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毛文婭新時代的牧羊女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李錦華 字號:【

  在貴州興義市磨舍村邊的山頂,新修建的現代化羊舍孤零零地矗立,周邊還散落著墳地。那是2013年的中秋月圓夜,羊舍里的工人都回家與親團聚,只有毛文婭與羊群相守。夜色中,兩把手電筒搖晃著微弱燈光逐漸靠近,兩個老人在漆黑中爬上山頭,氣呼呼地訓斥她:“你是有多大的膽子,敢一個人住在這里。”原來是毛文婭的父母。從那以后,每年的中秋和春節,家里人都陪她在山頂羊舍過節。

  這是新時代牧羊女的故事,她創業不易,但也成績不俗——創辦了年出欄5000頭黑山羊的興義市眾犇農牧發展有限公司,承包了近千畝地的苗木和玉米青貯,自營的羊肉餐飲體驗店解決了部分村民就業,受農民擁護2013年擔任了磨舍村委會副主任一職。她養好了羊、帶動了村民脫貧,曾先后榮獲“黔西南州肉羊養殖大王”“貴州省巾幗脫貧先進個人”等榮譽,卻唯獨對不住父母和家庭。“我父母很早就住進城里,本該頤養天年,為了我卻又搬回村里吃苦受累。”家人和村民的支持成為她堅持的動力。

  膽大心細——在實踐中煉成土專家

  “活潑好動,膽子大”是毛文婭從小就表現出的性格。如今,她仍然是“想好的事沒什么不敢”,而且“說干就干”。毛文婭個頭不高,瘦瘦的身板,走起路來步步生風,駕駛鏟車、拖拉機等各式農機全都不在話下。“興義是羊肉消費大市,為了降低600畝苗木地的除草成本我開始養黑山羊。”第一次她引進了150頭育肥羊和50頭種羊,對養殖技術一竅不通的她,在經歷過打針時針頭打彎、穿透及各種挫敗后,終于在實踐中練就“十八般武藝”。

  2012年元月,第一批小羊羔出生。“第一次養羊既像做實驗,又像做媽。”那一天,從下午四點開始,毛文婭就帶著弟媳緊緊盯著羊群。一會兒這邊生了,一會兒那邊叫了,倆人既興奮又緊張,他們一口氣忙活到第二天下午。“那次我真切地體會到,農業就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付出多少就收獲多少。”

  “干農業就是逐漸發現問題的過程。”毛文婭說,她能堅持到現在得益于“一邊干一邊修正”。怎么喂?怎么改善羊舍條件?怎么做好防疫?她經過反復嘗試、調整才逐漸達到最優。“比如羊舍地板,經過水尿混流的水泥地面、木條編制隔空地板的嘗試,最后才做成了現在的不怕羊啃的隔空‘鋼絲床’。再比如防疫,就需要仔細觀察及時采取措施。”

  她曾經看到一個穿著西裝背著手在場里踱步“視察”的養殖場老板,很為其擔憂。“不能當甩手掌柜,必須泡在羊圈里面觀察,找到癥結及時解決,分階段分情況做好總結。”曾有個養殖專家說她已經達到研究生的水平,令毛文婭非常自豪。

  經過精心鉆研、不斷完善,毛文婭的黑山羊雙羔率從原來的50%提高到85%,肉羊屠宰凈肉率從開始的30%左右上漲到如今的近51%,她探索形成的生態養殖黑山羊系統方法還申請了國家專利,羊肉也通過了農業農村部“三品一標”認證。“做農業真讓人上癮。”毛文婭憑著肯吃苦和善總結,終于在實踐中煉成了土專家。

  痛定思痛——抓住市場才是最終出路

  養得好,并不一定賺得多。毛文婭永遠不會忘記,2014年冬至的晚上,她曾坐在地上大聲哭泣。

  “那天屠宰場聯系我要12只羊,我冒著冷雨把羊送過去,但他們卻百般挑剔、各種壓價。”毛文婭忍痛將帶去的羊全部留下,賣了個“勉強接受”的價格。誰承想,冬天是羊肉消費旺季,屠宰場的工作人員一個電話就轉賣了出去,每只羊凈賺1000元。而自己辛苦飼養一年多,到頭來一只羊的利潤卻只有180元。那天毛文婭氣極了,她替自己委屈,更替羊羔心痛,最后大哭了一場。

  擦干眼淚,她決定要跳過中間環節,直通市場。毛文婭在興義城區開起羊肉餐飲體驗店,取名“革里羊莊”。“如果直接把羊肉賣給消費者我還做不活,那就是我的問題。”她對餐飲充滿信心。果然,一方面憑借肉質好,另一方面,餐飲店里肉價比市場價略低,所以生意一直不錯。

  從最初的50頭到現在存欄2000頭、年出欄5000頭,在餐飲店的帶動下,毛文婭的養羊事業越做越大,口碑越來越好,吸引了不少合作伙伴的關注。去年,眾犇羊肉進入定位高端的“盒馬”餐廳。如今,她更加重視研究市場、創新產品。“以后要把羊肉按照部位進行精細加工,以半成品的形式滿足年輕人快節奏的消費需要。”

  曾經有客戶希望毛文婭能一天提供20只羊。“現在還供不上那么大的量,但如果能把農民散養的都帶起來一起發展,規模就上去了。”她希望未來能以合作社為平臺,將農民飼養的達標羊肉以統一包裝、統一品牌推向市場,帶動更多農民致富。

  以心換心——只要干得好,農民就信任你

  “養殖技術宣傳員”是毛文婭獲得農民認可的第一個身份。周邊農民遇到困難向她求教求助,不管是病菌防疫還是飼料喂養,她都知無不言。“用我的經驗幫助農民,是最有價值的事情。”

  收購農民種的青貯以及作物秸稈干草等,讓毛文婭變成農民眼中的“女財神”。養殖場每年以每畝近2000元的價格收購周邊1200畝地的玉米青貯,而過去農民種植玉米每畝收益僅為800元。此外,每年農忙時節,養殖場臨時雇用的勞動力達2500人次,其中女工就達2000人次,極大促進了當地農民就業。

  李光翠雖然是沒文化的普通農家婦女,但跟著毛文婭既學了技術掙了錢,還過上了“自由”的新生活。“過去花錢得伸手向家里要,現在自己掙錢了,家庭地位高了,在餐飲店里打工也見了世面學會經營管理了。”如今的李光翠,不僅會用銀行卡和微信,還會在手機上買衣服。毛文婭的身邊有一群像李光翠這樣踏實肯干、自食其力的農村婦女,被她稱作“后援姐妹”。

  毛文婭還有一個重要的身份——磨舍村副主任。在鎮政府和村民的反復勸說下,2013年毛文婭成為村干部,帶著村民共同致富。“我的性格就是要么不做,做就一定要做好。”這是她猶豫再三才上任的原因。

  修路是毛文婭上任后為村民做的一大實事。拆除沿路房院比籌措資金更難。“一般是白天工作,晚上入戶開群眾會,做通思想工作趁熱打鐵連夜馬上拆。”有一次拆到她堂哥家門口,堂哥一百個不愿意:“要是你自己用,我就送你也無妨。”毛文婭據理力爭:“要是我自己的事我就不找你了。”村民都說毛文婭很公平,甚至有點“六親不認”,值得信任。

  村里還有個奇怪的現象,別人那里搞不定的難事在毛文婭這里或許就是“幾句話的事”。原來,那是因為誰家有了小病小災,她都立刻伸出援手。“平時情分走得好,比關鍵時候講大道理有用。”對信任的人,農民變得“很好說話”。他們見到毛文婭最常問的是“你吃東西了沒有”,因為他們經常看到毛文婭入戶做動員講到夜深,怕她餓著累著。“農民非常感恩,我們伸把手,他們往往就記很久。”她幫助過的老媽媽,每次都把舍不得吃的水果點心往她手里塞。“村里老小對我都很好,累點也值得。”

  為了長遠發展,毛文婭請專家進村做產業規劃,為脫貧攻堅出謀劃策。“今后我們要種綠色蔬菜,搞生態養殖基地,發展鄉村旅游。”毛文婭不斷地向村民宣講生態農業的好處。

  如今,作為貴州省十三屆人大代表和興義市第八屆政協委員,毛文婭開始為更多的“三農”人著想。“有時候政策會鼓勵擴大規模,但我不會盲目擴大,市場要靠我們用硬品質扛起來、闖出來,絕對不能跟風。”她并沒有被成績和榮譽沖昏頭腦,反而異常清醒。“做農業苦,做農民更苦。”毛文婭說,她節省成本從不考慮農民這個環節。“看到生活困難又努力的農民,肯定要幫一把。在這個過程中,你感動了別人,別人也感動了你。”

  曾經,毛文婭給自己定了小目標,45歲退休,如今她已經45歲,但卻越干越有勁。“我幾天沒去場里,發現樹上結果子了,菜長大了,羊羔又多生了幾只,活蹦亂跳的,這種快樂和幸福,不做農業的人是體會不到的。”她說,做農業前期是要吃苦的,但是會厚積薄發。“年輕人一定要趁早做農業,你們有時間有知識,成績會更大。”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