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四川探索農村能源改善人居環境新路子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 字號:【

  多年來,農業農村部高度重視農村能源生態工作,大力發展農村可再生能源,認真做好秸稈綜合利用,積極開展生態農業示范建設。目前各地農村能源生態工作已取得了長足進展,涌現出了一批亮點工程和民心工程,在農村清潔能源供給、農業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農村人居環境改善、農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近日,記者分赴四川、河北,調研采訪農村能源建設情況,本期為您帶來農村能源生態故事。

  近年來,四川省農村能源系統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沼氣為主、多能互補”方針,緊緊圍繞新村扎實推進農村沼氣建設,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新村集中供氣工程、戶用沼氣池、沼氣碳匯交易等多項工作成效顯著,在建設美麗宜居新村、發展生態循環農業、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助推脫貧攻堅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全省農村沼氣用戶保有量達到592萬戶,各類沼氣工程保有量7025處,年產沼氣3億多立方米,沼氣發電裝機容量1.2萬千瓦,年發電量近5000萬千瓦時。特別是最近十年,在883個美麗新村和新農村綜合體配套建設新村集中供氣工程,既讓農戶用上了清潔便利的“管道沼氣”,又有力助推了以沼氣為紐帶的循環農業示范基地建設。

  滿足新村用能基本功能,高質量建設農村沼氣項目

  四川省堅持因地制宜、扎實有序推進農村沼氣建設。一是快速推進新村集中供氣工程。從2012年起,省級財政共投入4.42億元,建設新村集中供氣工程1185處, 年產沼氣3000萬立方米,8.36萬戶農民用上了清潔能源,為種植業提供了優質有機肥,每年肥料增收節支8000萬元。二是穩步發展戶用沼氣。2015年轉型升級以來,省級財政共投入2267.6萬元,繼續在民族地區實施農村戶用沼氣項目,新建戶用沼氣1.85萬戶。目前,涼山州累計建成農村戶用沼氣池39.1萬口,年可生產沼氣1.3億立方米,相當于34萬噸標煤,每年能保護168.4萬畝森林免受樵采,基本解決了50余萬戶農民的生活用能問題。

  促進農業產業發展,積極推廣以沼氣為紐帶的循環農業發展模式

  四川省積極開展沼渣沼液綜合利用,大力發展以沼氣為紐帶的種養循環農業,充分發揮了沼氣工程在現代農業園區、家庭農場農業生產中的增效、增收、提質作用。

  圍繞種養循環產業園,積極推進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為紐帶的“產業園區中循環”模式。圍繞農業“10+3”特色產業,以現代農業產業基地為單元,發展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創建“大型養殖場-大型沼氣工程-產業園區”產業園區模式。生豬存欄5000頭以上的養殖場,配套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生產沼氣主要用于養殖場周邊農戶供氣、養殖場圈舍保暖和發電等,生產的沼渣用于商品化有機肥加工,沼液用于養殖場周邊的產業園區或者異地消納,形成循環農業綜合利用模式。

  圍繞建設美麗新村,大力發展新村集中供氣工程為紐帶的“家庭農場小循環”模式。以集中供氣沼氣工程為紐帶的“小型養殖場-集中供氣沼氣工程-種植示范園”家庭農場小循環模式。在存欄500頭生豬左右,種植面積300畝左右的家庭農場,配套集中供氣工程,對養殖場產生的糞污進行無害化和資源化利用,生產沼氣為附近農戶提供清潔能源,生產的沼渣用于家庭農場種植業基肥,生產的沼液用于農場灌溉,形成循環農業小循環利用模式。綿陽市梓潼縣三泉鄉絲公村泉源家庭農場存欄1300頭生豬,配套集中供氣沼氣工程,生產沼氣為農場周邊45戶農戶供氣,生產的沼渣為獼猴桃做基肥,生產的沼液通過自動噴灌系統噴灌400畝獼猴桃,有效地解決了該家庭農場養殖業的污染問題。通過開展沼渣沼液綜合利用,減少了化肥和農藥的施用量,獼猴桃品質得到提升,注冊的“異珍源”獼猴桃取得了綠色食品認證,每斤售價高達35元,比普通種植獼猴桃售價高出兩倍。

  圍繞建設生態家園,打造以戶用沼氣為紐帶的“庭院經濟微循環”模式。微循環模式是以戶用沼氣為紐帶的“家庭養殖-戶用沼氣-家庭種植”庭院經濟模式。以家庭養殖戶為單元,以戶用沼氣為紐帶,畜禽糞便直接進入沼氣池,生產的沼氣供家庭使用,沼渣沼液用于家庭種植,形成循環農業微循環利用模式。廣元市蒼溪縣養殖3~5頭豬的家庭,符合條件的農戶配套建設一口池容6~8立方米的戶用沼氣池,年產350立方米沼氣基本解決家庭全年生活用能,生產的沼渣沼液能解決2~3畝農作物的用肥需求。全縣沼氣綜合利用農戶10萬戶,20萬畝農作物施用了沼渣和沼液,糧食增產1萬余噸,加上沼氣用能和節約化肥開支,每戶可增收節支1500元,全縣增收節支1.5億元。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充分發掘沼氣工程在鄉村振興中的巨大潛力

  沼氣工程上聯養殖業,下促種植業,是種養循環重要紐帶,四川省立足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特別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抓實沼氣工程項目,充分發揮農村沼氣建設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重要作用。一是解決農村面源污染。立足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大背景,通過建設集中供氣工程,全省年處理畜禽糞污350萬噸,解決了養殖規模150~500頭的養殖大戶畜禽養殖面源污染問題。二是有效提供清潔能源。通過建設集中供氣工程,為50~200戶新村聚居點和新農村綜合體提供清潔能源,每年減少化石能源消耗1.7萬噸標準煤,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5萬噸,8萬戶農民用上了清潔能源,保護了農村生態環境。三是助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通過配套建設戶用沼氣,將廁所、圈舍分離,改變了農村特別是民族地區人畜混居的落后習俗,改善了人居環境和村容村貌。努力盤活閑置廢舊戶用沼氣資源,先后在全省7個縣(市、區)開展試點、探索,總結形成“沼改廁”5種技術模式,著力破解農村戶廁改造難題,助推農村廁所革命進程。

  帶動貧困群眾脫貧奔小康,有力實施農村沼氣扶貧項目建設

  2017年開始,四川省將農村能源納入22個扶貧專項來推進,中央、省級財政共計投入1.87億元,新建規模化大型沼氣工程47處,新村集中供氣工程321處,為貧困地區供氣1.94萬戶,戶用沼氣池3150口。

  科學規劃,實現從點到面精準幫扶。堅持規劃先行、全域布局,項目安排繼續向貧困地區傾斜,項目重點支持和優先安排到貧困縣、貧困農戶。在異地扶貧搬遷點,家家戶戶建設戶用沼氣,精準落實到戶;在集中聚居點,配套建設集中供氣,成片覆蓋聚居點,免費為貧困農戶供氣;在貧困地區,相應建設大型沼氣工程,解決生產用能,帶動一村產業發展。涼山州雷波縣箐口鄉雙龍橋村集中供氣項目建成后,免費供周邊 75 戶農戶使用,沼渣沼液外賣給種植業主,用以灌溉周邊1000 多畝核桃、板栗園,沼渣沼液年收入 19540 元。項目及配套種植園帶動周邊45名貧困戶就業,年人均工資收入1.8萬元。

  創新管理機制,狠抓項目建設管理。建立 “互聯網+”監督平臺運行機制,動態跟蹤管理項目建設進度;開展省、市、縣三級專項督查機制,全覆蓋督察管理項目建設情況;實行信用監督管理制,約束失信設計施工和建設單位;落實通報制、約談制、黑名單制,管理建設進度慢的建設項目及項目所在縣、市(區)農能部門。

  創新后期管護模式,實現貧困戶精準受益。四川省探索形成了蘆山縣、南江縣等地扶貧新村集中供氣工程股權量化管理模式,實現貧困村集體經濟普遍增收、貧困戶精準受益,項目所在貧困村集體年增收1萬元左右,貧困戶年節支360元以上。在深度貧困縣推行戶用沼氣池“保姆式服務”管護模式,為貧困戶年均增收節支800~1000元。在廣元、巴中等貧困地區探索出沼氣工程“公司化管理”“超市化服務”“服務網點連鎖經營”管理模式,實現12個月穩定供氣,貧困戶年均增收節支400元。喜德縣創新“分戶養殖+統一管理”的運營模式,村集體可增收2萬元/年,探索了業主、農戶、村集體互利共贏的扶貧項目利益連接機制。

  (四川省農村能源辦公室供稿)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