賣26元。
口說無憑,眼見為實。村“兩委”包了兩輛大巴車,帶著上百人到臨近鄉鎮觀摩黃花菜產業,跟種植戶交流、取經。村民們實地考察后,動心了。加之紅寺堡區出臺的特色產業扶持政策,為黃花種植戶每畝補貼500元,徹底打消了村民后顧之憂。
為帶動鄉親們種黃花菜,柳泉村還成立了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以“村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發展黃花菜種植產業。2017年,合作社流轉農戶土地種植黃花菜近900畝,目前全村種植面積近1400畝。
“我們春節前又訂了苗子,開春后村民還要種200畝,現在大家積極性高得很。”虎正南說,駐村工作隊還向國土資源廳爭取資金,給村上的黃花種植大戶配套了除草機。
讓村民種黃花菜,發“黃花財”的希望指日可待,可虎正南心里還是不輕松。
作為移民搬遷地區,村里底子薄,脫貧致富后勁弱,一部分村民還有等靠要思想,缺乏自身發展動力,怎么辦?個別貧困戶家中的壯勞力因種種原因倒下后,在經濟、精神上壓垮了一家人,他們的后續發展怎么辦……
虎正南說,新的一年,他要帶著這些問題干工作、想辦法,希望年底工作總結時,每個問題都能找到答案。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