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在鄉村振興中建設農業強省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河南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 申延平 字號:【

  2019年是河南省“三農”工作不平凡的一年。習近平總書記3月8日在參加全國“兩會”河南代表團審議和9月18日在河南考察調研時,對河南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做好“三農”工作提出明確要求,為我們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河南省委、省政府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和考察調研河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總方針,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同打好脫貧攻堅戰、推動高質量發展緊密結合,積極探索具有河南特色的實踐路徑。

  牢牢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糧食產量再創新高

  牢牢抓住糧食這個核心競爭力,把確保重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一是糧食生產喜獲豐收。全省夏糧總產749.08億斤,較上年增加26.34億斤;單產436.63公斤,較上年增加19.11公斤,總產單產均創歷史新高、居全國第一,對全國夏糧增產貢獻率達到44.9%。全年糧食總產達到1339億斤、單產達到831.6斤/畝,均創歷史新高。二是農田建設持續加強。啟動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2019年中央和省級財政投入約80億元,新建高標準農田590萬畝。三是農業科技不斷創新。國家(河南)生物育種中心納入國家建設計劃,獲批組建國家農機裝備創新中心。全年審定通過主要農作物品種149個,占全國1/10左右。全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7%以上。四是社會化服務不斷完善。基本實現了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全覆蓋,農機總動力超過1億千瓦、居全國第2位,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84%左右。五是惠農政策更加精準。對產糧大縣發放獎補資金41億元,向農民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107.4億元,發放農機購置補貼18.7億元,在20個產糧大縣推出農業大災保險、在40個優質專用小麥示范縣開展完全成本保險試點。

  構建現代農業經濟體系,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扎實推進

  堅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著力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現糧食安全和現代農業相統一。一是高效種養業加快轉型升級。以“四優四化”為重點,著力抓好優質專用小麥、優質花生等十大優勢農產品基地建設,全省發展優質專用小麥1204萬畝,占小麥面積的1/7,訂單率達到90%;優質花生超過2300萬畝,高油、高油酸花生占比超過50%。二是畜牧業發展穩定。全力抓好生豬穩產保供工作,自9月份起,生豬和能繁母豬存欄連續3個月環比實現雙回升,生豬產能下滑勢頭已得到有效遏制,前三季度全省生豬出欄3697.46萬頭。截至2019年12月1日,全省累計外調活豬及豬肉產品折合生豬1622.6萬頭,是全國外調量最多的省份。加快肉類結構調整,積極發展禽肉和牛羊肉,肉類生產總體平穩。三是綠色食品業加快轉型升級。重點抓好面、肉、油、乳、果蔬五大產業,開展企業提級、延鏈增值、綠色發展、質量標準、品牌培育五大行動,前三季度,全省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6637家,增加值同比增長8.1%,高于規模以上工業增幅0.2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制造業同比增長21.8%。四是綠色興農、質量興農、品牌強農深入推進。全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農產品地理標志達到4429個,400個省級知名農業品牌廣泛推介,蔬菜、水果、水產品、畜禽產品國家和省級抽檢總體合格率穩定在97%以上。五是現代農業產業園體系加快構建。省級財政下撥資金9億元加快30個省級產業園建設,4個縣成功獲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中國(駐馬店)國際農產品加工產業園積極推進。

  樹牢綠色發展理念,生態宜居鄉村建設步伐加快

  加快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努力推動農村生產、生活、生態協調發展。一是以環境修復保護促進“生態美”。實施國土綠化提速行動,加快建設森林河南,截至2019年9月,全省冬春季完成造林面積435萬畝,完成森林撫育451萬畝。實施水資源高效利用、水生態系統修復、水環境綜合治理、水災害科學防治四水同治,謀劃項目682個、總投資2532.5億元,已累計開工項目550個、完成投資353.3億元。建成5級河長體系、4級湖長體系,實現黨政領導治河責任全覆蓋,全面落實河湖清單式管理。二是以人居環境改善促進“生活美”。全面開展村莊清潔行動,85%的縣建立城鄉一體化保潔機制,9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農村廁所革命扎實推進,到年底可如期完成改廁300萬戶。提升村容村貌,開展“一宅變四園”行動,打造了郝堂、莫溝、北營等一大批美麗鄉村。三是以農業循環發展促進“生產美”。化肥、農藥使用量持續4年負增長。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8%,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8%。

  推動農村基礎設施提升,農村發展短板加快補齊

  推動城鎮基礎設施向農村延伸,加快補齊農村發展短板。一是農村交通更加改善。全省新改建農村公路9930公里,累計建成“四好農村路”3.8萬公里,成功創建國家“四好農村路”示范縣10個、數量位列全國第一。到年底,行政村通硬化路率、通客車率均達到100%。二是農村飲水更加安全。全年投入18.86億元,解決了2859個村飲水安全問題,受益人口達496萬人。三是鄉村物流更加便捷。大型電商平臺企業及“四通一達”物流快遞企業均在縣(市)設有物流網點或區域分撥中心,并逐步向行政村延伸。四是農村寬帶網絡更加普及。全省實現20戶以上自然村4G網絡全覆蓋,已認定國家級電商進農村綜合示范縣53個、省級綜合示范縣42個,通過電商促進農產品實現網上銷售突破200億元。

  夯實農村基層基礎,鄉村治理體制機制更加健全

  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鄉村振興的固本之策,加強以黨的基層組織建設為核心的基層基礎工作。一是基層黨組織建設持續深化。黨支部“堡壘工程”、村黨組織書記“頭雁工程”深入實施,省市兩級直接培訓村(社區)黨組織書記2.5萬人,全年培育200個省級示范村黨支部。開展集中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補齊配強村“兩委”班子1194個。二是農村公共服務持續完善。加快政府職能下鄉、公務服務下鄉,各類農村志愿服務蓬勃開展。新增農村普惠性幼兒園500余所,新建改擴建農村寄宿制學校900所,改善小規模學校5000所。整體提升縣域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就診率達到65%,縣域內就診率達到90%。三是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持續開展。縣級以上文明鄉鎮達到1268個,占鄉鎮總數的70.79%。90%以上的行政村建立“一約四會”,有效遏制紅白事大操大辦。四是平安鄉村建設持續推進。大力開展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全省平安鄉鎮(街道)、村(社區)動態保持在80%以上。

  用好深化改革法寶,鄉村振興內生活力不斷激發

  著力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深入推進農村改革,不斷激發農業農村發展活力。一是農村承包地“三權分置”改革有序推進。保持土地承包關系穩定長久不變,全省建設產權交易中心46個,土地流轉面積3946萬畝、托管面積2652萬畝,適度規模經營占家庭承包耕地面積的比重達到62%。開展確權登記頒證“回頭看”工作,新版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發放1740.09萬戶,基本實現應發盡發。二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進。全面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共清查核實資產總額2786.1億元、其中經營性資產905.5億元,到2019年底全省60%以上行政村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三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快培育。突出抓好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兩類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全省農民合作社發展到18萬家、數量居全國第2位,家庭農場5.2萬家,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8.8萬個,農民合作社聯合社166家。四是農村金融服務不斷完善。實現銀行業金融機構鄉鎮全覆蓋,行政村基礎金融服務覆蓋率98.2%,探索了金融扶貧“盧氏模式”、普惠金融“蘭考經驗”等成功范例。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