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從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獲悉,國家醫療保障局將推進基本醫保“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工作,加快實現對外出農民工和外來就業創業人員的全覆蓋,同時加快擴大定點醫療機構覆蓋范圍。“異地就醫直接結算”工作的推進,符合新時代要求,透露出濃濃的民生情懷。
但是,要真正實現“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還需要搬走改革路上的絆腳石。 “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改革,一直都在推進之中。然而,推進效果并不明顯,具體來說,就是地方有關部門的改革動力不大,積極性不高,處于“推一推動一動”的境地,改革不是“我要改革”,而是“逼著改革”“消極改革”。
那么,“異地就醫直接結算”改革路上到底有多少絆腳石呢?
第一塊絆腳石:地方利益。“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主要問題,出在了地方對利益留戀之上。農民工在“本地就醫”直接給本地帶來了利益,而“異地就醫”等于是將利益轉給了其他城市。必須想辦法化解地方利益牽絆,才能真正讓地方不再設置障礙。
第二塊絆腳石:審批繁多。雖然,有的地方也邁開了“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步子,可是卻設置了繁雜的審批環節。有的地方,需要村里、鎮里、縣里,多個部門層層審批,每一個環節耽誤一點時間,就會導致“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變了味。必須優化審批環節,實現“一個部門一次審批到位”。
第三塊絆腳石:結算困難。即便是在這次改革中,一些地方率先實施了“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然而結算起來還是緩慢的,“直接結算”并不順暢。異地醫院獲得這筆資金耗費時間很長,因此一些異地醫院積極性不高。這需要打通“即時結算”路徑。
第四塊絆腳石:指定醫院。對于指定醫院,很多業內人士認為這是為了確保資金安全需要。可是卻忽視了患者的利益。指定醫院一般都是與異地醫保部門有聯系的醫院,而患者到指定醫院看病,限制了患者的選擇權。
如今是農民工時代,很多人在“當地購買了醫保”之后,需要到外地就業創業。就醫報銷的過程中,往返路途遠、手工報銷時間周期長、手續辦理復雜、自行墊付資金壓力大等問題不能有效化解,就傷了異地就業人員的心。“異地就醫直接結算”難的不是技術操作,而是利益牽絆。農民工時代,“異地就醫直接結算”不能再等了。
(江蘇省徐州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