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堅持綠色發展 推進產業振興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青海省委農辦主任、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 王玉虎 字號:【

  今明兩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歷史交匯期。如何立足穩住“三農”這個基本盤,突出抓好“三農”各項工作的落實,以優異成績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對各地農業農村部門來講,這是一個硬任務。本刊推出“穩住基本盤 落實硬任務”廳局長系列談,敬請關注。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青海時指出,“青海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青海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提出堅持生態保護優先,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的“一優兩高”發展戰略。全面踐行鄉村振興戰略與青海發展戰略有機融合的生動實踐,充分依托獨特的自然資源,創建“生態青海、綠色農牧”品牌,開展“百鄉千村”行動,從整體上提升青海農牧業現代化發展水平,走出一條青海特色、綠色興農之路。

  加快特色產業轉型升級。實施《青海省牦牛和青稞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加快產業園區、基地建設,品牌創建、標準制定,高端產品加工、產業融合,力爭建成1個省級牦牛產業園、1個青稞產業園,在牦牛青稞產品“走出去”上實現突破,提升發展檔次,將牦牛產業打造成青海農牧“第一品牌”。強化聯盟帶動,鞏固和加快發展三文魚產業,提高國內外市場競爭力。整合油菜產業產加銷力量,建立油菜產業發展聯盟,完善機制,在市場開拓、延伸產業鏈條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建設現代農牧業產業園,建設一批“公司+合作社+基地+農牧民”產業化聯合體,打造農牧業產業融合發展新平臺。

  實施農業投入品減量化行動。按照“政府引導、部門監管、分類試點、分步推進、先易后難、市場運行、政策保障”原則,實施農業投入品減量化行動。堅持示范引領。對果蔬、中藥材、枸杞、青稞、藜麥等作物,分區域、分步驟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直至化肥零使用試點,農藥減量化及綠色防控試點,試點面積占到農作物播種面積的7%。在大田作物中大力推廣有機肥、配方肥,減少化肥使用,全省化肥減量達到10%以上。農膜使用量比上年減少10%以上。抓好技術集成。完善省、縣、村三級農牧業科技創新平臺,創新推廣綠肥、有機肥、配方肥、深松整地、新機械應用、秸稈還田、生物滅蟲等技術,提高有機肥、配方肥生產能力。完善政策支撐。著力構建“政府補助引導、企業規范生產、主體安全使用”“三位一體”格局,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濃厚發展氛圍。力爭2019年建成8個農業綠色發展先行縣。

  豐富生態畜牧業多模式發展。多策發力,提升發展水平。完成100個生態畜牧業合作社股份制改造,繼續加強生態畜牧業試驗區規范化、標準化建設,著力提升牧民素質、提高科學飼養水平、增加出欄數和商品量,提升規模化發展能力。加大產業扶貧力度,重點在玉樹、果洛、黃南三州深度貧困地區,選擇110個合作社,按照“直補+貸款支持+財政貼息”的方式,鼓勵合作社通過讓貧困戶增持扶貧資金股份加快脫貧步伐。

  大力推進農業資源化利用。注重縣鄉村企聯動、建管運行結合,促進種養結合、生態循環、綠色發展。一是抓畜禽規模養殖污染治理。對700個規模養殖場開展設施設備提升改造,5個縣整縣推進糞污資源化利用。探索開展第三方機構和中小規模養殖場構建糞污資源化利用的社會化服務機制。二是抓種養循環發展。力爭糧改飼面積達到50萬畝,創建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發展縣18個。建立一批農牧結合、草畜聯動、綠色發展示范村。通過秸稈還田、飼料加工,提高秸稈農用化利用率。三是抓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立足職能轉變,強化高標準農田建設、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節約農業用水,提高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后勁。

  提升農畜產品質量水平。突出品牌建設,走優質優價的品牌化道路。一是創建“青字號”農牧特色品牌。不求大而全,力爭強而精,突出牦牛、藏羊、青稞、枸杞、冷水魚等產業,精心評選20個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特色農產品品牌,集中力量打造最亮品牌,創建具有競爭力的“青海標準”。二是加快建設牛羊可追溯體系。2019年率先將“三品一標”企業和合作社、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全部納入可追溯體系,強化“互聯網+”智慧農牧業大數據平臺建設和應用,建立監管信息平臺,生產、屠宰加工、流通分環節推進,力爭3年內建成較為完善的牦牛藏羊可追溯體系。三是“高精準”做好產銷對接。發揮綠色、有機、富硒優勢,充分利用東西部合作等方式,上下聯動、橫向協同,積極創建省外農畜產品銷售窗口,舉辦多種形式的產品對接活動,加快電商綜合平臺、數字化冷鏈建設,實現農業產業價值的再造提升,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