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堅持高質量發展 建設特色現代農業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福建省委農辦主任、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 黃華康 字號:【

  2018年,福建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發展特色現代農業,茶葉、蔬菜、水果、畜禽、水產、林竹、花卉苗木、食用菌、鄉村旅游、鄉村物流等十大特色產業全產業鏈總產值超1.5萬億元,農村經濟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2019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福建省將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突出產業興旺,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全力推進特色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

  走特色引領之路。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切實加快特色現代農業建設”重要指示,堅持走特色路、打特色牌,實施特色現代農業“五千工程”,加快做強做優做大十大特色產業,力爭全產業鏈總產值超1.7萬億元。一是優化產業結構。堅持規劃引領,推進84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526個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實施重點項目400個、總投資130億元以上,促進優勢特色產業集聚發展。堅持效益中心,加快發展設施蔬菜、特色水果、名優茶、珍稀食用菌等高附加值產業,扶持發展福建百香果、富硒農產品等新興產業,大力發展家禽業和草牧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二是提升產品品質。堅持市場導向,大力推廣優質專用品種,主要農作物和畜禽良種覆蓋率達到96%以上。推進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推廣優質稻800萬畝,水稻優質率提高到80%。加強生態茶園、果園、菜園建設,生態茶果菜園面積達到75%以上,大幅增加優質綠色農產品供給。三是推進產業融合。堅持龍頭帶頭,支持農產品加工業發展,新建農產品產地初加工中心200個,省級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到900家。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冷鏈物流,鼓勵發展休閑農業、鄉村物流、鄉村旅游等新產業新業態,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走綠色發展之路。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綠色興農。一是推廣綠色生產方式。深入實施茶產業綠色發展專項行動,推行綠色發展模式,新建不用化學農藥綠色示范茶園150萬畝。深入實施化肥減量化專項行動,鼓勵種植綠肥,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促進化肥減量增效,化肥使用量比上年減少2%。深入實施農藥減量化專項行動,推廣綠色防控和專業化統防統治,促進農藥減量控害,農藥使用量比上年減少3%。深入實施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專項行動,在35個糧食主產縣推行稻草粉碎全量還田,在30個食用菌主產區推廣菌渣多級循環利用,在42個畜牧重點縣實施畜禽糞污利用整縣推進項目,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提高到85%。二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5000個農產品產地土壤長期定位監測點,建立土壤質量跟蹤監測預警報告制度。擴大農藥包裝廢棄物、農膜等回收處置試點,推動田園生產清潔化。三是強化綠色發展支撐。提升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推進農業“五新”集成推廣。建設福建“農業云131”工程,新建10個現代農業智慧園、200個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基地,建成益農信息社1萬個。推進農業設施化集約化,新建高標準農田170萬畝,設施農業達到210萬畝以上,主要農作物耕種收防綜合機械化率提高到65%。四是創新綠色發展機制。健全“政府引導、部門監管、業主付費、專業治理、市場運作”的農業面源污染第三方治理機制,提升專業化治理水平。健全農業綠色發展考核機制,壓緊壓實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屬地責任。

  走質量興農之路。堅持質量先行、品牌強農,打響“清新福建·綠色農業”品牌。一是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鞏固提升現有8500多個標準化生產基地,新建優質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300個、面積100萬畝以上,帶動全省農業標準化生產水平提升,規模生產基地全部實現按標生產。二是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擴大農資、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兩個監管信息平臺應用,做到農藥、化肥、飼料、獸藥等主要農業投入品購銷用全程在線監管,農產品一品一碼、標識銷售、全程追溯,保持農產品質量安全抽檢總體合格率98%以上。三是加強農業品牌建設。新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200個以上、總數超過4300個,新評定福建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10個、福建名牌農產品20個以上,持續開展“閩茶海絲行”等推介活動,不斷提升福建農產品知名度影響力。

  走改革創新之路。加快完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不斷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一是推進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開展承包地有償退出、互換并地等試點,推廣土地入股、土地托管、代耕代種等流轉模式,積極發展多種形式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二是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強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規范化建設,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省級示范社、示范場和新型職業農民分別達到1090家、830家、46.5萬名。三是完善支持小農戶生產的政策體系。在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健全社會化服務體系、優化金融服務等方面出臺扶持舉措,推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