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筆者到一些鄉村走訪時,幾位村民聊到了一個共同的話題,那就是希望村“兩委”能經常組織村民開開會,讓村民也多多了解一些黨的惠民政策。據了解,各地農村“會荒”現象十分普遍。
眼下,很多政府部門幾乎天天都有會開,不管什么大事小事,重要不重要的事情,都要通過開會來傳達和落實。而處于最底層的廣大農村,一年到頭也沒有一個會議。一些村民說,上面有什么惠民政策,村民幾乎沒人知道,往往都是由村干部說了算,有時候村干部變著花樣“耍”村民,村民往往都被蒙在鼓里。
其實,村民作為最底層的一個群體,經常開開會也是十分必要的。現在,從中央到省市縣各級,每年都有很多惠民政策出臺,包括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與“三農”息息相關。如果上級部門的一些好政策不能很好地傳達到村民中去,村民就不能真正體會到上級有關政策的利好。如此,一些惠農政策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宣傳和落實。
農村“會荒”現象的存在,關鍵還是村兩委干部的思想意識在作怪。一方面一些村干部以為村民文化程度不高,對上級的一些惠農政策難以理解,便隨意傳達一下就算了事。有的甚至把一些惠農政策進行“阻截”,使 “最后一公里”難以到達。另一方面一些村干部怕麻煩,生怕上級的惠農政策落實不到位,反而引發村民更大的意見,而干脆“不作聲”,裝作啞巴。加之,有的村干部認為反正一屆只有三年,下一屆又不一定是自己當村干部,于是能不開會就不開會,能應付就應付,能瞞則瞞,從而造成農村“會荒”的日益嚴重。
開會雖只是一種形式,卻是傳達政策和收集民意的重要形式。因此,筆者以為,要破解農村“會荒”現象,關鍵是要端正村干部的思想,樹立村干部為民服務的意識,要把村民的渴求當成自己的渴求,不妨多通過會議、廣播、黑板報、村務公開欄等形式,把村民迫切需要的黨的惠民政策毫不保留地傳達到村民當中去,同時也多廣泛收集民意聽取廣大群眾的意見。如此,干群關系才能和諧,村干部才能贏得村民的擁護、信任和愛戴。
(浙江省開化縣)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