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張芳黑土地上的一粒種子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王琦琪 字號:【

  黑龍江分布有廣闊的黑土區,有著糧食生產最得天獨厚的環境,并以一省之力承載了全國十分之一多的糧食供給,無論是播種面積還是產量,連續數年均居全國第一。但黑龍江農業總產值僅排全國第五,當地仍然以簡單的糧食生產和收購為主,品質不一、營銷落后是當前阻礙黑龍江省糧食增值、農民增收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2019年“中國農民豐收節”的主會場,來自黑龍江哈爾濱市的張芳獲評“全國十佳農民”榮譽稱號。初見張芳,她的身材并不如通常北方人那般高大,看著不像是一位叱咤風云的女強人,而是一位笑瞇瞇的農家小妹。但就是這樣一個寵辱不驚的心態,讓她引領和糧農業公司一步步做大做強,成為廣袤黑土地上讓糧食產業增值和農民致富增收的新希望。在她創業的歷程中,就有實現糧食產業現代化的“密碼”。

  歷經坎坷 梅花香自苦寒來

  張芳,出生在黑龍江方正縣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9歲那年,她如愿以償地考上了理想的大學,從北國之鄉來到了遙遠的南方城市求學。然而正在躊躇滿志準備自己的出國計劃之時,突然接到了家里的電話:父親重病,速回!沉重的心理壓力和經濟壓力幾乎就要把這個女孩壓倒了。

  張芳決定輟學回鄉,邊打工邊照顧家人。接線員、賣電話卡……許多行業她都嘗試過。但在從事糧食貿易父母的潛移默化下,張芳最終選擇回歸農業、回到這片腳下的黑土地。

  2005年,張芳成立了和糧農業有限責任公司。最初的業務是糧食收購:頂著嚴寒、冒著大雪去黑龍江居住分散的農民家收購糧食是張芳每年秋冬的功課,背井離鄉到山海關以南的各大糧食市場尋找客戶更是時刻考驗她的智慧和耐力。她感受過在三九天高速公路貨車拋錨多個小時手腳還長滿了凍瘡是什么樣的感覺,也無法忘記在他鄉糧食貿易市場遭受不良商販的無理訛詐和欺騙的經歷。每年的買糧賣糧季,她披星戴月、廢寢忘食。這一路走來的風雨歷程,成了張芳創業路上的寶貴財富。

  提質增效 創新營銷賣糧忙

  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日益得到重視,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也日益提高。在糧食貿易中,張芳敏感地捕捉到了這些信息。她想起了幼年,父母帶著自己去黑土地插秧收稻,用的是農家肥,人人拿著鐮刀除草、割稻。雖然產量低些,但大米的口感和安全卻從來沒出現過什么問題。能不能通過恢復一些看似原始的做法讓現在的水稻更符合市場需求呢?張芳動起了腦筋。

  “插根筷子都能發芽”的黑土地為種植優質農產品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憑著從小就和黑土地打交道的經驗和數次去農科院等機構的學習研究,張芳決定打造有機農產品系列。她組建起1500平方米的雜糧種植資源研發及深加工實驗室,與清華大學、黑龍江農科院、東北農業大學等科研教學單位達成合作關系,開展雜糧的資源優勢研究、膳食營養研究和飲食文化研究等,讓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種出符合市場需要的高品質糧食。

  張芳經常說,產品的品質是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在有機水稻種植基地,每一顆水稻都采用人工插秧保證秧苗扎根,人工除草替代使用農藥,人工收割大大減少了碎米。同時,張芳還建立了一物一碼農產品綠色安全追溯系統,讓每一個產品都有唯一可溯源的識別碼,持有獨一無二的“身份證”。

  如今,張芳帶領公司先后設立有機種植基地5000畝,通過有機認證的產品達到22個;綠色種植基地6.7萬畝,綠色食品認證24個。和糧公司生產的有機大米,質量標準統一,雖然產量只有3000噸,但每公斤可以賣到近10元。

  種植有了,怎么賣有機糧食又成了新的問題。高品質的糧食通過普通渠道賣出是不可行的,這樣不能凸顯有機的優勢反而會賠本。從事糧食貿易的經驗告訴張芳,是時候開辟新的銷售渠道了。

  在信息技術蓬勃發展的今天,張芳瞄準了互聯網電商。2014年,公司成立了專業的電商運營團隊,開始走全域電商之路。不僅是建立旗艦店,打造個人IP形象,還與中通、百世等快遞公司共同搭建了“和糧云倉平臺”,通過與物流公司的鏈接,實現了存儲、打包、快遞一體化服務。這樣,不懂互聯網的鄉親們想要在網上賣糧,只需要把自家生產的原糧運至云倉儲平臺,平臺承擔儲存、包裝、營銷、配送一條龍服務。由于規模效應,平臺上銷售的每公斤農產品物流成本至少能降低1元,這讓農民賺了錢,省了力。

  打開電商平臺的“溢田食品旗艦店”,包裝精美、含料十足的各色糧食產品映入記者眼中。這里不僅有稻花香大米,還有紅豆黑豆黃豆等各色雜糧;不僅有純新米糧售賣,還有搭配的八寶粥、代餐粉等多樣食物。“溢田”是和糧公司打造的高端品牌,主要面向互聯網客戶銷售。2018年,“溢田”在天貓糧油類目銷售排名第五,京東旗艦店排名第二,全年實現網上銷售額達到了1.9億元。互聯網電商,成了和糧打開市場的堅固橋梁。

  “我在龍江有畝田”“好飯不用配菜,就‘醬’,‘油’你來嘗”……自從“上了網”,張芳更是一發不可收拾。這不,她又發起了各種類型的眾籌,還形成了“分區域采取不同認籌眾籌”的細化模式,讓黑龍江糧食生產有了新時尚。

  “公司引入歐盟、USDA等國際有機認證,下一步我們的目標是走進國際高端市場,讓全世界能吃到來自中國黑土地上生產的好糧食。”張芳說。2018年11月,和糧農業稻花香大米走進“外交部——黑龍江全球推介活動”現場,作為200多個國家嘉賓的伴手禮,為黑龍江的優質農產品走向世界市場打開了一扇窗。

  扎根黑土 致富不忘眾鄉親

  10余年來,張芳像一粒種子扎根在黑土地,將企業做強做大,將優質的農產品賣往千家萬戶。如今,這個“85后”的年輕農民已經是黑龍江省和糧農業有限公司的董事長、農業高級經濟師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帶頭人。在張芳的帶領下,和糧農業從單純的糧食貿易發展成為種植、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產業龍頭企業,先后獲得了中國大米加工企業50強等超過200項榮譽,還在黑龍江省組織的營銷大賽、農業創新大賽上斬獲佳績。她本人還先后獲得了全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五一巾幗獎章等許多國家級的榮譽稱號。

  致富不忘鄉親。張芳積極組織在哈爾濱的雙城、五常等地建立了三家大型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還在黑龍江省內建立了25處種植基地,共經營耕地面積17萬多畝,帶動6700余戶農戶增收3530余萬元。時至今日,合作社的固定職工數已經超過6000人,季節性勞動工有2萬多人。

  除了通過發展產業帶動更多人致富,張芳還先后拿出400余萬元用于教育衛生事業及修路建橋和水利事業,并每年為1500余在校農學生提供實習、實訓機會。在當選黑龍江省青聯農業界別主任后,張芳成立“農業促進會”,帶領416名農村青年開始創業創新,目的很簡單,就是讓黑土地上的糧食通過新的營銷方式賣出好價錢。

  “我爺爺這一代開墾了北大荒,我父親這一代建設了北大倉,我這一代要繼續堅守中國飯碗。”回首來路,張芳無法忘記自己那一件件與黑土地、與農民的悲喜事兒。當選“全國十佳農民”的張芳,將習近平總書記“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的殷殷囑托放在心上,將對一片黑土地的無限熱愛轉化成繼續奮斗的源源動力,走在讓糧食產品持續增收提質的路上。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