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土豆載希望,小洋芋承載脫貧大夢想。”285萬畝馬鈴薯種植面積、352.7萬噸鮮薯年產量、44億元農業產值,這是2017年云南昭通馬鈴薯產業發展的成績單;在昭通,種植馬鈴薯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9.2萬戶64萬人,占全市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的69.3%,馬鈴薯種植收入約占其家庭收入的32%,這是馬鈴薯產業支撐脫貧攻堅的有力說明。
近日,以“馬鈴薯與脫貧攻堅”為主題的第二十屆中國馬鈴薯大會在云南昭通召開,更多的社會目光因為馬鈴薯產業向昭通聚焦。
昭通是烏蒙山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的重點區域,除水富縣外,其余10個縣區均屬貧困縣;馬鈴薯種植區域與連片特困地區高度吻合,馬鈴薯產業成為昭通市與脫貧攻堅聯系最為緊密的產業。近年來,昭通市積極引進農業集團、龍頭企業入駐,培育規?;N薯生產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產加銷一條龍產業鏈更加完備、市場化更加完善,馬鈴薯產業已成為昭通高原特色農業六大主導產業之一,昭通也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產業助推脫貧的新路徑。
種薯擴繁
打通良種推廣“最后一公里”
在魯甸縣水磨鎮的馬鈴薯專業合作社原種擴繁基地內,上千畝的馬鈴薯長勢喜人,紫色、白色的洋芋花開滿山頭,引得參觀的人紛紛拿出手機、相機拍照,還有的踩著泥土走進田埂看花、觀葉。
水磨鎮是魯甸縣馬鈴薯產業的主產區之一,現有大春馬鈴薯種植面積6.6萬畝,占全縣的三分之一。為實現傳統馬鈴薯產業的提質增效,水磨鎮規劃建設種薯擴繁基地3.2萬畝,采取種植技術指導、組建專業合作社、引進龍頭企業等方式,全面推廣新品種云薯505、威芋5號,實現馬鈴薯產業良種良法全覆蓋。
事實上,魯甸縣曾因馬鈴薯種薯退化問題,畝產一度低于1000公斤。魯甸縣水磨鎮農技站站長劉穎告訴記者:“現在推廣種植的云薯505和威芋5號這兩個品種,是經過兩年努力找到的適應當地種植的品種,測產達到每畝4012公斤。”近年來,魯甸縣把馬鈴薯產業作為產業扶貧的重要支撐,以良種良法推廣、專業合作社示范帶動、探索“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為重點,在25個馬鈴薯主產村組建專業合作社,主產區1.5萬余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加入合作社。
魯甸縣農業局副局長呂明良介紹:“除了種植技術推廣外,縣農業部門加大優質種薯推廣力度,向主產區貧困戶免費提供優質種薯,示范帶動全縣馬鈴薯產業發展。目前,全縣已發放馬鈴薯種薯8500噸,實現馬鈴薯主產區建檔立卡貧困戶良種良法推廣全覆蓋。”
在大力發展馬鈴薯種薯擴繁基地的過程中,農技人員指導農戶雙行起壟、標準化種植,達到產量質量雙提升。劉穎介紹,當地通過實行統一精細整地、統一選用優質良種集中采購發放、統一播種節令、統一規格化種植、統一雙行壟作、統一測土配方施肥、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收獲、統一銷售。標準上的統一,使得每家每戶種植的馬鈴薯,成了標準化的、可計量化的農產品。
訂單種植 加工原料本地化
天使和“嚕咪啦”是昭通本土的兩個國內知名土豆片品牌,但多年來,受品種、氣候、種植技術等各種因素制約,昭通加工土豆片的原料本土化率并不高。昭通決心在政府倡導、企業支持、農戶參與下,通過發展加工型馬鈴薯種植改變原料外調的局面,實現助農增收。
薯型光滑、芽口淺、原糖低、淀粉含量中偏上,是加工薯片的理想原料。2010年第一批適宜加工的馬鈴薯種薯由“嚕咪啦”公司免費提供給黃家山村民小組,400畝加工型馬鈴薯種植區還簽下了不低于1200元/噸的保護價協議訂單,文屏鎮馬鹿溝村黃家山的66戶村民成了“訂單馬鈴薯”種植的受益者。
“訂單馬鈴薯”經過兩年發展,使種植戶嘗到了種植加工型馬鈴薯的甜頭??吹缴磉呌械霓r戶實現了每年10萬元以上收益,所有農戶種植加工型馬鈴薯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
2012年,理世集團引導該村民小組成立“慶豐馬鈴薯種植專業合作社”,該組群眾全部積極加入,當年基地種植面積擴大到了1000畝。之前的種薯、肥料等農資由公司免費提供,如今這些物資費用都需要從收購金里進行刨除,但這絲毫沒有影響當地農戶種植加工型馬鈴薯的積極性。
如今,黃家山馬鈴薯種植基地已經發展到4000畝,馬鈴薯產業儼然成了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通過種植加工型馬鈴薯,該村民小組建檔立卡戶每年可實現4.142萬元收入,人均年收入增加3900元。
依托魯甸縣慶豐馬鈴薯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世集團以魯甸縣文屏、江底和火德紅片區交界區域為核心區,配套自建優質加工型馬鈴薯示范基地1萬余畝,輻射帶動周邊不低于3萬畝種植規模,涉及1.3萬余戶種植戶通過種植馬鈴薯實現增收致富,其中貧困戶3000余戶。
理世集團工會主席、投資發展中心總監劉元省介紹,結合企業規模化擴建項目的投入運營,企業兩個生產基地鮮切馬鈴薯片生產規模將達到年產1.5萬噸,年使用加工型馬鈴薯將達到10萬噸。該公司將切實把優質加工型馬鈴薯基地作為“第一車間”來打造,準備通過三年時間逐年推進,建成不低于20萬畝優質加工型馬鈴薯的種植規模,與之配套,將涉及3萬余戶種植戶,輻射并帶動周邊種植,促進加工型馬鈴薯產業鏈形成,推動馬鈴薯產業發展,助推地方扶貧攻堅。
展會為媒 打出“云薯”新名片
開幕儀式、學術分會、現場觀摩、馬鈴薯學術委員會例會、閉幕演出……為期3天的2018年中國馬鈴薯大會精彩紛呈。大會期間,來自全國各地的285家參展企業展示宣傳了自己的特色農產品;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進行了面對面的交流,達成了合作的共識,共簽訂36個合作項目,簽約資金達86.6億元。
“馬鈴薯大會規模大,參加人數多,地方領導重視,產業鏈的延伸也做得比較好,昭通人民的熱情,這些給我的印象都非常深。”甘肅省蘭州市榆中佰凡馬鈴薯種植農民合作社聯合社理事長袁軍鋒說。來自重慶薯光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李曉華說:“昭通的馬鈴薯產業種植面積大,生產設備先進,效益可觀,希望能夠跟昭通在原原種的科技繁育方面進行技術和市場的合作,形成訂單合作,達到互補雙贏。”
的確如此,2018年中國馬鈴薯大會,搭建了全國性馬鈴薯學術交流和研討平臺,增進了馬鈴薯業界交流與合作,為昭通學習借鑒馬鈴薯產業先進技術和經驗,加強科研、生產、經貿合作提供了機遇。
“大會的舉辦有利于全面展示云南省馬鈴薯產業發展取得的成就,宣傳和推介云薯品牌、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綠色食品品牌,推動全省馬鈴薯產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提高云南省馬鈴薯產業整體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昭通市委書記楊亞林說,全市上下將以此次馬鈴薯大會為契機,一鼓作氣堅決發展馬鈴薯產業,按照實現良種配良法、高度組織化和集約化模式、黨支部+合作社“三個全覆蓋”的要求,嚴格標準、嚴格規范、嚴格管理,探索一條以馬鈴薯產業為支撐的高質量發展之路;把土地、群眾、合作社等資源整合起來,著力用現代經濟、現代農業發展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機制實現馬鈴薯品質的提質增效和根本轉變,用好“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運作模式,實現產供銷一體化經營、一條龍服務,組織帶動貧困群眾發展產業、增收致富。
據了解,十三五以來,昭通市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將馬鈴薯產業作為昭通高原特色農業六大主導產業之一進行重點培育,全力打造“立足大西南,面向南亞、東南亞國家優質種薯供應基地”,制定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馬鈴薯產業助推脫貧攻堅的意見》及年度實施方案,目標是到2020年全市馬鈴薯種植發展到320萬畝、鮮薯產量達640萬噸、農業產值89億元,馬鈴薯產業將成為推動昭通社會經濟發展的生力軍、貧困山區人民穩定脫貧的主導產業。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