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以膠為橋 廣墾邁出農業對外合作三跨步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牛震 字號:【

  有一種創業,歷經一個甲子,走上了一條新中國熱帶農業現代發展的寬廣大道。

  有一種發展,通過十多年時間不懈努力,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膠產業鏈企業,實現了“在海外再造一個廣東農墾”。

  60多年前,開國元帥葉劍英率10萬墾殖大軍來到祖國的南疆,將大片瘴癘叢林、荒山灘涂變成創業熱土。從華南墾殖局、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到廣東省農墾總局,再到如今的廣東省農墾集團公司……歲月沉淀出廣墾人勇于開拓的毅力,見證了墾區改革發展的輝煌歷程。

  今天的廣東農墾,作為農業農村部直屬墾區,已發展成為在海內外擁有250多家企業,總資產超過300億元的跨國集團。

  “走出去”

  我國是全球最大的橡膠消費國,但受自然條件限制,僅廣東、海南、云南局部地區可種植天然橡膠,長期供給量不足20%。

  進入新世紀,經濟全球化使我國農產品市場與國際市場融合日益加深,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必須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開發國內外兩個市場,保障國內產業發展和產品供給安全,才能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由此,國內天然橡膠產業“走出去”拓展海外發展空間成為迫切需要。伴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企業走出國門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面對機遇和挑戰,廣東農墾依托60多年積累的組織、管理、技術等優勢,按照國家天然橡膠行動計劃和農業農村部“南膠(橡膠)北豆(大豆)”的戰略部署,率先開啟了國內天然橡膠產業國際合作的發展征程。

  廣墾橡膠集團是2002年經原農業部批準成立,由廣東省農墾集團公司控股、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基金和中國信達資產參股的,集天然橡膠種植、加工、銷售與研發于一體的大型國有跨國集團企業。該集團在國內外擁有60余家天然橡膠種植、加工、貿易企業,2所科研機構以及32個橡膠種植基地農場,國內外企業職工總人數近萬人。

  自2005年開始實施產業國際合作發展戰略,廣墾橡膠經過十余年發展,橡膠種植、加工和貿易項目遍布東南亞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柬埔寨、老撾、緬甸、新加坡等7個國家,在海外建成了完整的產業發展體系。目前,海外共有42個獨立運營的橡膠種植、加工和貿易項目。

  2016年9月,廣墾橡膠成功收購全球第三大天然橡膠企業泰國泰華樹膠(大眾)有限公司,天然橡膠加工能力達到150萬噸、橡膠規劃種植面積達150萬畝,進而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膠全產業鏈經營企業。

  “廣墾橡膠集團收購控股泰華樹膠公司,可謂意義重大”。廣東省廣墾橡膠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福云說,從國家宏觀戰略上來講,可大幅提升我國天然橡膠的供應保障能力,增強我國在全球天然橡膠領域的定價權和話語權;通過優質橡膠資源的回運,還可有效滿足高端產業和軍工領域的天然橡膠需求;同時依托泰華公司在老撾、柬埔寨的種植基地,為后續開拓老撾、柬埔寨農業資源奠定基礎,打通東南亞農業資源陸路進口的戰略通道,具有重大的經濟、外交、國防戰略意義,是深入推進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具體體現和重要舉措。

  “走得好”

  “感謝公司給了我學習提升自己的機會,這份工作不但改善了我的生活,也讓我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奇才說。

  奇才是泰國人,曾經在中國臺灣地區工作過9年,會一點兒中國話。2010年廣東省廣墾橡膠集團在籌建湄公河橡膠加工廠的時候,他被招工進來,從看工地做起,現在已經是公司生產部的副經理。

  “2013年我第一次在泰國見到他時,中方人員按名字音譯,都叫他‘齊差’,我當時一聽就說這個名字很不好,什么都差嗎?應該改為‘奇才’。后來,大家也說改得好,他也高興,就被叫奇才了。”廣東省廣墾橡膠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楊福云說:“近十多年,廣墾橡膠集團在‘一帶一路’沿線多個國家經營了40多個項目,目前有各國工作人員近萬人。這些年來,我們因橡膠結緣的外國人真不少,其中既有政府高官,也有銀行巨子,還有商業界的大佬……我們與這些外國人的緣分,讓我感受到民心相通的無窮魅力。”

  企業走出去,更要確保“走得準,走得穩,走得遠”才行。

  短短的十多年里,廣墾橡膠集團海外事業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迅猛發展,這背后又有什么“訣竅”?

  據介紹,圍繞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廣墾橡膠集團始終堅持服務服從于國家戰略和外交大局,服從于農墾農業主導產業對外延伸的國際化經營戰略,服從于項目所在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確保“走得準”。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廣墾橡膠集團綜合分析世情、國情、墾情,制定了較為科學的“走出去”中長期發展規劃,明確了發展目標、原則和重點。按照規劃,該集團在“走出去”初始就確立了以東盟國家為重點的戰略目標,提出了“低調進入、先易后難、務實推進、早見成效”的十六字總方針。

  在投資區域方面,廣墾橡膠集團選擇與中國外交關系良好、政治社會環境穩定、項目所在地發展規劃與墾區優勢產業形成互補的國家;發展策略是“先主要產膠國,后次要產膠國;先投入加工業,后發展種植業;先控有現存資源,后開發未來資源”,基本原則是“合作共贏,資源共享”;在組織保障方面,堅持以墾區國內規模化的主導產業基礎為后盾,為“走出去”發展提供穩定的技術和人才支撐。

  為了確保“走得準”,廣墾橡膠集團在“走出去”過程中堅持轉型升級,打造全產業鏈。該集團堅持科技、管理和金融創新,以全產業鏈發展理念不斷延伸上下游鏈條,加快補齊了品牌創建、貿易和金融短板,構建起集科技研發、種苗繁育、種植管理、精深加工、倉儲物流、國際貿易于一體的全產業鏈經營模式,積累了農業“走出去”穩步前行的寶貴經驗。在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廣墾橡膠集團相繼建立了大規模橡膠良種繁育基地,既滿足自身種植種苗的供給,還提升了對當地種苗市場的控制力。

  眾所周知,海外農業的投資開發不但周期長,且風險系數高。廣東農墾在“走出去”過程中,嚴把投資論證、運營管理、風險防控“三道關”,從而奠定了海外企業長遠發展的基礎。

  “融進去”

  廣墾橡膠集團的春豐基地位于柬埔寨桔井省的原始森林里,位置偏僻、條件艱苦,基地員工和周邊居民的孩子上學成為一大難題。

  為了穩定基地工人,秉承與當地居民友好發展、互惠互利的原則,廣墾橡膠春豐公司就地取材,將之前的一個小賣部用房改作教室,辦起了簡易學校。因為基地工人流動性較大,學生人數多則四五十人,少則十幾人,再加上投入資金有限,一時難以招聘到合適的教師。

  年過七旬的柬埔寨華人馬基合,年輕時在當地華文學校任中文教師,2015年受邀到廣墾橡膠集團春豐公司種植基地膠林學校當老師。馬基合身兼數職,既是老師,也是校長,還是照顧孩子們生活的保姆。近三年來繁雜的工作,馬基合從來沒有抱怨過。他良好的師德品行、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謙和有禮的處事風格,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愛戴,也受到公司員工們的一致好評。

  “膠林學校”的學生幾乎都是膠工的孩子,Chog是該學習班里一年級的學生,他的父母在500多公里外的家鄉,Chog跟隨爺爺奶奶在春豐公司生活。Chog的奶奶是公司的清潔工,想到孫子能有地方學習文化知識,她感到特別開心。“在柬埔寨,如果想學中文、英文,必須要交學費。窮人家根本沒有能力負擔,而在‘膠林學校’這些全部免費,因此他們很感謝我們。”楊福云說。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與國內媒體的多次報道,“膠林學校”的故事得到了中國社會各界的關注與認可。2017年7月20日,廣東省農墾集團公司總經理支光南帶隊到柬埔寨春豐橡膠基地調研,向膠林學校的學生捐贈了文具圖書約50套。孩子們表示,從“膠林學校”學到了中文,將來要當翻譯、當老師、當導游……他們的夢想,源于“膠林學校”。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廣墾橡膠集團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經營13年,規模逐年擴大,與奇才、馬基合這些普通民眾的積極參與和努力工作是分不開的。未來,廣墾橡膠集團只要能堅持與項目所在國員工真情交流、連心四海、文化融合、民心共振,就能在跨國經營的道路上行穩致遠。

  在走出國門的過程中,廣墾橡膠集團注重妥善處理好與當地政府、社會和本土員工的關系,建立良好的政企關系并自覺履行社會責任,努力促進企業與當地的融合發展,實現政治、經濟、社會的多方共贏。據統計,該集團海外企業為當地提供直接就業崗位約5000個,帶動就業人口超過2萬人,每年僅在泰國貢獻的稅收和出口基金達到7億泰銖(折人民幣約1.4億元)。

  “進了廣墾門,就是廣墾人”。廣墾橡膠集團實施人才“本土化”戰略,建立海外優秀員工評選制度,每年組織優秀海外員工到廣州總部培訓學習,培植農墾企業文化。廣東農墾海外企業生產一線員工、95%以上管理人員均實現本土化,相當部分本土員工進入高管崗位。

  “在國外考察時見到的橡膠基地生產生活條件異常艱苦的情景常常浮現在我的腦海,而基地員工們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又每每讓我感動不已。60多年前,老一輩農墾人為了國家安全在國內大面積種植橡膠;今天的農墾人為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建設而到東南亞國家種膠,這一前后對比,彰顯了祖國的日益繁榮昌盛。”廣東農墾總局宣傳處處長王元說。

  十多年來,農墾人硬靠著“艱苦奮斗,勇于開拓”的精神,克服了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在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等東南亞國家,打拼出了一份份“新家業”。正因為有了他們的不怕犧牲、積極奉獻,廣東農墾才能在短短十幾年時間里,一躍成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膠全產業鏈經營企業,實現了“在海外再造一個廣東農墾”的宏愿。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