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地地道道的農民,卻比土生土長的農民更懂農業更愛農村農民。他是千千萬萬新農民中的一員,24年的堅守,滿懷為農情懷,飽含對腳下土地的濃濃深情和對鄉親們的赤誠之心。常年堅持在基層進行現代農業技術的推廣服務,通過“傻瓜式”技術、“保姆式”服務,打通了新技術和新理念在農村落地“最后一公里”。多年下來,創造幫助果業聯合社15.8萬戶社員,一年增收數億元的致富奇跡,服務果園面積上百萬畝。引導果農投身互聯網的熱潮,創新性的利用線下團隊和互聯網平臺的有機結合,創建果品生產全程追溯平臺,率先做出全國首家有“身份證”可溯源到戶的蘋果。
歲末年初,來自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翟店鎮南小寧村的楊良杰,接連獲得“全國農業勞模”“全國十佳農民”等榮譽稱號,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和表彰。在“全國十佳農民”的頒獎現場,他發出了這樣的感慨:“稷山是中華農耕文明的發源地,作為稷山人,我一定要做好現代后稷的傳承者。”
據了解,“全國農業勞模”“全國十佳農民”代表多是新型職業農民的帶頭人,他們是有技能、懂經營、會管理的佼佼者,熱愛農民,扎根農村,在各自的領域開展創新創業,為農業綠色興農、質量興農和品牌強農探索了新路子,示范引領農村新產業新業態,讓農民這一職業變得有底氣、有魅力,讓農業這個產業變得有活力、有奔頭,讓農村這方熱土變得有生機、更美麗。
載譽歸來的楊良杰說:“從事果業技術推廣服務已跨入24年了,‘中農樂’發展也跨入14個年頭,20多年來的點點滴滴,都與‘三農’息息相關。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一名新農民代表,我要打好自身優勢牌,帶領數十萬農戶,幫助他們通過綠色發展、質量發展和品牌提升再致富,才能不辜負人民選我的初衷,不辜負‘全國農業勞模’和‘全國十佳農民’的榮譽之托。”
扎根基層
當好專家的“二傳手”
1994年,楊良杰被果農報社招聘為技術人員,他鉆研專業技術,積極聯系全國各地的果樹專家,不管是在課堂還是田間地頭,從不放過任何一次學習機會。與技術員結伴,向科學家學習,跟“土專家”交朋友,十年的下鄉實踐,十年的埋頭苦干,十年的揣摩鉆研,楊良杰收獲頗豐。在果農心目中他已然成了最受歡迎的“實戰型”果業專家。
2004年,楊良杰放棄當時在北京的穩定生活,辭去《瓜果蔬菜報》負責人的工作,毅然返回故土,專注于果樹新技術集成與生產實踐。通過成立了“中農樂”果業聯合社,創辦專門服務果農的“技術明白紙”——《果業科技與信息》,指導果農學技術,搞生產,產好果。
談到為什么要放棄穩定的工作返鄉創業時,他滿懷深情地說:“因為工作性質的原因,我常常去現代農業示范果園參觀,他們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管理理念顛覆了我對傳統農業的認知,而這些是我們當地果農的‘痛點’,我恰恰對于這些非常了解。”
為了盡快把最先進的果樹管理新技術傳授給果農,楊良杰帶領“中農樂”專家團隊的講師們先把書本知識學懂弄通做實,再轉化成具有實踐指導作用的“傻瓜式技術”。他們始終專注于當好專家的“二傳手”,把新理念新技術新知識,通過報紙“翻譯”成農民讀得懂、用得上、記得住的“大白話”,將繁瑣的技術用簡筆畫表現出來,讓廣大果農一看就懂,一用就會,一試就靈,能夠產生實實在在的效益,得到了果農們的點贊。
“書面上”的工作做足了,“下基層”的工作也要做扎實,楊良杰帶領“中農樂”把鄉土能人組織起來,讓“中農樂”的講師、技術骨干、示范園主通過培訓提升,進而走進果園,把先進的技術送到田間地頭,真正實現落地開花結果。據不完全統計,十多年來,“中農樂”講師下鄉講課和技術指導數萬場次,先后在全國建設了4000多個水果示范園,通過示范引領和典型帶動,讓更多果農跟著帶頭人增收致富。
果子賣得好
果農臉上笑開花
2014年開始,中國蘋果產業普遍遭遇下行壓力,楊良杰借助“互聯網+”的力量,創新與中國電信聯手,結合生產實際,開發出“千鄉萬村”APP果業科技服務平臺。果農可以免費下載軟件,了解果業動向和最新技術動態,還能免費學習各類果樹管理技術視頻。他們還開通了“中農樂”微信公眾號,定期發布技術視頻、市場行情等信息。目前,這兩個平臺的下載量和關注量分別達到40萬人次和10萬人次,為信息的傳播拓寬了新渠道。
在全面開放APP平臺的基礎上,他們利用14年在各大果區建立的三級技術服務網絡,以鄉鎮技術指導站為單位,由“中農樂”一線講師走進果園指導,按照統一的生產標準,提供個性化服務;聘任村級質量監管員,進行技術標準的監督與落地;在生產期和采摘期,定期邀請相關檢疫部門進行質量安全檢測……質量安全溯源環環緊扣,果農從嚴格登記果品安全生產手冊做起,從果樹發芽到果子上市,生產過程中的施肥、噴藥、采摘、檢測、分級、包裝、入庫等環節嚴格監控,詳細記錄,將每個環節的監管數據上傳至平臺,生成專屬于生產者本人的二維碼,形成消費者與生產者互動的溯源體系,讓果品安全溯源到戶真正變成現實。
每一顆蘋果都可以追溯來源,所有生產過程全部“透明”,來自權威的第三方檢測數據顯示,有“身份證”的放心蘋果各項指標,均優于國標。目前,這些有“身份證”的蘋果已經在京東等大型電商平臺為運城蘋果贏得口碑,還應邀入駐亞馬遜等水果電商平臺,同時與湖北“親親果園”、浙江鮮豐果業等大型水果連鎖機構聯手,開啟新的市場對接模式。每天通過質量安全溯源體系進入市場的蘋果,已經成為眾多一線城市高端水果市場離不開的生鮮品牌,正在引發運城乃至水果產業的全產業鏈變革。截至目前,通過安全溯源體系進入線上線下市場的有“身份證”的“中農樂”蘋果,平均銷售價格比一般農戶高出15%以上。
農戶產出了好果,又賣上了高價,果農臉上笑開了花。在十幾年的為農服務中,“中農樂”形成了自身獨特的“全產業鏈”閉環服務模式。目前,參與“中農樂”果品安全溯源的全國近6000多戶生產者,受到市場的歡迎,倒逼果品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組織化發展,助推果業轉型升級。
建示范基地
打造果業發展新模式
2015年,楊良杰在山西永濟冬棗優勢區流轉千畝冬棗園,以“標準化生產、智能化監控、品牌化運作、網絡化銷售”為核心,利用物聯網智能管理,打造千畝設施冬棗示范基地。按照“不讓一顆化肥進棗園”“不使用一滴非植物源農藥”的理念,生產過程全程監控,產品全程溯源。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這又一次吸引京東、蘇寧、亞馬遜等生鮮電商,基地生產的有機生態“小冬棗”受到市場的熱捧。
在冬棗基地建設的同時,楊良杰在老家稷山建立的核桃研究所和500多畝基地也碩果累累,他和他的團隊研發并實施的“核桃矮冠自然圓頭型”技術突破畝產干核桃1500斤的瓶頸,被當地果農贊為“核桃大王”。在山西平陸縣,1000多畝生態桃基地也拔地而起,新優品種、高效樹形,借助水肥一體化技術,僅兩年時間,就帶動周邊形成新優桃基地產業群。在河南靈寶,1300米海拔的山頂,800畝高山蘋果基地,雙矮栽培模式、免套袋新優品種、省力化管理實驗,這里將成為現代高效果業的示范基地。
“中農樂”正在通過自建基地、統一品牌、標準化管理、安全可溯源、自主銷售的模式,既專注于線下實體基地的示范引領作用,又注重發揮線上平臺的優勢,把科技創新、生產實踐、適度規模、技術托管、果品銷售融為一體,展現出了現代高效果業的龍頭帶動作用。
未來,楊良杰相信越來越多的規模種植戶,從最初的“聽我講”,到現在的“學我干”,會在“中農樂”的技術托管中轉型成為現代果業的經營者,果農的錢袋子也必將越來越鼓。這種信心,源自他二十多年與蘋果產業和千千萬萬果農的一路同行,更源自多年來的深刻思考和不斷創新。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