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農村公共服務建設,離不開創新手段。物聯網、手機APP等網絡治理新模式幫助干部群眾把農村公共服務的難點真正握在自己手上,順應了村民溝通、辦事的新習慣,活力更強的鄉村電子社區正在逐步成型……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自2018年7月份以來,江蘇泰興市濟川街道在“六位一體”管護工作中,積極借力“美麗鄉村”物聯網管理平臺(以下簡稱“美麗鄉村”平臺)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重點解決城郊結合部、偏遠莊臺等薄弱地區“臟、亂、差”等突出問題,真正做到全域整治、全面督查、全方位提升,進一步強化完善鄉村環境長效管護機制和提升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賦予平臺考核權能 管護考核體系
對基層鄉鎮而言,需要考核到村的中心工作內容較多,而農村“六位一體”管護是街道工作的重中之重。制定出一套科學合理高效的考核辦法,是提升“六位一體”管護成效的基礎和前提。濟川街道在試點中利用“美麗鄉村”平臺,將鄉村治理的內容進行細化,并以清單方式督促村干部加強日常環境整治和公共服務管護,將督查范圍擴大到村莊的每一個角落,并且在系統設定的考核方式下,自動生成成績排行榜。
為提高考核效果,街道將考核總分值的30%配比給“美麗鄉村”平臺,由平臺合理設置考核子項,對人居環境整治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序交辦、督查、考核,將所有自然村、保潔員、承包人全部納入考核體系,并與村居獎金發放、保潔員工資報酬緊密掛鉤。
借力大數據和AI技術 縱深推進工作法
以農村人居環境治理檢查為例,過去需要大量時間精力,人工抽查也很難達到全覆蓋。通過無人機定期航拍,“美麗鄉村”平臺能夠準確發現村莊環境存在的問題,并借助AI智能分析比對和人工輔助,由虛擬轉向現實,整理出環境整治“問題清單”“責任清單”“整改銷號清單”。街道長效管理辦公室對存在問題審核確認后,將“三個清單”及問題圖片交給相關科室,落實責任,限期整改。各村居對照清單,組織人員對問題進行整改,并在規定時間內將整治效果圖片發送至平臺,由平臺實行自動比對,自動生成考核得分和成績排行榜。街道考核驗收直接通過無人機航拍,自動進行比對,整治成效明顯提升,實現了環境整治無死角。
一年多來,濟川街道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了在村莊環境與管護干部、保潔人員之間建立起實時連接,及時發現問題并迅速整改到位。同時,通過大數據分析,有針對性地狠抓城鄉結合部等薄弱環節和衛生盲區,防止回潮反彈現象的發生,從而進一步提升了農村環境長效管護和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拓展平臺功能版塊 人人成為農村環境長效管護主體
“美麗鄉村”平臺不斷豐富內容,增設了“政策宣傳”“美麗鄉村典型介紹”“美麗庭院評比”等功能版塊。一方面,平臺主動報道中央和省市人居環境整治的最新政策和要求,讓村民了解國家在人居環境整治方面的信息動態。另一方面,平臺及時宣傳農村改廁、生活污水處理、衛生健康知識,讓村民在家就能看到各地的先進典型做法。三是開展“美麗庭院”評比表彰活動,讓村民足不出戶,在平臺上就能看到“美麗庭院”的圖片,調動老百姓的參與意識、爭先意識和保潔意識。
激發群眾參與功能 讓百姓真正參與到鄉村治理中
信息化手段確保鄉村治理長效管護落實落細。“美麗鄉村”平臺的考核評分系統,不僅實現了自動化考核,而且比較合理和科學,能從實際出發重點解決難度大和工作量大的問題,將中心工作進行細致“摸底”,并分解為不同階段進行實施,提高工作效率和科學性,從而確保長效管護工作落到實處。
減輕了基層干部的工作量。在長效管護工作中,村干部身兼數職,遇到重點工作時無暇顧及,不易做到每天檢查記錄,問題出現反彈現象;靠鄉鎮科室、市(區)主管部門抓到村、抓到組,也無法實時掌握全市各村清理整改情況。現在,通過“美麗鄉村”平臺大數據的信息化管理,有效解決了長效管理的難題。
堅持標準化驗收,整治成效明顯提升。街道采取“整治一個組,達標一個組,申報驗收一個組”的管理方法。平臺對照市驗收內容,堅持標準,逐組、逐戶驗收,對驗收合格的村組,在平臺上公布;同時,街道規定每月下交各村清理組的指標,月底考核,完成任務的村全額撥款,對不按時完成任務的村按比例下浮撥款。將考核與績效相結合后,各村居環境整治工作態度有了轉變,工作積極性得到提高,工作成效提升也較為明顯。
(來源:農業農村部農村社會事業促進司)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