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河南濮陽發展壯大農業產業 鋪就穩定脫貧之路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王周峰 字號:【

  近年來,濮陽縣積極調結構、育主體、創模式、促聯合,快速推進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為貧困群眾穩定長久脫貧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農業產業是貧困地區發展的根基,是脫貧的重要依托,更是惠及廣大貧困群眾最直接的民生產業。近年來,濮陽縣針對農業特色產業不突出、產業帶貧主體不強、產業增收成效不明顯等問題,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基礎、關鍵和重點,目前,全縣2.7萬多貧困戶已實現產業對接全覆蓋,通過農業產業帶動實現貧困戶增收5870萬元。

  找癥結,補短板,提升產業扶貧成效

  為幫助全縣貧困群眾尤其是沿黃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濮陽縣組織農業部門87名中級以上職稱且具有一定專業水準和基層工作經驗的專家和技術人員,開展了貧困地區農業產業大普查。據調查,沿黃貧困地區174個重點村糧食作物52萬畝,經濟作物面積21萬畝,糧經比值低于全縣平均水平;畜禽養殖規模33.6萬頭(只),農戶分散養殖規模達80%,養殖風險極大;擁有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219個,只占全縣數量的28%,參與帶貧經營主體只有10家,普遍存在著“農業產業結構不優、農業經營主體不強、產品銷售渠道不暢、農業經濟效益不高”的現象和“不知道種(養)什么、不知道怎么種(養)好、不知道如何賣個好價錢”的“三不”問題。近年來,濮陽縣積極調結構、育主體、創模式、促聯合,快速推進貧困地區農業產業,為貧困群眾穩定長久脫貧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截至目前,“六優”農畜產品規模快速增加,種植規模達78萬畝,養殖規模達5000余萬頭(只),糧經比提升25個百分點;培育壯大帶貧農業經營主體342家,貧困戶與農業經營主體產業對接實現了全覆蓋,農產品訂單收購率達到90%以上。

  調結構,育主體,做強特色扶貧產業

  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近年來,濮陽縣按照“糧食品種調優、經濟作物調寬、畜牧效益調高”的思路,大力發展緊缺型和綠色優質農產品,初步形成了“三大種植核心區(強筋小麥、優質水稻、優質油料)”、“三大產業示范帶(主干路網高效果蔬產業示范帶、兩堤草食畜牧業示范帶、休閑生態農業示范帶)”的產業格局。目前全縣優質水稻23萬畝、優質花生13萬畝、優質瓜菜27萬畝、優質林果2.2萬畝、優質草畜350萬頭(只),貧困群眾優質農產品種養率達到90%。涌現出海通鄉蓮藕、渠村鄉韭菜、郎中鄉西甜瓜、梨園鄉肉羊養殖、徐鎮鎮紫蘇種植、白堽鄉食用菌等一批各具特色農業扶貧產業,有效提升了貧困群眾農牧業生產的綜合效益。

  培育產業發展主體。濮陽縣把培育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作為帶動產業扶貧的突破口來抓,按照“一扶、二引、三培育”的工作思路,全力培育產業帶貧農業經營主體。“一扶”就是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支持等措施,改善農業經營主體生產、加工、銷售條件,提升其帶貧能力,增強其帶貧積極性。據統計,3年來共投入財政扶持資金4000余萬元,先后為40家農業經營主體建設廠房2500平方米,修建生產道路48480平方米,建冷庫4310平方米,建設高科技溫室大棚16座,引進先進稻米加工、蘆筍加工等設備52臺套,有效提升了農業經營主體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營造了爭先帶貧的良好氛圍。“二引”就是通過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國內大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到濮陽縣投資興業,先后引進北京匯源肉羊、四川國宏辣椒等龍頭企業到濮陽投資,擴大了產業規模,提升了產業水平。“三培育”就是通過引導龍頭企業牽辦、致富能人創辦、村干部領辦等多種形式,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僅2018年就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100余家。并引導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之間,取長補短、抱團發展,創建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和農民合作社聯合社。目前,全縣已組建小麥、水稻、油料、肉羊等4個產業化聯合體,引導全縣15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組建濮陽縣農聯種植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成立15個土地托管服務隊,作業范圍覆蓋全縣20個鄉鎮,破解了全縣農業生產尤其是灘區搬遷后“誰來種地”的難題。目前,全縣參與帶貧的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共342家,通過入股分紅、吸納就業、土地流轉、訂單收購等多種形式帶動建檔立卡貧困戶16284戶,53456人。

  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濮陽縣在做好產地批發、訂單農業的基礎上,整合農業、供銷、商務等部門資源,積極發展農校對接、產地直銷、農產品電商。濮陽縣充分利用安陽師院聯系幫扶本縣的機遇,建立完善的產銷對接機制和配送體系,已為安陽師院配送優質農產品10.3噸。同時為了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降低市場流通成本,縣農業部門引導全縣50多家農業經營主體,在濮水小鎮打造了優質綠色農副產品產地直銷一條街,僅春節期間就銷售農產品31.6噸,銷售額120萬元。鼓勵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積極對接淘寶、京東、蘇寧、京濮電商等全國性和區域性農業電子商務平臺,深入推進“電子商務進農村”,推動“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實現農業從“地上”到“線上”的飛躍,多形式開展農產品營銷,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目前,全縣已設立益農信息社620個,建設貧困村電商服務站點110個,實現了貧困村電商站點全覆蓋,年銷售農產品20萬噸以上。

  創模式,促聯合,打造產業帶貧利益聯合體

  濮陽縣在借鑒其他縣區帶貧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創新,重點實施五大產業帶貧模式。

  “資金入股+產業”模式。貧困戶利用扶貧貸款或財政補助資金入股到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新型經營主體對貧困戶每年按5%~8%標準進行保底分紅。目前采取該模式帶貧的農業經營主體7家,帶貧農戶2253戶,入股資金9000萬元,累計為貧困戶分紅1126萬元。

  “務工就業+帶貧”模式。有勞動能力且愿意到農業企業、園區就業的貧困戶,由縣農業部門進行免費崗前培訓,就近安排到相關的農業產業基地或園區務工,實現務工就業脫貧。目前,累計安排貧困人口就業1120人,人均月工資1500元以上,累計增加貧困人口工資性收入2016萬元。

  “土地流轉+托管”模式。針對無勞力、無技術的貧困戶,濮陽縣積極引導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和貧困戶簽訂土地流轉或托管協議,由合作社統一進行代種代管代售,并確定最低收益標準。目前已流轉(托管)貧困戶土地7843畝,土地租金收益784.3萬元,土地新增收益156.8萬元,土地托管后畝均純收益增加200元。

  “訂單農業+收購”模式。由企業或新型經營主體對訂單農戶開展“統一供種,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技術服務,統一回收”等系列化服務,并按照高于市場價2%~5%的價格收購貧困戶農產品。目前已發展貧困戶訂單種植面積3萬畝,養殖訂單規模890萬頭(只),按照保護價收購,貧困戶可多增加收入670余萬元。

  “股權+精準扶貧”模式。目前,全縣174個深度貧困村積極推進“股權+精準扶貧”股改試點,尤其是渠村鄉大閔城村先行一步,取得了成功經驗,探索出了“大閔城模式”,即村成立集體公司、對村里機井、坑塘、村室等集體資產進行確權、評估、頒證,資產評估148.58萬元,再由縣惠民農業公司做擔保,按照評估值的60%比例在銀行貸款90萬元,建設粉條廠、休閑農業園區,帶動貧困群眾種植紅薯360畝,畝產紅薯6000斤。在紅薯原材料基礎上進行深加工做成紅薯粉條,每畝純利潤達3700元。村集體經濟僅紅薯種植這一項就能實現純利潤130萬元。

  (作者單位:河南濮陽縣農業農村局)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