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首屆“中國美麗鄉村百佳范例推介”活動的舉辦,我有兩大收獲,一是有幸被中國農村雜志社聘為中國美麗鄉村聯誼會顧問,另一個是萌發了“走百村、寫百篇、講百課”的想法。
從2017年7月開始,歷時133天,我自費走訪了31個省市區的108個村,行程共計8.6萬余公里,撰寫《簡報》104期,沿途開展培訓12次,向8個村委會和居委會黨組織捐贈“黨員標志服、黨員標志帽”550套。走訪結束后,出版了《走遍中國:唱響美麗鄉村主旋律》一書,興建了“鄉村振興展館”。
133天里,我曾多次乘坐“三輪敞篷車”“兩輪摩托車”深入貧困地區,也曾帶著氧氣罐,吸著氧氣,輾轉奔走在藏區的高原上。其中的艱辛,付出的代價,一言難盡,但我無怨無悔。因為:
走訪108個村,我看到了中國農村的美麗圖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在全國落地生根,習近平總書記以“兩山”理論為基礎的綠色發展思想,在各地深入踐行。浙江的陳岙村以前是“垃圾靠風刮,污水靠蒸發”,通過綜合治理,現在環境美了,村民富了,清澈的小溪穿村而過。通過綜合治理,村民們說,在這兒住著比城市里的花園還要好得多。
走訪108個村,我看到了中國農業大有希望。甘肅土橋子村,在當地政府的幫扶下,在村支書記袁中艷的帶領下,發揚葡萄種植傳統,家家戶戶種葡萄,產業越做越強。從葡萄園、葡萄酒加工到葡萄園農家樂,靠著一顆顆的葡萄樹,土橋子村正奮進在建設生態文明小康村的道路上。
走訪108個村,我看到了中國農民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河南陳寨村的村口,“孝行天下”的孝心牌坊高大醒目;村文化大舞臺上,上演著群眾自編自演的文藝節目;孝廉廣場上,舞動著群眾矯健的身姿;活動中心里,老人們練書法、看報紙、下棋、聊天,幸福而又安康。
今天,是我第二次參加美麗鄉村百佳范例推介活動。中國農村雜志社舉辦的這個活動非常有意義,評選出的這些范例,濃縮了華夏美麗鄉村的精華,是鄉村振興的生動樣本。
本次活動結束后,我將從中再選取60個進行走訪,總結它們的模式經驗,獻計村莊建設發展,并根據需求無償提供授課,繼續為美麗鄉村建設貢獻綿薄力量。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