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兩會時間 共話鄉村振興新圖景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蔣釗 字號:【

  “科學制定規劃,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依靠改革創新壯大鄉村發展新動能。”李克強總理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圍繞“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出重要部署,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局之年,鄉村振興如何邁出第一步、走好發展路,既是備受關注的焦點,也是兩會熱議的話題。來自鄉村建設一線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結合產業發展、人才隊伍培養、農村改革、脫貧攻堅等積極建言獻策,共話鄉村振興新圖景。

  補齊短板

  讓愿意留在鄉村的人施展才華

  “代表們都搶著發言,我擔心自己沒時間說。”四川代表團1組會議室里,終于搶到話筒的陶勛花代表說,報告對“三農”工作的決策部署,讓像她這樣從農村來的代表,不僅感受到民生利好,更看到了農業農村農民的美好前景。

  陶勛花是四川省成都市岷江村黨總支書記,也是今年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來北京參加全國兩會,她還特意帶來了村里制作的手工熊貓玩偶,“這是我們村新的創業項目,借助旅游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是我們村的振興思路,我們已經建成了‘淼兮野奢帳篷酒店’‘桂香九坊’等鄉村旅游品牌。”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像陶勛花這樣奮斗在農村一線的代表有很多,他們既帶來了鄉村發展的新變化,也在積極履職中發現鄉村振興的難點。

  “現在一些農村慢慢空殼,農村如果沒有人才,振興確實困難。”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市懷柔區北溝村黨支部書記王全認為,農村最缺兩類人才,一是村干部、大學生村官這樣的管理人才,二是懂農業、有技術的實用專業人才。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是關鍵。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衡山縣福田鋪鄉白云村大學生村官秦玥飛本身就是一個生動案例:7年大學生村官任職生涯、帶動50多名名校大學畢業生駐村幫扶、創立“黑土麥田”扶貧公益組織。他認為:“年輕人很多都是有理想和情懷的,但情懷有保質期,吸引人才需要行之有效的保障措施,有良好的人才流動機制,這樣才能讓他們認為在農村工作是很扎實、很時尚、很酷的事。”

  “像阜新這樣的農業大市,要由大變強必須得有人才。”全國人大代表、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果樹技術指導站高級農藝師馮艷玲建議,可以借鑒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做法,使農業科技人員通過培訓得到提高,使他們在崗位上發揮更大的作用。“這是一個投資少見效快的方法,更容易留住當地的農業科技人才,讓他們更快成長為‘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中的重要力量。”

  鄉村振興要補齊短板,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要求更加緊迫。“要想富先修路,沒有過時。”全國人大代表、寧波市交通委主任張世方認為,要建好“四好公路”,把農村公路打造成鄉村產業發展之路。“加強農村交通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大支撐。”全國人大代表、西南交通大學交通運輸與物流學院副院長羅霞建議,農村路要建好、管好,也要用好。可以交通為引線,因地制宜采用“農村交通+”旅游、康養、健身、特色產業等模式,規劃建設具有旅游、康養、健身、休閑、資源、產業開發性質的特色農村產業,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在鄉村規劃上,要科學論證和規劃引領,全力補齊農村基礎設施短板。”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荊州市市長崔永輝認為,農田水利基礎建設應繼續加大,同時也要高度重視公共服務均等化問題,交通、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基礎設施向鄉村傾斜,讓基本公共服務更多惠及農村,通過提升鄉村基礎設施承載能力,增強農民群眾獲得感。

  培育新動能

  讓農業農村的發展活力競相迸發

  “2017年,合作社帶動農戶170戶,貧困戶15戶,戶均增收1.2萬元。”全國人大代表、黑龍江向秋蔬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高向秋說起合作社這幾年的帶動作用自信十足。如今,向秋合作社的蔬菜產業已經成為海倫市海興鎮農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也被海倫市確定為脫貧攻堅十大產業之一。不僅如此,合作社還成為帶動人才返鄉創業的“孵化器”。“合作社的成員王艷秋,以前和丈夫一起做工程測繪,聽了我的故事找到我,從哈爾濱來到海倫當農民,現在也成了種植300多畝菜椒的大戶。”

  黑龍江在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出臺“北菜南銷”政策,高向秋等一批新型經營主體在發展蔬菜產業的政策引導下迅速壯大起來,去年900萬5年免息貸款到賬,為合作社向加工業延伸提供了資金支持。高向秋認為,黑龍江省綏化市夏秋季蔬菜迎來快速發展時期,建議在國家層面支持黑龍江蔬菜產業發展,加大對東北地區蔬菜全產業鏈的政策扶持。

  所謂新動能,可以理解成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開辟成長點、增長點的新產業、新業態。“等靠要”換不來鄉村發展新動能,只有通過改革和創新,才能使農業農村充滿生機活力。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樂平西甜瓜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馮樂平認為,“現代農業已經成為一個融合的產業。培養合作社帶頭人、農業龍頭企業帶頭人等新型經營主體有利于鄉村振興戰略更好落地。”龐各莊西甜瓜在由傳統農業變為都市型現代農業中成了北京的一張名片,種植大棚里完全實現了自動化,手機能在線實時查看植物工廠的情況。目前,她正致力于打造大興西瓜文化創意園。她還建議,提高農產品質量認證標準,加大與國際接軌力度,同時讓更多科技成果與農業需求實現對接。

  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漓渚鎮棠棣村黨總支書記劉建明認為,盤活利用閑置農房是培育“三農”發展新動能的重要方面。這幾年,棠棣村在劉建明帶領下以花為媒,組建花卉專業合作社,將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怎么把資源盤活好,把農村閑置農房、閑置土地利用好,發展民宿旅游經濟是實現產業興旺的重要方面。”劉建明建議,通過深化集體“三權到戶”、探索農房“三權分割”、落實土地“三權分置”等方面改革,為探索建設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等提供有效載體。

  “黔貨出山”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貴州省代表團團組開放日上成為“熱詞”,身著侗族傳統服飾、展示朱砂戒指的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萬山鎮電子商務服務中心負責人華茜,成了貴州農村淘寶“代言人”。“貴州要來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的產業革命。”華茜“店小二”的身份,正是這場深刻革命的一部分。她認為,農村電商能讓家鄉的土特產賣到全國各地,也把城市里的品質好貨代購給村民。她建議,建立農村電商示范產業園,為電商創業人員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呼吁政府出臺鼓勵政策,吸引沿海地區電商人才來貴州發展。

  脫貧攻堅

  讓全國人民共享發展福祉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湖南楠木橋村黨支部書記譚澤勇與團里另外12位農民代表在駐地賓館召開了一次討論會。花生、獼猴桃等特色農產品擺了一桌子,這些都是各村脫貧致富的產業抓手。“怎么幫助因病因殘致貧的貧困戶脫貧是下一階段最大的難點。”譚澤勇在楠木橋村脫貧工作中總結出了“扶強、扶弱和扶貧”三條工作思路:扶強,針對返鄉創業的農民工、大學生,把貸款擔保及貼息、農業技術指導、相關惠農政策重點向他們傾斜,讓有較強發展能力的人群率先在村里發展起來,給村里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扶弱,對孤寡老人進行集中供養,給殘疾人提供公益崗位;扶貧,楠木橋村開創了“連村聯創、抱團攻堅”的模式,與周邊發展比較落后的8個村一起組成了“連村聯創”,將黨小組帶領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共同壯大。

  他建議,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采取“線下連村聯創,線上萬村相連”的抱團發展模式,線下各村互通互聯共同發展產業,線上建起全國的村級網絡服務平臺,打通全國市場,形成信息溝通、資源共享的網絡。

  深度貧困地區是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堅中之堅”。2017年習近平總書記看望過的山西省忻州市趙家洼村貧困群眾如今已經完成整體搬遷。全國人大代表、山西省忻州市市委書記鄭連生說,“在忻州,像趙家洼這樣的特困村有797個,忻州地區的特點是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他認為,許多村是多種致貧因素并存,需要多措并舉,綜合發力,形成強大合力。宋家溝村曾經也是一個貧困村,通過綜合運用了扶貧、財政、金融、旅游等各項政策實現脫貧。忻州市脫貧攻堅主攻十項工作,強化思想引領,搞好易地搬遷,加快產業發展,強化技能培訓,加快整村提升,認真落實政策,激發內生動力,深入開展專項整治,不斷改進工作作風,走出適合自己的脫貧攻堅路徑。“最終要讓每一個‘趙家洼’都成為宋家溝,讓每一個宋家溝在新的起點上取得更大發展。”

  “要實現一個民族不能少,一個人不掉隊的目標,依然任重道遠。”全國人大代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州長白加扎西認為,要更加注重提高脫貧質量,落實后續扶持政策,進一步鞏固扶貧成果。她建議,在產業扶貧方面要立足市場和資源稟賦,大力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養殖業、種植業、加工業和商貿旅游服務業,做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質量,不斷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促進貧困群眾持續增收。

  “現階段,仍存在一些制約因素,直接影響了金融扶貧政策落實的精準性和實效性。”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行長楊小平認為,加大對貧困地區產業發展的財政支持力度是關鍵。他建議,從國家層面整合部分涉農資金,專項用于中央對貧困地區建立融資風險分擔機制的資金支持,通過實施正向激勵機制,以專項轉移支付和以獎代補等渠道、方式,對脫貧攻堅任務較重、財政困難較大、建立融資風險分擔機制積極性較高的貧困地區給予一定的資金支持,從而引導調動金融機構參與脫貧攻堅的積極性,實現脫貧攻堅和防控金融風險的雙贏。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