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的湖北探索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湖北省農業廳副廳長 涂勝華 字號:【

  農村集體資金、資產和資源(簡稱“三資”),是廣大基層干部和農民最關心的熱點問題,是農村最容易滋生腐敗的重點領域。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歷來也是一個“老大難”問題。近幾年來,湖北省農業經管部門在深化農村改革過程中,把解決好農村集體“三資”監管中的突出問題,作為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納入到改革的總體部署,不斷攻堅克難、探索創新,取得明顯成效,得到了社會各界普遍認可。目前,湖北省有27個縣(市、區)被農業部認定為全國“三資”管理示范縣,位居全國前列。

  健全新制度

  找出監管漏洞、堵住問題管涌、扎牢制度籬笆,是當前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工作的重中之重。湖北省各級農業經管部門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健全新制度,努力形成教育、制度、監督并重的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懲防工作新體系,切實為全省農村改革發展穩定大局提供強有力保障。

  完善政策革故鼎新。湖北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改革精神建制度、立規矩、抓執行,統籌解決“表現在下面、根子在上面”的問題,有力推動中央和省委有關決策部署落地見效。2014年湖北省農業廳、財政廳、民政廳聯合下發了《湖北省農村集體“三資”管理辦法》;2016年湖北省政府辦公廳下發了《湖北省農村集體財務管理辦法》;2017年湖北省農業廳制定了《關于嚴格村級非生產性支出管理的指導意見》。從委托代理、財務公開、民主管理、債務管理、非生產性支出管理、農村審計監督等多方面提出規范要求,為全面做好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工作提供了完善的政策支持。

  健全制度推陳出新。除積弊必須在制度上既破又立,確保制度可執行、可監督、可問責。2016年,湖北制定下發《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十不準”“十嚴禁”規定》,該規定具體明確、可操作性強,便于基層遵循、落實。各地根據省里規定,結合實際,對制度不健全、不規范、有漏洞的環節,進一步制定、調整、完善,全省共建立修訂各類制度4407個。形成了以農村集體“三資”監管辦法實施細則為主,財務預決算制度、財務公開制度、公開招投標制度、產權交易制度、資產資源處置制度、農村工程項目建設制度等配套的制度體系,健全了用制度管人、管權、管事的工作新機制。

  教育培訓與時俱進。圍繞“加強農村經營管理體系建設,明確相應機構承擔農村經管工作職責,確保事有人干、責有人負”的目標定位,以專業知識為基礎,以履職盡責為抓手,分層次、有針對性地開展培訓工作。省一級根據農村改革新目標、經管工作新內容、“三資”監管新要求,開展經管局長、分管負責人和審計師資培訓。市、縣兩級圍繞提高基層干部履職盡責能力,突出專業知識專項技能培訓,兼顧職業道德教育,幫助基層干部樹立愛崗敬業、全心全意為“三農”服務的意識和觀念。省級每年培訓經管骨干3000多人,湖北省每年培訓農村集體資產財會人員1萬余人。

  強化新手段

  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工作量大,社會關注度高。面對新的形勢,湖北省各級農業經管部門提高認識、轉變觀念,以綜合監管平臺和大數據開放共享為基礎,運用現代科技信息手段,不斷創新監管方式,提升管理效能,促進農村黨風廉政建設。

  大數據比對順應新形勢。2016年,湖北順應科技防腐新形勢,運用大數據比對開展惠民政策落實情況監督檢查。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按照逐條逐項、見人見事、證據扎實、分析精準、意見具體的工作標準,進村入戶對農業支持保護補貼、退耕還林補助等8項惠民政策落實情況進行“大體檢”。堅持邊核查邊問責邊整改,比對鎖定問題線索185.3萬條,整改問題24.3萬個,退交違規資金1.22億元,補發1982萬元惠民資金。同時,嚴肅查處貪污侵占、虛報冒領、優親厚友、截留挪用等問題,處分3240人,移送司法機關41人。

  專項治理解決新問題。2016年,以集中整治集體資金、資產、資源和民主管理違規問題為重點,在全省開展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突出問題專項治理,集中消除了一批基層“微腐敗”的苗頭隱患、化解了一批鄉鎮積壓的信訪案件、解決了一批群眾反映強烈的熱點難點問題,農民群眾“滿意度”大幅提升。專項治理共發現問題62839件,向紀檢監察機關移交問題線索867件。當年整改問題54128件,退賠2億元,黨紀政紀處分1300人,組織處理537人,刑事處理25人。

  “回頭看”適應新常態。2017年,緊盯農村集體資產、資源管理中發現的突出問題,對整改落實情況進行回顧盤點,全面、深入進行“三看”:看問題是否查清、看整改是否到位、看成果是否鞏固,進一步推動專項治理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常態化。“回頭看”中查實問題15497件,整改問題12153件,向紀檢監察機關移交問題303件,退賠1.77億元。同時,黨紀政紀處分486人,通報113期315人,釋放強烈信號,形成持續震懾。

  搭建新平臺

  加快建設全省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產權交易”綜合信息管理服務平臺。2017年底,初步建成以武漢農交所為龍頭,以縣級交易市場為基礎,全省統一聯網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初步建成省、市、縣、鄉、村農村集體“三資”網絡監管體系,實現實時查詢、實時分析、實時監管等功能。

  監管軟件呈現新特點。全省統一開發農村集體“三資監管+產權交易”綜合信息管理服務平臺,依托“楚天云”大數據服務中心,實現“六統一分”(“六統”即統一監管職能、統一交易系統、統一信息發布、統一交易規則、統一交易流程、統一收費標準;“一分”即各交易市場分級辦理業務,獨立承擔法律責任),具備“管理全面、交易分級、數據共享、綜合監督”等特點,滿足各地加強農村集體“三資”監管和辦理農村產權交易業務的客觀需求。2017年7月底,系統軟件在潛江市試點并完成首次試運行,陸續在十堰、宜昌、荊門、恩施等8個市(州)農村產權交易中心推廣運用。10月底,陸續在天門、十堰、鄂州等地開展操作培訓,黃州、咸安、宣恩等8個縣(市、區)基本完成賬目導入和新軟件啟用,進行會計核算及財務管理。系統專設“三資”公開和股權管理功能模塊,滿足村級“四務”公開有關內容的推送和發布需要,同時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產權股權改革奠定了基礎。

  “三資”監管尋找新結合。一方面,與探索引入社會中介機構有機結合。黃梅、大冶、遠安、巴東等地,積極探索村級財務會計委托代理新模式,以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聘請第三方(社會中介機構)代理村級賬務,通過監管平臺,全面實現會計處理、財務監管、村務公開等職能,增加管理透明度,節省行政成本,真正使鄉鎮經管站(財政所)從“運動員、裁判員”雙重角色中解脫出來,成為監管第三方。另一方面,與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有機結合。以全省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為契機,全面開展清產核資。將集體經濟組織所有的各類資產登記造冊納入平臺管理,初步實現股權登記、收益分配等功能,進一步推進“三變”即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股金、農民變股民工作,從根本上解決集體“三資”產權不清、責任不明、效率不高和管理不規范的問題。

  產權交易取得新成就。全省已建成市、縣級農村產權交易市場69個,其中市級10個(含3個直管市),縣級59個,均按照“六統一分”標準聯網運行;相繼出臺《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推進全省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的指導意見》《湖北省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實施方案》《湖北省農村集體資產信息服務安全管理規定(試行)》和《關于湖北省農村建設項目招標投標規則(試行)》等文件,規范指導各地交易市場建設。鄉鎮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實現全覆蓋,成交量持續高位運行。截至2017年6月底,全省各級產權交易中心累計辦理交易10.1萬宗、交易額達到240億元,依托農村產權交易市場辦理的土地經營權抵押貸款超過45億元。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