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國家的醫保改革進一步深入,筆者所在的河北唐山市推行了“三保合一”,民眾尤其是農民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醫保便利和實惠,看病的門檻越來越低,看病的費用越來越少。有不少患有高血壓、高血脂或者心腦血管疾病發病風險較高的老年農民還積極進行預防性治療,興起了到鄉鎮衛生院集體“住院保健”的時髦。
筆者65歲的母親是一位農民,身體肥胖,也患有高血壓、心臟房顫等慢性病,且上一輩有腦溢血、腦血栓的遺傳病史,她很擔心自己的身體。她聽到左鄰右舍都到鎮衛生院“輸液保養心腦血管”的消息,很是羨慕,跟我多次談起。筆者便帶她到鎮衛生院辦理了住院手續,體檢之后,輸“軟化擴張血管、改善血管微循環”的藥液十日,醫生還給開了降壓藥、保心顆粒等口服藥。
這次治療,總發生費用為2300元,個人起付線為100元,其他大部分費用按90%比例報銷,有少量藥品的報銷比例低于90%,母親個人須承擔420元。總體來說,醫保體系出了“大頭”,個人只擔負了少量費用,在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但讓人感覺“美”中不足的是,在治療費用中,體檢費占比過高,各項檢查費、化驗費雜七雜八加起來有1600多元。
體檢費過多反映出衛生院過度檢查的問題。實際上,衛生院完全可以根據母親的自訴病癥開展針對性檢查,縮小體檢范圍,將一些不必要的檢查排除在外。但和醫生提及此事時,醫生滿臉不悅,硬是要求母親做了尿常規、血常規、血糖、心電圖、眼睛檢查等幾乎是全套的檢查,母親被檢查得很累,也很無奈。實際上,除了血壓高、心腦血管有些問題,母親的其他體檢結果都基本正常。顯然,不少體檢項目都是多余的,是過度檢查,浪費了醫保資源和檢查資源。
醫保全覆蓋是個好政策,醫保資金有限,須好鋼用到刀刃上,在2018年,農民都希望政府在醫保改革過程中,加強對基層醫療機構的監管,遏制過度檢查、過度治療等問題,打破醫療機構利用醫保資金檢查創收的依賴癥,減少甚至杜絕醫保資金的非必要消耗。
(河北省灤南縣)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