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一個傳統農場的“變身”路——山東濟寧南陽湖農場改革探行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許雪亞 字號:【

  紅瓦白墻的農家別墅庭院掩映在垂柳溪畔,成群散養雞鴨游走于叢密的樹林之間,藕塘星羅棋布,小溪縱橫如織,雕塑栩栩如生,果蔬翠綠飄香。步入這里,就如同走進一處濃縮的鄉村,讓你感受一個交融的田園。這便是位于山東濟寧南郊占地2萬畝的南陽湖農場。然而就在幾年前,這里還是負債經營,生存困難、封閉落后。

  改變源于2007年,從“一季豆一季麥”的傳統種植方式到打造高效現代的農業產業,南陽湖農場在改革中“變身”求發展,探索出了一條農墾轉型發展之路。

  老農場變身高效現代范兒

  “一片全新的荒地,迅速開墾也許不難,但幾十年形成的生產模式,哪怕是一點改變也十分不易。”南陽湖農場的發展最早可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屬于計劃經濟時代“備戰備荒”的產物。立足現今回望來路,南陽湖農場場長王海存深有感觸。

  原來的南陽湖農場,4000多人長期居住在這里,基本上與外界隔絕,種植,收獲,再種植,再收獲,一年又一年,周而復始。歷經數十年,在這些農場員工眼中,這是再正常不過的生活軌跡。

  “改革,首先是改變他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從農民式的身份變成真正拿工資的農場職工。”王海存說,改革之初還比較順利,畢竟農場職工還在農場里工作,吃的還是旱澇保收的“大鍋飯”。而當王海存試圖顛覆原來傳統農業方式,注入旅游元素并把農產品直接推向市場時,很多人都不理解,“他們愿意出力,但不愿意去接觸外界,去賣產品,去承擔各種壓力和風險。”

  起初,農場曾拿出20畝地,按照一分地每年1000元的租金,租給市民耕種,一畝地這樣就能收入1萬元錢。當時一畝地的年租金才1000多元,這個價格在當時很多職工看來完全是天方夜譚,大家并不看好。然而,王海存的“市民農園(一分菜地)”的業務推出后,僅一個月,20畝地全部包出去了,而且還有三四百人排隊等地。這讓職工們看到了甜頭,也不再對改革抱有排斥心理了。

  如今,每到周末,“市民農園”就聚集上千的游客,他們親手體驗翻地、施肥、澆水、拔草、摘菜的樂趣,平時農場安排專人負責料理這些蔬菜的生長。從最初的600份發展到如今的2000份,“一分菜地”的需求量迅速擴張,供不應求。

  農家院、垂釣園、畜牧觀光、蔬果采摘……如今,南陽湖農場以體驗為主線,先后開發了多個休閑旅游項目。現在農場已有綠化苗木5000畝,果樹2000畝,蔬菜大棚1000畝,還有現代化的養豬場、養雞場、養鴨場等。

  在管理方面,農場以參股或控股的方式參與投資主體的經營,對多元化的休閑項目實行相對統一的管理制度,獎懲嚴明,以保障農場休閑觀光業的健康發展。同時與各產業進行有機結合,帶動了周邊村民就業,促進了村民思維模式的轉變。

  現在,南陽湖農場的改革還在進行之中,更多的職工要參與到農產品加工、銷售中,他們可以入股,可以自負盈虧,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讓農場適應市場,在未來發展得更好。

  循環農業構筑亮麗風景線

  在南陽湖農場,一排排規劃有序的蔬菜大棚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為農場增色不少。據了解,目前農場建設了1000畝高標準現代蔬菜產業園(都市體驗園),建成智能溫室2棟、陰陽棚6棟、土棚48棟、春秋拱棚136棟,生產韭菜、西紅柿、食用菌及油桃等多種果蔬,成為當地供應中高端果蔬的主力軍。

  在一個韭菜生產大棚里,王海存向記者介紹:“我這里生產的韭菜、西紅柿等,使用的是大型沼氣站產出的沼液沼渣作為肥料,嚴格執行綠色食品生產技術規范,基本不用化肥農藥,韭菜還是農業農村部農墾總局農產品質量可追溯產品,并榮獲第十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

  從最初的大田作物種植,到現在的草莓、蔬菜以及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南陽湖農場一直秉承著農產品質量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

  “農場在大棚蔬菜生產中,不僅廣泛采用了沼液沼渣和生物肥技術,更創新使用了一種叫做‘生物反應堆’的秸稈生態循環新技術。”王海存介紹說,這個技術以秸稈為主要原料,拌以菌種、輔料等,對大棚產生增溫、增加二氧化碳濃度、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等多重效果,能夠有效減緩病蟲害的發生,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蔬菜的產量、營養和品質。

  通過采用自然養豬法、大型沼氣站、林草牧立體種養等生態循環技術,畜禽糞便全部實現了循環利用。在畜牧養殖基地專門建成了兒童體驗區,通過撿拾雞蛋、認領雞、羊等一些項目增加對動物的了解,既體驗了收獲的快樂,又科普了知識,深受市民的歡迎。利用秸稈、畜禽糞便等廢棄物,變廢為寶,生成的沼氣可以用于民用與發電,沼液與沼渣變成果蔬所需的專用肥。這些專用肥可有效改良土壤結構,增強果蔬的抗病能力,結束農場對化肥的依賴,為生產綠色生態的農產品打下良好的基礎。

  南陽湖農場先后引入“自然養豬法”、“生物反應堆”、“大型秸稈沼氣”、“秸稈環保建材”等多項生態循環農業新技術,有效減少了生產投入,同時大大降低了農業投入品的有害程度,確保了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探索出一條良性循環、科學發展的新路子。

  直營店開到市民家門前

  “農場不缺好的產品,要想讓市場認可,就必須樹立自己的品牌和形象,就必須把直營店開到市區去。我們要打造農產品全產業鏈,而銷售終端更是代表著農場的臉面。要想讓這些直營店持續做下去,獲得好的口碑,得到市民的認可,唯有保證產品質量,杜絕其他產品進入,只銷售農場自己的獨有產品。”王海存說。

  從8年前開始在城區布點南陽湖農場直營店,如今南陽湖農場直營店已經在城區發展到了20多家。這些店面全部選址在城區繁華路段及高檔社區附近,第一年農場就投入了100多萬元,但收益并不理想。

  “不是我們的產品不好,也不是賣得不好,問題出在了管理上。”王海存說,由于戰線太長,這一年他們虧損了幾十萬元。第二年,他們實行各店面自負盈虧的經營模式,成本得到控制,當年收回成本。第三年,管理得到進一步完善,盈利30多萬元……

  針對全市企事業單位的工會福利、食堂、幼兒園等市場開發對象,南陽湖農場組建了專門的營銷團隊,在濟寧市區開設“南陽湖農場專賣店”“濟寧禮饗”專賣店。“現在火車站、汽車站、大型超市等客源密集區都有我們‘濟寧禮饗’品牌專柜。”王海存告訴記者。

  線下鋪點,線上給力。利用電子商務的新模式和新業態,農場創建了線上商城——“孔孟濟寧”,同時借助微信商城、淘寶商城等網絡推廣營銷方式,努力融通農產品的線上營銷渠道,利用好電商平臺和線下實體門店的資源,實現線下的貼心服務與線上銷售的便捷渠道相輔相成,構建全新的營銷模式,進一步增強品牌競爭力和附加值。

  “下一步,我們還計劃在北京開設自己的餐廳和專賣店,讓農場的優質農產品走向更大的市場,打出我們自己的拳頭品牌,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發揮農場的優勢。”王海存對南陽湖農場未來發展滿懷希冀。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