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干在實處 走在前列 全力打造鄉村振興先行先試區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 浙江省衢州市政協副主席、衢江區委書記 吳江平 字號:【

  衢江區位于浙江西部、錢江源頭,是衢州的市轄區、全省26個加快發展縣之一。如何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的階段矛盾,加快綠色發展、統籌“三農”問題,滿足全區35萬農村居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是我經常思考并付諸實踐的命題。黨的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后,我們第一時間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貫徹十九大精神的重要抓手,一周內就形成了鄉村振興五年行動計劃;一個月內就被確定為浙江省農辦首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聯系點;兩個月內率先召開全區鄉村振興啟動大會,成立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并與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達成戰略合作;三個月內成為中農辦聯系點,召開區黨代會做出打造鄉村振興先行先試區的決定,編制六大類492個、總投資超千億項目清單和10個方面改革清單,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在衢江落細落小、落實落地。2017年,獲評浙江省平安建設“十三連冠”,位居《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評選的2018年中國營商環境百強區縣排行榜第四,地方財政收入連續5年年均增速超過20%。

  以生態為底本,爭創美麗鄉村示范區

  作為全省的重要生態屏障,衢江最大的優勢是生態,最大的特色是生態。浙江省第十四次黨代會對衢州提出 “大花園” 的全新定位,支持我們把生態經濟培育成為發展的新引擎,加快實現綠色崛起。為此,我們緊扣大景區、大花園建設,大力實施百個景區村創建工程,加快村莊建設向村域發展躍遷。

  統籌實施碧水、藍天、凈土工程。系統保護“山水林田湖草”,確保生態空間占全區面積50%以上。全域開展生豬養殖整規,累計投入4.5億元,全區生豬養殖場(戶)從3.8萬戶削減至97家規模養殖場;全面開展鈣產業整治,關停192個石灰土窯、48家重鈣企業,重組新上10個億元高新項目;山塘水庫實行潔水養魚,全域出境水質均達到二類水以上,省第三大水庫烏溪江水庫水質經瑞士SGS公司檢測,大大優于國家一級地表水標準,為華東地區最好的一級地表水。

  全域開展“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廁所革命”。投入近4億元用于農村生活污水治理,272個行政村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垃圾清運BOT模式全覆蓋,新建美麗公廁400座,基本普及農戶水沖式廁所。

  深入推進美麗鄉村四級聯創。投入近3億元用于農村“赤膊墻”改造,開展“一村六美”(美庭院、美水系、美村口、美廣場、美廊道、美產業)建設,創建美麗庭院1萬戶,打造精品示范村20個,建成美麗鄉村風景線7條80公里,景區村莊達到60%以上,實現“點上美”向“線上美”“面上美”轉變。

  縱深推進城鄉設施一體化。新增“四好”農村公路336公里,建成城鄉一體的交通、飲水、電力、信息“四張網”。全域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和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不斷完善城鎮配套設施,推動優質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

  以產業為支撐,建設“兩山”轉化樣板區

  深入踐行“兩山”理念,以大健康產業為撬動點,統籌推進放心農業、中醫針灸、鄉村旅游發展,著力構建新型鄉村產業體系,加快美麗資源向美麗經濟轉變。

  實施百億現代農業培育工程。從農業規模經營入手,以家庭農場為載體,全區域、全產業鏈發展放心農業,躋身全國首批農產品質量安全縣行列,成為G20杭州峰會農產品主供地。目前,1473家家庭農場集聚了全區70%的耕地,26萬畝耕地中 “萬元田”達6.2萬畝,許多產品從原先論噸賣、論斤賣,變為論個賣。下一步,將以世界食品安全創新示范基地、蓮花國家農業特色小鎮、全旺省級高科技農業園區等為抓手,打造10個億元產業鏈,不斷擴大“衢江山農”放心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影響力,實現規模生產主體質量追溯系統全覆蓋,提升農業專業化、標準化、品牌化水平。

  實施康養產業培育工程。舉全區之力打造以針灸為引領的康養之城,舉辦首屆世界針灸康養大會并成為大會永久性會址,創建中國(衢江)針灸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千年農夫小鎮、樟潭古埠街區和中醫藥、民族醫藥孵化基地,培育針灸康養、田園康養、運動康養、森林康養和民族醫藥康養等新業態,統籌推進抽水蓄能電站、黃壇口森林康養小鎮、新田鋪田園康養綜合體、深圳樂領森林康養綜合體建設,力爭大健康產業產值突破20億元。

  實施鄉村服務業振興工程。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業,農家樂床位增至1.5萬張,建成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培育商貿經營主體1萬個,網絡銷售額年均增長80%以上,建成省農產品電商創新發展示范區。

  以改革為動力,創建城鄉融合試驗區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如果不改革、不創新,不突破發展痛點,就是“新瓶裝舊酒”“換湯不換藥”。要突破“不平衡、不充分”這一痛點就必須破解鄉村振興中“錢、地、人”矛盾,實現城鄉要素有序流通。三者當中,“地”既是農業生產的第一要素,也是村莊建設的空間平臺,更是聯系“錢”與“人”的紐帶。因此,我們從破解“人地矛盾”出發,做好農用地、宅基地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三塊地”文章,以優化鄉村生產關系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以農地整治破題土地效益低、碎片化。農民脫離土地,造成了大片良田閑置荒廢;粗放生產,帶來了嚴重農業面源污染;無度索取,導致了土壤肥力下降。為此,我們以低丘緩坡開發為抓手,圍繞耕地數量擴張、質量提升、規模連片,大力度推進土地綜合整治。同時,通過大規模的土地整治,重新導入農旅、文旅融合的新興產業,為衢江鄉村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們以土地全域整治為切入點,以富里、新田鋪、上方三個萬畝片區為主陣地,統籌推進村莊改造、產業發展、鄉村治理,探索出了以建設食品安全基地為重點的富里全域整治1.0版、以建設田園康養社區為重點的新田鋪全域整治2.0版、以建設硒鈣特色園區為重點的上方全域整治3.0版等3個鄉村振興的全新路徑,為全區面上的鄉村振興提供了樣板、指明了方向。近三年來,全區共盤活農村存量建設用地1120畝,新墾造耕地4.12萬畝,建設高標準農田9.2萬畝。

  以改村提升破題村莊布局亂、配套缺。布局散亂、配套缺失、交通不暢是當前鄉村的通病。2016年以來,我們就以改村提升為抓手,以“一村六美”為目標,以“一拆五統”(拆除“一戶多宅”,村集體統一收儲利用、統一規劃布局、統一流轉安置、統一成本核算、統一基礎配套)為手段,統籌推進村莊改造、全域環境大整治、一戶多宅整治、鄉村風貌提升、基礎設施配套,因村制宜、因村施策,打造美麗鄉村精品村、精品線(區塊)。比如將蓮花現代農業綜合區和澗峰村、西山下村、五坦村統一打包,推進“一園三村”建設,使鄉村大花園成為現實圖景。

  以審批改革破題農房管控難、風貌差。長期以來,農民建房管控是老大難問題,一方面審批慢、落地難,農民想建建不了;另一方面布局亂、違章多,職能部門疲于應對。為此,我們堅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為引領,制定“十個改革專項清單”,緊扣農民建房“誰能建、建在哪、建成什么樣、誰來建、如何管”五個關鍵環節,創新推行“線上+線下”申請、“事前+事中”監管、宅基地“三權分置”、資格權“無償獲取+有償交易”等舉措,以農民建房“不用跑、不審批、拎包住”改革,集成解決農民建房手續繁瑣、無地可建、難以管控等系列問題,并以資格權交易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性收入。在歷經四個多月時間、十余次專項研討的基礎上,目前已制定出臺《衢江區農村宅基地資格權處置指導意見》 《衢江區“一戶多宅”分類處置指導意見(試行)》等一攬子政策,試點工作正在全旺鎮有序推進。

  以文化為引領,打造幸福生活體驗區

  鄉村振興離不開鄉村文化復興,古老的農耕文明延續了數千年,對自然田園的尊重、和平安寧的向往早已深入衢江鄉村的骨髓,這正是鄉村文化的根和魂。如何推動鄉村文化復興?守護農耕文明、重塑鄉村文化,這是衢江近年來探索實踐的破題之舉。

  讓文化力量激活鄉村。推進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歷史文化遺跡遺存保護。把衢江特色的中醫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融入美麗鄉村建設,打造一批展現鄉村地域特征、產業特色、人文特點的特色文化村。同時,加強“活態文化”保護發展,鼓勵有條件的村建設農耕文化展示館、特色技藝體驗館,做精做優民俗節慶活動。

  讓鄉愁成為衢江特色。把“鄉愁記憶”作為衢江鄉村的特色標志,收集整理“鄉愁故事”,將反映村莊個性的紅色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和具有地域特色的針灸文化、陶藝文化、民間技藝,有機融合到農村文化禮堂建設中,繪制“鄉愁地圖”,建立“鄉愁記憶庫”,在全國率先建立網上鄉愁博物館,專題片《大國鄉村》登上納斯達克大屏幕。圍繞“文化地標、精神家園”的定位,把農村文化禮堂作為承載鄉愁、展現鄉風的“村莊客廳”,建成文化禮堂145個,覆蓋53.5%行政村。

  讓最美精神引領鄉風。把最美精神作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廣泛推進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法治觀念教育。深入挖掘散落在宗祠、族譜、民間傳說和日常生活中的傳統美德,持續深化最美家風創建,推動家訓“掛廳堂、進禮堂、駐心堂”,因地制宜建設一批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家風家訓館。以最美家風引領文明鄉風,相繼涌現出“最美教師”“早餐奶奶”“最美班主任”“最美校長”等最美群體,最美現象已在衢江生長壯大、蔚然成風。

  以黨建為引領,共建基層治理最優區

  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我們把黨建作為基層治理的核心和龍頭,緊緊抓住“三個三”基層黨建工程這個關鍵,堅持大黨建統領大聯動治理,著力構建以“四大五加”為主要內容的體系架構和“主”字型的運行架構,實現黨建治理“一張皮”,全力打造中國基層治理最優區。

  “項目+清單”,抓實“三大主體工程”。落實鄉鎮主體責任,區鄉黨組織書記掛帥605個黨建項目;發揮基層組織主體作用,實施 “百個班子爭先”和 “百雁齊飛”工程;制定黨員服務清單,激發黨員主體意識,農村黨員全部掛聯到戶,機關黨員全部到居住地和出生地雙報到。

  “有形+有效”,確保“三個全覆蓋”。構建以區大聯動中心為核、21個鄉鎮綜合信息指揮室為緯、732個網格為經的綜合治理體系,所有網格均建立黨小組,下設“黨員+聯系戶”微網格,實現組團聯村、網格支部、黨員聯戶“三個全覆蓋”,形成事件上報、受理、交辦、跟蹤、督查、反饋等六步閉環,基本實現“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事事不出區”。

  “真評+實考”,用好“三大指數”。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運用服務指數、堡壘指數、先鋒指數,開展“周二無會日”、組團聯村活動,推動黨員干部下沉一線,累計解決各類問題3500余個。在城中村改造四期工作中,我們建立項目專班臨時黨委,充分發揮黨員示范作用,僅用40天時間,就100%完成了820戶的征遷簽約工作,并實現“零上訪”。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