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東片茶 西片藥 面上豬”——革命老區金寨一步接一步走穩脫貧路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牛震 汪洋 字號:【

  金寨地處安徽西部,大別山腹地,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也是國家級首批重點貧困縣和全國連片特困地區重點縣。

  “打好脫貧攻堅戰,讓老區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不能少,特別是不能忘了老區。”兩年前,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安徽金寨考察時指出。如今,兩年的時間過去了,金寨縣的脫貧攻堅發生了哪些變化?

  “近年來,金寨縣始終牢記總書記囑托,堅持‘重精準、補短板、促攻堅’,圍繞‘戶脫貧’和‘村出列’工作目標與種植、養殖產業打出了扶貧‘組合拳’,全面開展了‘產業脫貧攻堅推進年’活動,加快老區群眾的脫貧致富步伐。”金寨縣農業發展委員會主任唐玉龍說。如今,不但特色種養業扶貧工作取得了較為顯著成效,而且老區人民的獲得感也不斷提高。

  茶產業成脫貧致富“第一引擎”

  “這兩年,我們這里的茶葉一律不打農藥,施肥全部是有機肥。現在,我們種的茶葉不但葉片厚了,產量提高了,而且茶味更濃了,茶的品質也提高了不少,就連茶葉的收購價格也上漲了。”桃嶺鄉高灣村村民李士學告訴記者。

  李士學本是當地的貧困戶,前些年加入到四季春茶葉專業合作社,跟著合作社種起了茶葉。如今,他種植的10畝茶園全部進入盛產期,每畝茶園的收益達到了1萬元。“這些還不算呢,我們合作社每五年還有分紅呢。”李士學說。

  “六安瓜片是我們茶產業一張靚麗的名片,整個茶產業發展得好不好,六安瓜片起到決定性作用。”四季春合作社理事長陳先志說。

  茶葉作為金寨農業的主導產業,是山區貧困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近年來,金寨縣將茶產業列入農業產業扶貧的重中之重,提出了“振興和做強六安瓜片產業、推進脫貧攻堅”的戰略。為了提升六安瓜片的加工水平,金寨在全縣推廣新型燃氣炒制機具,建設六安瓜片集中加工區和家庭農場,讓茶農采鮮葉到加工集中區集中炒制銷售。同時,針對原來普遍使用木柴作為燃料的狀況,縣政府推廣清潔能源,建設了一批機械化、清潔化、標準化六安瓜片加工廠,對于引進安裝清潔化能源生產線的加工廠,每條生產線還給予一定資金扶持,逐步淘汰使用傳統木柴炒茶的老舊小型茶葉初制廠。

  為了激發貧困戶的脫貧內生動力,金寨縣近年積極推廣六安瓜片“師帶徒”培訓項目。“關鍵在師,行動在徒,重點在帶,落腳在實。通過師父帶徒弟的方式,提高貧困戶茶農的種植、管理、經營等能力,進而提高種茶收益,讓他們盡快脫貧致富。”唐玉龍說。

  據介紹,所謂的“師帶徒”即“1+1+1+1+10+20+N”的模式:1個六安瓜片經營主體,聘請1個瓜片制作技術師傅,配備1臺拉老火機具、1組液化氣集中供氣設備、10組炒制機具,帶20個徒弟(其中有10個是貧困戶),培訓N個茶農。每個經營主體在規定的六安瓜片炒制中心,并制定實訓工作日程,安排具體工作事項,負責對師傅和學徒的工作管理,同時負責收購鮮葉,為師帶徒實訓提供原料,為師傅提供食宿,為學徒提供一頓晚餐;由每個經營主體自主聘請1名六安瓜片制作師傅,每人帶20個以上茶農(一半是貧困戶)為徒弟,開展六安瓜片制作技術實訓。師傅同時白天要指導六安瓜片鮮葉采摘、下午或晚上跟班指導學徒學習六安瓜片制作技術。

  南溪鎮橫畈村位于梅山水庫上游,屬高寒山區,茶葉品質十分優質。縣水利局扶貧工作隊與村“兩委”一起經過研討最終確定發展茶葉深加工項目。2017年春季縣水利局捐贈茶苗150萬株,發展茶園30余畝,并爭取到近80萬元資金幫助村里建起了500余平方米的茶廠。2018年為了解決村民采摘與制作技藝普遍不高等問題,扶貧工作隊積極申報金寨縣春茶炒制技藝培訓點,以“師帶徒”的方式,先后聘請多名茶葉采摘、炒制專家來村,從整理茶園、修枝摘葉、后期炒制等各方面傳授貧困群眾茶葉技藝。“今年我要好好學習炒茶技術,來年致富我就更有信心了。”橫畈村張灣組的貧困戶張傳倫,二級殘疾,常年患有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病,不能外出務工從事重體力勞動,如今在家門口就能學習到一門技術,還能獲得技能補貼,張傳倫很是高興。

  金寨縣通過實施品牌發展戰略,在推進茶葉公共品牌和自主品牌建設上下了很大功夫。縣里鼓勵支持相關企業對外統一使用“六安瓜片”公共品牌,不斷加大自主品牌創建力度,提升品牌形象。同時,每年舉辦高規格的六安瓜片茶文化節,組織企業參加國際國內大型會展活動,每年有計劃地在全國各大城市開展宣傳推介。

  油坊店鄉擁有優質良種茶園的面積達到1000公頃,其中無公害茶園達633公頃,綠色茶園130公頃,香源茶葉公司在此收購的茶葉數量逐年提高。“2017年,公司收購的茶葉達到了600萬斤。因為我們的茶葉是有機茶,綠色環保,出口量也隨之大幅提升。”香源茶葉公司負責人鞏經理說:“現在,非洲兄弟都喝上了我們這里的扶貧茶。”

  3月23日,金寨縣召開茶產業扶貧暨金寨縣茶業協會成立大會。全縣茶業協會會員、2018年六安瓜片師帶徒實訓點經營主體和師傅等參加了會議。縣委常委汪洪濤在會上說:“茶產業已成為我縣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手段。金寨縣茶產業協會的成立,對于做大做強我縣茶產業,促進茶農脫貧致富和農村經濟發展,建設美麗鄉村,實現鄉村振興,具有十分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如今,茶產業已成為金寨當地脫貧攻堅的“第一引擎”。

  大別山靈芝走出特色扶貧路

  “我這一個棚的靈芝一年差不多有12000元毛收入,另外在這里打工一年也有個5萬元收入吧。這樣算下來,一年下來差不多有個五六萬元收入。”沙河鄉街道村屈灣組村民姚弟友說。

  姚弟友家有三口人,本來是當地的小康之家,前些年妻子因為生病花了十幾萬的醫藥費,欠下了十多萬元的賬,成了村里的貧困戶。這兩年為了照顧妻子,姚弟友不能再外出打工。在村干部的介紹下,姚弟友來到力源食用菌合作社打起了零工。因為干活踏實負責任,合作社給他開出了每天140元的最高工資。時間長了,姚弟友也跟著合作社的老師學會了種植靈芝的技術。今年年初,姚弟友承包了合作社的一個大棚種植靈芝。

  “現在靈芝的效益不錯,有合作社幫忙,靈芝也不愁銷路。這樣再過一年,家里的欠債不但能還上,脫貧也應該沒有問題。”對于一年后脫貧,姚弟友很有信心。

  沙河鄉是全國著名的靈芝種植交易集散地,一直以來,沙河鄉農民就以種植加工靈芝為業。由于種植銷售零散化,產業無法形成規模,很多農戶仍處在貧困線下。

  為了將靈芝產業做大做強,讓更多種植貧困戶脫貧致富,近年來在沙河鄉政府的支持下,依托金寨縣力源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從事技術服務和運營管理,建起了總投資600余萬元靈芝產業扶貧基地,帶動559戶貧困戶通過認領靈芝種植大棚、從事靈芝種植實現增收,確保每戶貧困戶每年純利潤1萬元以上。

  “十年前,我種了不到10畝地的靈芝,害怕生蟲給靈芝打農藥,導致孢子粉質量和價格低,由于沒有固定的銷路,一畝產靈芝孢子粉也就900多斤,賣價很低,有時候甚至做虧本買賣。”李文海是安徽力源食用菌合作社理事長,1993年起在沙河鄉街道村試種植靈芝,目前已是全國最大的靈芝種植戶。說起種植靈芝的創業過程,李文海很是感慨:“沙河鄉雖說是全國最大的靈芝種植集散地,但2000多農戶各種各的,遇上市場好的年景收入還行,市場差了就自然賣不上價了,農戶們為此很是‘上火’。”

  2004年,李文海帶頭成立合作社,第二年又和安徽省康美來大別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組成“龍頭企業+合作社+種植大戶 (基地)共同投資合建”機制。現在,力源合作社已經有近千畝的靈芝種植面積,年產值達到5000多萬元,帶動周邊近千戶農戶脫貧致富。

  沙河鄉自然環境適合生長靈芝,500~1000米海拔位置,晝夜溫差大,所產靈芝的有效成分高。為了將當地靈芝打造成更完美產品,安徽省康美來大別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從源頭上做起了“文章”。

  康美來公司與安徽大學、安徽醫科大學、安徽中醫藥大學等科研院所20多名專家合作,投入巨資建設安徽省中草藥保健食品工程技術中心,進行產學研結合,實現自主科技創新。一方面,改進種植方法,從茅草小棚改成了鋼構大棚,避免帶進灰塵泥土,導致孢子粉中雜質增高;采摘孢子粉的方法改進了三次,從地膜采集、紙板套筒采集再到無紡布采集,無紡布透氣性好,孢子粉不會霉變且顆粒飽滿,靈芝不會出現畸形。另一方面,更換栽培材料,靈芝種植戶早年栽培使用棉籽、秸稈、鋸末、玉米芯等材料,種出來的靈芝有效成分含量低。公司要求仿野生栽植,統一使用椴木枝丫材種植靈芝,孢子粉的飽滿程度、有效成分大大提高。經安徽大學生命科學院檢測,康美來靈芝孢子粉所含主要成分靈芝三萜類化合物含量高達8.04‰,而之前當地傳統種植的靈芝只有4‰。

  現如今,沙河鄉推出的“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力破科技壁壘,不僅提升了靈芝產品質量和收購價格,還讓當地農民從中脫貧致富,闖出了一條科技扶貧、精準扶貧的新路子。

  土黑豬養殖讓貧困戶腰包鼓起來

  “前些日子剛賣了一頭黑毛豬,這兩天準備再買一頭小豬仔回來養,這樣年底就能賣個好價錢了。”湯家江鎮銀山畈村村民李文才說。老李因供兩個孩子上學,家庭負擔重,前些年被評為貧困戶。這兩年,老李夫妻倆依靠自己的勤勞甩掉了貧困戶的“帽子”,養殖黑毛豬為他增加了不少收入。

  金寨縣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適宜黑毛豬養殖。在《金寨縣“十二五”特色養殖業發展規劃》中,該縣將黑毛豬養殖作為4個重點產業發展之一。2017年以來,金寨縣圍繞綠色生態、適度規模、緊密融合、精準扶貧的基本思路,實現黑豬產業發展各個環節相結合,與品牌效益相結合,與扶貧脫貧相結合,以黑豬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脫貧,以貧困戶脫貧助推產業發展,全縣散養黑毛豬增長3萬頭,帶動養殖貧困戶增收3000元。

  據介紹,金寨黑毛豬屬于壽霍黑豬,是安徽省優良地方品種之一,適合天然放牧飼養,肉質好,具有肉嫩、味美、膠原蛋白豐富的品質。重點分布在縣里古碑、青山、油坊店、吳家店、斑竹園、南溪等鄉鎮。近年來,由于鄉村旅游逐步發展,越來越多的城里人來金寨游玩,吃農家菜成為游客體驗內容之一,當地的農家土豬肉也越來越出名。

  “2017年金寨縣實施脫貧攻堅十大工程,大力扶持貧困戶養殖黑毛豬就是其中一項重要措施,并且對于貧困戶養殖黑毛豬有最高不超過3000元的獎勵,極大地調動了貧困戶的積極性。”唐玉龍說。

  據介紹,自去年以來,金寨在全縣選擇10個貧困村,每村建設1家年出欄300頭的標準化黑豬養殖扶貧示范場,由具有養殖經驗和養殖資質的企業和養殖能手發展生產經營,做給貧困戶看,領著貧困戶干,充分發揮示范帶動作用。該縣還利用2400萬元扶貧資金,在貧困村針對貧困戶建設小型聯戶式扶貧豬舍600棟3000間,滿足農村3000戶貧困戶養殖黑毛豬的需求,通過小規模小集中,一并解決了扶貧和環保問題。除此之外,金寨縣對黑毛豬扶貧示范場,做足保障文章,結合扶貧資金,通過村級集體投入給予支持,每個場支持20~30萬元。對生豬銷售企業實行冷藏車、冷庫等建設項目支持。對貧困戶發展養豬收入超過7000元的,給予不超過3000元的補助,對年銷售金寨黑毛豬達300頭,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銷售企業能積極幫助貧困戶銷售生豬的,每銷售貧困戶1頭生豬的給予銷售企業獎補100元。對所有貧困戶養殖黑豬實行政策性保險和商業保險,保費由政府補貼。

  為了幫助想發展養殖業的貧困戶,金寨縣采取有效措施實施精準產業扶貧,金寨縣黑豬食品有限公司就是對貧困戶進行幫扶指導的公司之一。“我們選擇有一定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免費發放黑豬苗,等豬長到120公斤左右,再以高于市場18到25元每斤的價格進行回收。”金寨縣黑豬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彭濤說:“金寨縣黑毛豬歷史悠久,品質好,將來的市場肯定也不錯。”金寨縣黑毛豬食品開發有限公司負責人彭濤非常看好金寨黑毛豬肉市場,開發出了“老班長李開文”等紅燒肉品牌。

  去年以來,金寨縣著力打造“金寨黑毛豬”品牌先后支持10家養殖龍頭企業到省內外設立綠色直銷店、專銷區,并建立代理商制度,開辟網絡銷售渠道,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內外重大農博會、農交會等農產品交流活動。

  “東片茶,西片藥,面上豬”,從脫貧致富“第一引擎”的茶產業,到特色種植的靈芝產業,再到黑豬養殖產業……近年來金寨縣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要求,圍繞茶谷、藥庫、果嶺及菜籃子工程,突出茶葉、中藥材、生態養殖、蔬菜等主導產業,打出了一記記漂亮的扶貧“組合拳”,不但加快了老區人民脫貧致富的步伐,而且提升了當地群眾的幸福指數和獲得感。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