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一群退役老兵的現代農業夢想——記江蘇省盱眙縣老營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劉占綿 丁立高 字號:【

  編者按:是安然享受政府優撫,還是干事創業勇立潮頭?退役老兵蔡海林和他的戰友們選擇了后者——積極響應黨中央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號召,在江蘇省盱眙縣黃花塘鎮這片新四軍曾經戰斗和生活過的紅色熱土上,創辦了“老營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艱辛的創業條件沒有讓他們退步,通過集結老兵組建團隊、發展種養循環農業、建設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等措施,帶領一方農民脫貧致富,有力促進了當地現代農業的發展,充分發揮了中國軍人勇往直前、堅毅奉獻的精神,譜寫了退役老兵發展現代農業、振興鄉村的動人詩篇。

  蔡海林頭戴草帽,身著迷彩服,從田埂上走來。一邊擦汗一邊侃侃而談他和他的戰友們的現代農業夢想。

  這個40歲的男人,如今經營管理著2300畝耕地的盱眙縣老營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誰能想到,一年多前,他還是解放軍某部一個正團級軍官。

  蔡海林和他的戰友們經營的這個農業公司,位于江蘇省盱眙縣的黃花塘鎮,這里曾經是新四軍軍部所在地,是一片蘊含著紅色基因的沃土。蔡海林、劉保權、王征宇等幾位退役軍人來到這里,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打造退役軍人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帶領農民增收致富,譜寫了一曲新時代的英雄贊歌!

  退伍不褪色 轉戰黃花塘

  脫下軍裝之后,是坐享政府優撫,還是繼續戰斗,干出一番事業?2017年底,蔡海林和他的戰友們經過5次到黃花塘實地調研考察,特別是多次參觀新四軍軍部舊址后,他們最終下定了決心,要在黃花塘這片紅色土地上,為自己也為更多的退役軍人打造一個現代農業創業基地,帶領革命老區的農民兄弟走上小康之路。

  要創建一座退役軍人帶領農民創業的樂園,說來簡單,真的付諸實施就沒有那么容易了。群雁高飛頭雁領,創辦一個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首要的問題是必須組建核心團隊。人才在哪里?此時,蔡海林的腦海中浮現出老朋友劉保權、王征宇、陳海波等熟悉的身影。但是,這幾位戰友都是復轉軍人再創業的佼佼者,生活條件舒適優越,事業風生水起,他們能夠和自己一起吃苦受累嗎?

  懷著忐忑的心情,他開始分別給戰友們撥打電話。蔡海林想找的劉保權是他的軍校同學,一個宿舍,上下鋪,友誼深厚。盡管后來他們分屬兩個軍種,但一直保持著密切聯系。劉保權畢業后回海軍航空兵某雷達旅任職,直到前幾年團職干部轉業,他放棄了地方政府的安置,選擇了自主擇業,任職于一家私人企業做管理。一個電話,劉保權二話不說,回絕了那家私企老板加薪送房子的條件,義無反顧來到戰友身邊。利益在軍人的作風、戰友的情誼面前顯得那么蒼白。

  開局順利,令蔡海林非常高興。可是,當他向好友王征宇發出邀請時,并沒有得到肯定的答復。他知道,王征宇是浙江永嘉人。1990-1993年在上海武警總隊服役,上士軍銜退伍,中隊前身就是南京路上好八連。在部隊三年,王征宇政治立場堅定,軍事素質過硬,多次獲得優秀士兵、優秀班長、軍事訓練標兵等榮譽。他1993年退伍考入永嘉縣電視臺,從事一線記者職業。2002年下海加入家族企業,在江蘇常州創辦了尊龍食品有限公司。經過部隊這個大熔爐的鍛煉,無論是當記者或經商,軍人的堅韌、堅持,不畏困難、勇往直前的特性,始終體現在王征宇的言行之中。經過多年拼搏,創下了一份足以讓他后半輩子衣食無憂的產業。同時,他還擁有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妻子賢惠體貼,兒女雙全,讓身邊的親朋好友羨慕不已。這樣一個優秀的合作伙伴,對自己的邀請態度曖昧,原因何在?蔡海林的心里充滿了疑問。

  王征宇和蔡海林是多年的老朋友,看到蔡海林作為團級干部,剛轉業不久,就打電話討論有關現代農業的問題,還是引起了他的高度重視。出于對老戰友的關心,幾天以后,王征宇第一次踏上了黃花塘這塊土地。

  前來迎接的蔡海林,讓他幾乎不敢相認。昔日那個白白凈凈,一臉斯文的儒雅軍官不見了。眼前的這個人頭頂破草帽,臉色黝黑,一件舊外套,卷著一條褲腿子,一雙球鞋上沾滿了泥巴。只有那雙精氣神十足的眼睛,才讓王征宇確定他就是多年的老戰友蔡海林。在黃花塘,蔡海林向王征宇詳細介紹了這個農業項目的情況,已經找到了投資方,流轉了2300畝土地,開展稻蝦共生、稻鴨養殖、荷蝦養殖、食用菌基地等。雖然蔡海林信心十足,但王征宇開始總感覺不是太靠譜。在農產品市場上摸爬滾打了這么久,他很清楚搞農業的艱辛和風險。特別是規模越大,風險越大。辛辛苦苦忙碌一年,市場的一陣波動就能讓你傾家蕩產。還有讓王征宇難以理解的是,蔡海林正團轉業,為什么要舍離繁華大都市和家庭,卻對黃花塘這個貧困地區如此熱衷。

  夜晚,老友促膝長談,王征宇才逐漸懂得了蔡海林轉戰黃花塘的真正用意。這是一塊紅色的土地,陳毅等老一輩革命家,為了人民翻身求解放在這里浴血奮戰,新四軍當年開展大生產運動,帶領解放區群眾過上幸福生活的佳話,早就融入了他的血液與心靈。轉業后的兩個動因,更加堅定了他扎根黃花塘干一番事業的想法。一件事是當地農民的生活狀況,特別是一大批復轉軍人的生存環境太艱苦了。加之當時社會上對退役軍人的一些歧視言論,讓他義憤填膺,諸多因素激發了他要響應黨的十九大號召,帶領戰友和農民脫貧致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雄心。

  蔡海林推心置腹的話語,使王征宇熱血沸騰徹夜難眠。第二天,王征宇鄭重地對蔡海林說,海林,我加入這個團隊!蔡海林聽后哈哈大笑。我就等你這句話呢!你經營企業有經驗,市場營銷這塊就交給你了。他們的雙手緊緊握在一起……

  不久,以蔡海林為首的老營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指揮部完成“組閣”。從此,這幾位復轉軍人高舉從新四軍手中傳承的紅色戰旗,開始書寫發展現代農業、振興鄉村的動人詩篇。

  鐵肩擔重任 揮汗譜華章

  開弓沒有回頭箭。讓蔡海林和他的戰友們始料不及的是,作為現代農業的門外漢,他們面臨的困難和考驗實在是太多了。土地測量,平溝挖渠,專業技術人員的招募,團隊建設,員工管理,一切都讓蔡海林手忙腳亂。關鍵時刻,戰友劉保權挺身而出。來到黃花塘的第二天,他就扛著測量儀帶隊工作。2300畝土地,就靠著雙腳,迎著大風,踩著雪后的泥濘,一步一步,在短短兩周的時間內完成了準確的土地測量任務。

  為了使企業和農民盡快得到收益,他們起早摸黑到項目所在地蘆溝村走訪,一次又一次到縣政府相關部門匯報項目建設情況。“引資蘆溝、建設蘆溝”得到縣政府和黃花塘鎮的大力支持。他們實地調研、走訪農戶,設計投資建設方案,分頭開展工作。他們利用自身資源,聯合地方資本、上海企業家及上海申客隆等大型超市,于2018年1月在盱眙成立了“江蘇盱眙黃花塘老營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2月,流轉蘆溝村9個小組共2300畝土地,3月3日開工建設。結合盱眙農業特色產業,在稻蝦共作、稻鴨共生的基礎上,分步開發黑皮雞樅菌、羊肚菌種植,民俗民宿、紅色基地等項目。

  千頭萬緒,困難重重。2017年底的那場十年不遇的大雪,似乎在考驗著這群退役軍人的創業激情。他們三次去安徽省全椒縣拜訪全國知名農業專家王如峰,請教稻蝦共作技術。王如峰被他們的經歷、精神和熱忱所打動,不但毫無保留傳授養殖技術、設計養殖方案,還達成了合作伙伴關系。先后7次到蘆溝指導生產,開展養殖技術培訓,當地農民像潮水一樣涌來。緊接著他們又邀請上海農林技術學院、江蘇省農科院專家教授和當地養殖大戶來老營進行觀摩交流和技術培訓,同樣受到了農民兄弟的歡迎。

  為了幫助解決“起步難”的問題,縣政府高度重視,分管副縣長鄭海梁多次到老營公司指導,并帶領老營團隊到菌菇栽培技術先進的云南考察學習。遇到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難題,鎮黨委書記朱亞出面多方協調。遇到基建技術上的難題,村委會主動上門指導。遇到農業生產上的棘手難題,當地各小組組長紛紛到田頭做指導老師,開展“一幫一、一對紅”結對幫教活動。水路不暢,略遇干旱便要三級提水,沈洪波等鄉鎮干部主動前來幫助解決。道路不暢,鎮政府千方百計擠出資金,完善道路基礎設施配套項目。目前,荷稻共作項目已經完成300多畝播種任務,而且長勢喜人;1300畝稻蝦共生工程已經形成規模,投放蝦苗3萬公斤。

  正當蔡海林和他的戰友們為初戰告捷而喜悅時,又一個棘手的難題出現在他們眼前。今年5月,160畝白蓮遲遲不見長出新葉。其他地方的蓮田開始一片蔥綠,老營的荷塘里還是“風平浪靜”。蔡海林非常焦急地聯系了提供蓮種的江西某公司,通過診斷是田間管理出的問題,那得找專家過來解決啊。可是江西那邊回應的是路途太遠,暫時抽不出人來。幾天后,正在蔡海林一籌莫展的時候,江西那邊傳來消息,他們幫助請了一位技術人員過來。蔡海林喜出望外,吩咐公司員工趕緊做好迎接準備。

  5月16日傍晚,天上下著大雨,一輛出租車停在公司門口。下來一個滿頭白發,皮膚黝黑的老頭,典型一個農村老農民的形象。當他用實在難懂的贛南口音說他叫賴才營,是技術員,公司上下都透露著失望的眼神,這和印象中現代農業技術人員的樣子反差實在太大了。他能救活這160畝白蓮嗎?

  第二天清晨四點多鐘,天剛蒙蒙亮,空中還飄著小雨,蓮子田里出現了一個身影,一會兒駐足遠望,一會兒低頭俯視。他從水中抓起一把泥土,聞了聞,然后又挑了點放進嘴里。站了許久許久,然后又搖著頭慢慢離開。當天上午,這個老頭敲開了蔡海林辦公室的大門,第一句話就是:“這蓮子沒救了,讓公司買車票送我回家。”蔡海林聽后,靈機一動,用了激將法:“我就知道你解決不了這個問題,讓你們公司再派個技術員過來吧。”一聽這話老頭急了眼,黝黑的臉上泛起了赤紅。“蔡總你是不相信我?”蔡海林這才意味深長地說:“我覺得這片蓮子還是有希望的,誰能救就相信誰。”這老頭兩眼一翻:“我老漢從1982年就開始種白蓮,什么情況沒見過?你這片蓮子田土地缺鋅,蓮種剛發芽出葉的時候水位太高,再加上錯過最佳補救時間,神仙都難保你們蓮子今年的收成。除了我或許能幫你們挽回點損失,那些所謂的專家技術員根本沒轍。”“行啊,那就看你老賴的本事了,是不是吹牛皮,能不能把我們的蓮子救活才知道。”“蔡總,你等著瞧,看我是不是吹牛的人。還有,以后不許叫我老賴,叫我老營。”賴才營瞪著眼轉身就走。當天下午,老營就帶著工人,起早摸黑,放水,施鋅肥,松土。一個星期后,這老頭黝黑的臉龐似乎又黑了一層,但那雙眼睛卻越發精神。半個月后某個清晨,那片光禿禿的水面齊刷刷泛起了綠色,一株株蓮子嫩枝悄悄探出了腦袋,開始迎著微風翩翩起舞。“活了,活了!”在田埂上,已經年過花甲的賴才營如孩童般歡呼雀躍。聞訊而來的蔡海林緊緊抓住他的手:“老營同志,原諒我當初的不敬,我真誠向你道歉。”

  救活了蓮子,賴才營本可以帶著驕傲回到家鄉,但蔡海林的一席話卻讓他留在了老營。“老營同志,我們這個公司是由部隊退役軍人創辦的農業公司,目的是帶動退役軍人自主創業和幫助貧困地區老百姓脫貧致富。但我們目前缺少技術人員,如果您能留下來培養一批農業技術骨干,那將對公司的發展帶來極大的幫助。再說我們公司叫老營,您的名字里也有個營,這就是緣分,我們真誠希望老營同志能留在老營公司。”

  賴才營已經62歲了,他是中國白蓮之鄉江西贛州石城人。1982年他帶頭種植白蓮發家致富,是當地聞名的白蓮專家。盡管后期移居縣城不再親手種植白蓮,但豐富的經驗讓他每年都能得到一筆豐厚的技術指導費。這次他不顧年事已高,千里迢迢來到盱眙,只是聽說老營公司是一群退役軍人創建的。賴才營從小就崇敬軍人,但在那個時代由于家庭成分原因沒能入伍,成了他一輩子的遺憾。蔡海林真誠的話語讓賴才營深受感動,也為老營的遠大目標所鼓舞。他覺得自己在人生的晚年,還能和這么一批可愛的退役軍人共同做這么有意義的事業,讓他興奮不已。于是,老營同志就留在了老營,和老營人一起奔波勞作在黃花塘這片熱土上。清晨一起呼吸蓮花的清香,傍晚共同身披晚霞的光芒。可愛的老營還利用針灸絕技幫助工人解除身體的乏累。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老營之寶”。

  妙手繪藍圖 助農奔小康

  居高聲自遠,不是借秋風。蔡海林團隊激情創建老營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時間雖然不長,但卻聲名遠播,引起了無數解甲歸田的戰友們的關注。他們通過各種方式向老營公司提出申請,要求加盟這項事業。

  既然這么多戰友都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向往,老營公司為什么不能建立一個現代農業創業平臺,聚合復轉軍人資源,與農民群眾一起脫貧致富振興鄉村呢?幾經科學論證,他們決定對原有的項目規劃進行提檔升級。把原來設計的產業驅動提升為平臺經濟,通過激發加盟復轉軍人的內生動力,運用集群的力量加快農民致富的進程。很快,他們制定出了《江蘇盱眙黃花塘老營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退役軍人創業孵化示范基地方案》,同時出臺了《江蘇省盱眙縣黃花塘鎮老營田園綜合體項目規劃》,把公司的前進目標,跨越到了嶄新的境界。

  在《江蘇盱眙黃花塘老營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退役軍人創業孵化示范基地方案》中,他們對加盟創業孵化示范基地的全國退役的軍官、士官、戰士的基本條件、具體辦法、利潤分成等細節都作出了具體規定。而《江蘇省盱眙縣黃花塘鎮老營田園綜合體項目規劃》,則處處充滿了多彩的想象力,給黃花塘這片希望的田野注入了無限的生機。讓我們采擷幾支“規劃”的花朵,去感受一下它的魅力……

  結合蘆溝村水美鄉村建設,建設水稻公園、插種彩稻、開展稻草等廢棄物綜合利用、編制稻草卡通蝦。并試點稻鴨共作,與上海餐飲協會對接,開展稻蝦米、有機鴨訂單生產,打造黃花塘經濟圈農業新亮點。

  利用淮安大米品牌打造契機,積極打造“老營生態稻蝦米”品牌,并作為盱眙稻蝦米子品牌。計劃購買烘干機、米廠加工生產線,建設稻米深加工廠,發展稻米深加工項目。與上海餐飲協會對接,采取“統一訂單、統一標準、統一生產、統一植保、統一銷售、統一品牌”方式,開展訂單生產,打造自己品牌。

  在黃花塘高速出口西側,投資建設荷花花海基地。主要種植30余個荷花品種,引進水果蓮、太空蓮等荷花品種,并配套建設荷蝦共作基地。引進江西蓮子烘干、真空包裝、蓮葉脫水等技術,推進荷花產業化發展,并帶動周邊開展荷花種植,建立荷花產業鏈,注入黃花塘荷文化元素。

  購買植保無人機、自走式植保機械、收割機、烘干機,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同時,對周邊鄉鎮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輻射周邊農田,惠及周邊農民。

  依托稻蝦綠色養殖產業,利用環境資源,對接中華社會文化發展基金會國粹文化藝術基金、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在黃花塘建立國際概念藝術“大師空間站”,邀請國際概念藝術家進駐“空間站”。開展稻蝦農副產品開發及智能在線銷售UI設計。

  打造盱眙“稻蝦”創意文化園、國際概念藝術文化小鎮。目前已與國際著名概念藝術家、導演約翰·豪先生(《指環王》概念設計總導演);中國著名連環畫家、北京大學王偉教授取得合作共識,將把個人藝術工作室入駐盱眙國際概念藝術“大師空間站”。

  邀請陳家溝太極陳式太極第12代傳人趙王欣來黃花塘建立太極輔導站,每年舉辦4期陳式太極拳培訓班,弘揚愛軍習武、保家衛國的軍民融合理念,以全村練帶動全民練。

  與國際接軌,每年6月21日舉辦黃花塘國際瑜伽節。邀請國際、國內瑜伽知名大師來蘆溝村開壇講課,并定期舉辦瑜伽培訓班,開啟鄉村舉辦國際瑜伽節先河,擴大蘆溝瑜伽村的國際影響力。

  依托花海景觀資源,與上海臺北婚紗攝影公司合作,開展“情定老營,百年好合”婚紗免費攝影活動。對黃花塘“金婚”“ 銀婚”人群開展免費婚紗攝影活動。本著節儉、歡樂、盛大的理念,與當地相關部門在攝影基地組織集體婚禮。對革命老區老人及老革命開展免費攝影服務,營造愛老、敬老、無私奉獻的大愛氛圍。

  結合蘆溝村自然環境和農村居民集中居住工程,計劃在流轉土地范圍內,對有愿意搬遷的農戶民宅開展改造,以“修舊如舊”理念保留原本建筑基本框架,使蘆溝村成為懷舊思鄉的好去處,并開設農家樂等項目,打造產、游、購一站式平臺,帶動周邊群眾增收致富。

  結合黃花塘紅色旅游基地和老革命基地建設,打造黃花塘道口至水庫5公里的“光明之路”重溫新四軍革命歷程。開設軍訓課目,保留紅米飯、南瓜湯“憶苦”餐飲,讓游客在這里體驗軍旅生活。

  總之,蔡海林和他的戰友們這番事業的特色,是依托新四軍軍部和革命老區,吸引更多復轉軍人來黃花塘老區創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培育黃花塘自謀職業復轉軍人創業搖籃,新時代盱眙軍民攜手奔小康的典范。

  蒼天不負有心人。他們付出的汗水和淚水,終于在轉戰黃花塘的第二個金秋結出了芬芳的碩果。走進這片退役軍人創業孵化示范基地,戰旗招展,荷花映日,蓮藕飄香,好一派現代農業的壯麗景象。從前生活及經濟狀況比較貧困的鄉親們,通過在老營公司就業、營銷農產品,也很快鼓起了腰包。更要緊的是,他們從蔡海林及戰友們的身上,體會到了黨的富民政策與軍民魚水情的溫暖。老百姓贊揚他們是當年的新四軍又回來了!

  無疑,現在的黃花塘工作和生活條件依然十分艱苦,與蔡海林、劉保權、王征宇等人原來居住的大城市可謂云泥之別。在記者采訪的過程中,王征宇曾經講過一件趣事。他說,公司幾位老總在村里租住的民房,大都陰暗潮濕根本不敢關門,否則,被褥很快就會發霉。有一次,他早晨起床竟然發現床邊的皮鞋里趴著一只美麗的青蛙。

  當然,在他們的內心更多的是幸福感。村里的條件盡管很差,可鄉親們卻傾其所有像當年對待新四軍那樣,把最好的房子騰出來給他們住。有一位老奶奶看到老營的人們太辛苦,經常悄悄地給他們送雞蛋,并且不肯收錢。事情雖然細小,卻讓老營創業者們熱淚盈眶。他們說,這哪里是幾個雞蛋,分明是老百姓對我們這些新四軍接班人的一片心啊!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