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四川綿陽 農村“三沼” 變廢為寶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許雪亞 字號:【

  眼下正值柚子收獲的季節,四川綿陽梓潼縣一片繁忙景象。梓潼縣許州鎮欄桿村村民于雪華大姐剛剛把自家種的蜜柚稱重,交給前來拉貨的司機。一番忙碌過后,于大姐算了算賬:“今年自己在家種柚子掙得錢可一點兒不比孩子在外打工少。”在一片金燦燦的柚子林的映襯下,于大姐臉上的笑容格外動人。

  四川省綿陽市是全國有名的沼氣生產大戶,早在20世紀70年代綿陽地區農村戶用沼氣普及率曾高達70%以上,綿陽被稱為中國農村現代戶用沼氣的發源地,被譽為中國西部“沼氣之鄉”。如今,通過三沼(沼渣、沼液、沼氣)綜合利用,綿陽走出了一條生態循環、良性互動、美麗宜居的發展新路子。

  種養聯動 走生態農業之路

  天剛麻麻亮,梓潼縣許州鎮沼氣服務站站長賀孝榮就開著沼渣清掏車,應約到一沼氣戶家里去抽沼液,然后將其運到一處處理池,經過沉淀和稀釋等處理程序后,通過埋藏在地下的管道,直接澆灌到處理池周圍的蜜柚種植戶田里。

  近年來,梓潼縣蜜柚產業發展迅猛,全縣計劃發展蜜柚20萬畝,目前已經成功種植17.3萬畝,主要集中區許州鎮核心區就有5萬畝,蜜柚已然成為梓潼農業最重要的支柱產業。

  “要想蜜柚品質好,有機肥料少不了。”這是四川省農科院專家給梓潼縣的忠告,也是多地實踐得出的寶貴經驗。

  有機肥從哪里來?一年四季都能供應充足嗎?運輸成本高不高?經過反復論證,果園周邊農戶家中雖有少量有機肥(農家肥),但并不能保證一年四季供應充足,同時收集運輸也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干脆在果園中選擇一處相對開闊的空地,建一個生豬集中代養場,一方面解決有機肥供應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為脫貧攻堅找尋一條可靠的產業支撐,更重要的是通過施用有機肥可以提高蜜柚品質,從而提升產業效益,這是一舉多得的事情。”這是時任縣政府領導的大膽建議,他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

  “5頭豬可供應1畝地。”這是農技專家給出的科學指導,按照這個比例,梓潼縣可以發展常年存欄104萬頭生豬的養殖規模,僅許州鎮就可以發展40萬頭的規模,只要不超過這個比例就不會造成環境污染。2016年8月,3棟代養場在許州蜜柚園中建成投產,代養場生豬常年存欄規模3300頭。養殖場與蜜柚園聯動發展,雙向促進,養殖場可每年向柚子園提供優質有機肥5000噸,滿足蜜柚生長需要,保證蜜柚品質不衰退。

  許州鎮副鎮長吳飛帶我們來到許州鎮蜜柚產業園觀景臺,如今,站在這里可以一覽示范園全貌。成片的蜜柚園中,點綴著數個中型沼氣存儲池,每隔不遠,又有幾個小型存儲池,通過管道連接起來,并一直接到了老百姓的蜜柚園里。吳飛告訴我們,老百姓形象地將之稱為“動脈血管政府建,毛細血管自己建”。

  而連接養殖場和蜜柚種植戶之間的橋梁是沼氣服務站:服務站從養豬場收購沼液沼渣,經過集中處理后,再通過PVC管道進入各個蜜柚園。據測算,使用有機肥每畝蜜柚年均節約400余元,并且有機蜜柚的市場價格要比用化肥的蜜柚每公斤高4毛錢,已成為種植戶的“搶手貨”。

  作為全縣蜜柚發展核心區,許州鎮堅持統一規劃建園、統一品種苗木、統一生產標準、統一生產資料、統一技術培訓、統一品牌包裝、統一產品銷售,實行分戶種植的“七統一分”標準,率先成立了“梓潼縣天寶柑桔專業合作社”,合作社將種植戶聯系在一起,輻射帶動其他鄉鎮一起推進蜜柚產業標準化生產。核心區域天寶蜜柚基地被評為“全國柑桔科普示范基地”,產品被授予“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無公害農產品”,蜜柚栽植面積達3.6萬畝,核心區種植戶人均純收入達2萬元以上。

  “目前天寶蜜柚已經銷往歐洲市場。前不久召開的第五屆天寶蜜柚文化節,吸引了眾多游客,每個人都裝了滿滿一袋子柚子回去,光是附近小超市一天營業額就達4500元。”吳飛告訴記者。高品質的柚子不僅為許州鎮帶來了人氣,更迎來了鄉村產業振興的新機遇。

  據了解,目前梓潼縣正大50萬頭生豬全產業鏈項目、圣迪樂高品蛋雞全產業鏈項目,變廢為寶,干糞用于生產有機肥,沼液用于農業灌溉,真正做到了循環利用。大力開展種養結合,建設20萬畝蜜柚基地、10萬畝蔬菜基地、10萬畝花生基地,利用沼液對農作物進行灌溉,不僅減少了化肥使用,降低了種植成本,而且增加了土壤有機質,提升了農產品品質。如今全縣沼液利用率達到了100%,沼液自動灌溉達到75%。

  建管并重 沼氣服務全覆蓋

  “過去煮飯滿屋煙,如今煮飯擰開關”。沼氣工程不僅助推了生態循環農業發展,也為農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改善了農村人居環境。

  走進三臺縣,處處都是敞亮整潔的農家新房,像城里一樣的現代化燃氣灶具和洗浴設備一應俱全,改變了農村的生活面貌,提升了農村居民的衛生水平。

  為支持三臺縣爭創國家麥冬生豬現代產業園和麥冬、藤椒、生豬主導產業發展,花園鎮琴山村養殖小區先后建設了兩處新村集中供氣工程,為周邊農戶供氣170多戶,現累計供氣18萬多立方米。琴山村村民陳海瓊自2015年便享受到了集中供氣帶來的便利,目前已使用沼氣1100多立方米。陳海瓊說:“以前做飯燒液化氣,每月平均要燒1罐,每罐100多元,而且要到30公里以外去購買,既要花錢又要花時間運輸。現在燒水煮飯全都用沼氣,每立方米沼氣1.5元,一個月大概用20方,比以前用液化氣便宜不少。每天做完農活回來很快就把飯做好了,就連沼氣池出了故障還有沼氣技術員上門服務。”

  同村劉洪烈家的沼氣池建在豬圈下,進料口和豬圈排糞合二為一,出料口在豬圈外的露天平地上,被幾塊規范標準厚實的水泥板嚴嚴蓋住。劉洪烈說:“自從我家修了沼氣池后,生產生活變化太大了,過去煮飯燒柴,每頓煮完飯全身都是灰,現在煮飯有沼氣,洗澡有熱水器,原來想都不敢想。”沼氣還讓劉洪烈有更多時間精力學習農業技能。

  近年來,三臺縣把農村能源建設管理納入年度績效考核。全縣已建戶用沼氣池17.5萬口,普及率達82%,養殖場配套沼氣工程782處,其中:大中型沼氣項目工程3處,新村集中沼氣工程7處,供氣戶達1020戶,沼液儲存池(田間儲存池等)12000余口,共30萬余立方米;為改善人居環境及“廁所革命”,提供清潔能源,推進宜居鄉村建設發揮了較大作用。2012年,三臺縣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沼氣化縣”稱號。

  沼氣工程布點到位,如何實現建管并重成為擺在三臺縣政府面前的重要課題。

  2008年至2014年以來,三臺縣爭取中央預算資金支持,累計申報建立沼氣服務站點197個,形成了覆蓋全縣63個鎮鄉和各自然村的沼氣服務網絡。“通過調查摸底,我們根據各服務站運行現狀,制定了全縣沼氣服務站點整合方案,將197個物管站整合為63個沼氣服務站,擇優調整了服務站負責人和相關服務人員,明確了服務范圍,調配了部分維修和抽排設備,公開了服務站相關人員服務電話,做到服務全覆蓋。”三臺縣農能中心沼氣技師陳全說。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2月,三臺農村能源電商服務平臺正式上線,農戶通過微信公眾號就可以在線購買相關產品,遇到沼氣故障還可以在線咨詢,增強了物管服務造血功能。

  為進一步調動各物管站推廣可再生能源積極性,近十年來,三臺以縣農村能源協會為平臺,在全縣沼氣物管站中開展了“創先爭優”活動,每年初沼氣能源協會將組織協會常務理事分別對各物管站上年服務情況進行現場檢查和電話抽查核實,根據服務數量和質量,評出5~10名沼氣物管先進工作者,10~15個優秀沼氣物管站予以表彰。此外,還開展了爭創市、縣示范沼氣物管站的創建活動,對爭創成2個市級示范站、5個縣級示范站給予了5000元至2萬元的獎補資金。通過“創先爭優”和示范站創建活動進一步提升了全縣沼氣物管服務水平。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