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德州人,德州扒雞是伴隨自己成長記憶的一個符號:逢年過節、婚喪嫁娶以及日常家宴,老山東的菜單上都少不了德州扒雞這道菜。曾聽父親說,他兒時的夢想就是去扒雞公司上班,這樣就能天天吃到扒雞了。
但對我們這代90后德州人來說,生活比過去好了不知多少,扒雞對普通百姓家來說不再是奢侈品,身邊大多數年輕人對扒雞的喜愛并不強烈。2018年春節期間,帶著對家鄉品牌的思索與情感,我重點以“年輕人對德州扒雞品牌的認同度”為主題,借助新媒體手段,通過發放線上問卷、面對面訪談等方法,了解了50余位來自德州的年輕人對德州扒雞的看法。盡管問卷數量有限,但通過與年輕人的深入交流,也得以管中窺豹,獲知年輕人對家鄉品牌的態度。
年輕人喜不喜歡德州扒雞?
德州扒雞起源于清朝,傳于民國,先后出現了“德順齋”“寶蘭齋”“盛蘭齋”等多家店鋪字號。社會主義三大改造時期,中國食品公司德州市公司成為百家技藝之長集于一身的“正宗”,后改制為山東德州扒雞股份有限公司,生產“德州牌”扒雞。目前德州市還有永盛齋、李記、崔記等扒雞品牌,也各具特色。作為德州扒雞行業龍頭,“德州牌”扒雞基本能代表德州扒雞品牌的發展。本文所指的德州扒雞,均為“德州牌”扒雞。
調研的核心問題是:年輕人到底喜不喜歡德州扒雞?
調研發現,大多數年輕人對德州扒雞品牌持正面態度,但能夠明顯看到,隨著年齡段的降低,年輕人對德州扒雞的喜愛程度也在降低。
在禽類食品中,來自德州的大學生們,喜歡吃什么呢?在提供的幾個選項里,美式炸雞(肯德基、麥當勞、德克士等)顯然是大學生們的心頭好,有6成以上的人選擇。而德州扒雞與家常燉雞、韓式炸雞、鹵味鴨脖(絕味鴨脖、周黑鴨等)均分了剩下的份額。
在煙臺讀大學的小鄭同學表示,自打記事起,每每遇到家里的各種宴請場合,席間總少不了一道德州扒雞。自己對扒雞談不上喜歡吃,倒也不反感。只不過與同學們聚餐的時候,從來不會吃德州扒雞。“小區門口就有家德州扒雞專賣店,但同學們來我家聚會的時候,我們寧愿選擇訂肯德基外賣,也從沒去門口買過扒雞。”小鄭說,“大家對扒雞不感興趣。”
扒雞離年輕人“越飛越遠”
在爭奪年輕消費者市場方面,看似德州扒雞在與洋快餐的正面PK中敗下陣來。德州扒雞為什么得不到年輕人的青睞?
調研發現,年輕人對德州扒雞的味道認可度較高。在“你認為德州扒雞品牌哪方面做得好”問題中,得票最高的是“風味口感”,占比6成以上。而“你認為德州扒雞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問題中,得票多的分別是:包裝設計、品牌宣傳、銷售渠道。可以看出,盡管德州扒雞的味道確實不錯,但在營銷方面,并不符合年輕人的胃口。
品牌形象方面,眼下德州扒雞主打的“鐵路懷舊牌”,并沒有讓年輕消費者買賬。德州歷來是南北鐵路要道。過去,在火車途經德州時下車,買上一只香噴噴的德州扒雞,成為多少人美好的回憶。德州扒雞的美名也隨著轟隆隆的汽笛聲傳遍大江南北,逐漸走向興盛?;谶@段輝煌的歷史,目前德州扒雞從以站臺形象為基礎的包裝設計到廣告語“還記得那些年火車外吆喝的德州扒雞么?”,都主打“鐵路懷舊牌”。然而,隨著京滬高鐵通車,德州鐵路形象“舊貌換新顏”,整齊劃一的高鐵站、嚴禁售賣的站臺,使得乘客、鐵路、扒雞之間的情感聯系越來越淡薄。尤其是很多的年輕人,沒體驗過綠皮車、沒見過賣扒雞的小推車、沒聽過那一聲聲吆喝;影視作品中,也鮮見對這些情景的呈現,后來的年輕人,更無法揣摩當年“德州扒雞滿車飄香”的場面,“鐵路懷舊牌”自然無法打動他們的心靈。
從深層次看,德州扒雞的品牌形象反映出其品牌定位離年輕消費者群體較遠。調查顯示,年輕人對德州扒雞品牌印象的關鍵詞是傳統韻味和接地氣,而這與年輕人群體時尚、新潮的消費追求不符。調研中不止一人表示,“扒雞是老一輩人的最愛。”
遠離快銷,電商乏力
除了品牌形象,德州扒雞的銷售渠道與年輕人的消費習慣也不匹配。在“德州扒雞的購買渠道”問題中,實體店與網購的占比為9:1。
據淘寶網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2月26日,周黑鴨官方旗艦店銷量第一的“氣調盒裝鹵鴨脖組合”月銷量4萬余份,德州扒雞官方旗艦店銷量第一的“真空包裝五香扒雞”月銷量435份。
德州扒雞的品牌知名度很高,主力產品有保質期90天的真空裝和保質期7天的鎖鮮裝(周黑鴨的主力產品是保質期7天的鎖鮮裝),具備線上銷售的條件。只不過長期以來,在線上推廣的力度并不大。
除了銷售渠道外,在產品設計方面,德州扒雞一直以整雞為主,針對的是以家庭為單位的消費市場。而國家民政部門數據顯示,我國獨居青年(20~39歲)已超2000萬,全國獨居人口已從1990年的6%上升到2016年的14%。眾多權威策劃咨詢機構均指出,中國人口結構在發生變化,“單身貴族”越來越多,相應地要多開發設計小包裝、易食性的食品。而德州扒雞的快銷產品線并不豐富,投入的資源也不多。
俗話說“無雞不成席”,這句話在德州最為應驗。此次調研中,有76%的受訪者表示,“主要在宴席中”接觸德州扒雞產品,其次是“家庭吃飯”,而“作為零食”的少之又少。甚至大部分受訪的年輕人表示,并不知道德州扒雞還出品過小包裝的零食類產品。
多年以來,作為老國企的德州扒雞公司在快銷上的動作并不多。相比周黑鴨們將鴨脖、鴨架、鴨舌等“邊角料”玩出了花,德州扒雞只是不溫不火地推出了幾款雞胗、鳳爪、鹵蛋等包裝產品,也沒有下太多力氣推廣。
“資深吃貨”王女士的觀點具有一定代表性:“對年輕人來說,扒雞的味道并不錯,但總感覺五香風味太‘傳統’,少了些新鮮感。這些小零食的口味是經過改良的,口感更豐富。”
“老湯香菇雞胗”“老湯香鹵鳳爪”“老湯香辣雞心”等口味改良后的扒雞周邊產品,已在小范圍內得到吃貨的認可。網紅、直播、小視頻……眼下吸引年輕人的營銷方式有很多,老字號是否也能打造幾個“爆款”?
老字號如何傳承?
盡管自己不熱衷消費德州扒雞,但年輕人大多對家鄉品牌充滿感情。有53%“在德州工作生活”的受訪者認為,德州扒雞能夠“代表家鄉味道”,而“平時不在德州工作生活”的受訪者中,認為德州扒雞能夠“代表家鄉味道”的比例更高,達到63%。
在重慶讀大學的小薛表示,當自己向外省同學介紹家鄉的時候,意外發現大家都知道德州扒雞。“沒想到家鄉特產的知名度這么高”,這讓小薛感到“很自豪”??傻介_學的時候,小薛又犯愁了,“扒雞分量不小,不好攜帶;整只雞不方便給同學們分食;好吃的鮮扒雞保質期短……”該如何讓同學們嘗到鮮呢?
“墻里開花墻外香”,對遠在他鄉的德州年輕人來說,自己本不喜歡吃扒雞,卻被動接受了德州扒雞的“名氣”,半推半就中培養起了對扒雞的感情。只不過這份情像“無源之水”,又能流淌多久呢?
作為老字號,德州扒雞品牌的境遇具有一定代表性。新一代的年輕人思維活躍,眼界開闊,對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高。在全球貿易一體化的背景下,“海淘”“代購”成為風潮。很多年輕人更青睞“洋品牌”,這是消費升級的必然過程。但對我國農產品品牌而言,有許多老字號在與洋品牌、新品牌的競爭中落了下風,失去年輕消費者市場。尚能吃老本的還在堅持,而更多的老字號卻日漸式微,在身邊時沒有覺察,等再想起來尋覓時,卻發現他們早已無聲無息地消失在時代的洪流中。
傳承老字號的責任已落到我們這一代人身上。放眼歷史,展望未來,老字號能走多遠,還能輝煌多久?這些都取決于我們。希望在遙遠的將來,德州扒雞依然能名揚四方,也能讓年輕人愛上家鄉味道;希望更多老字號農產品的文化記憶,仍能在我們下一代的味蕾上綻放。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