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發展是興國之道、強國之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必須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走質量興農之路。這充分體現了總書記對質量興農的關心和重視。貫徹落實總書記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農業農村部采取一系列動作,將2018年確定為“農業質量年”,2019年牽頭制定了《國家質量興農戰略規劃(2018-2022年)》,釋放出質量興農的強烈信號。
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扎實履職、積極作為,在守底線、防風險、強監管的基礎上,調整優化農業生產布局,努力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種植業、畜牧業、漁業等產業效益穩步提升,農業高質量發展打開創新的局面。全國蔬菜、畜禽和水產品等主要農產品例行監測合格率連續6年穩定在96%以上,今年上半年達到97.2%;累計認證綠色、有機和地理標志農產品總數超過4萬個;制定農藥獸藥殘留限量等國家標準10068項、農業行業標準6590項;加強監管隊伍建設,部、省、地、縣四級監管執法人員近15萬人。
當前,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隱患仍然存在,種植業農藥殘留超標、養殖業非法添加、產地環境重金屬污染等問題,在個別產品、地域和環節上還比較突出。這既給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帶來了挑戰,也讓老百姓在吃得安全上還不太滿意。
做好質量興農工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四個最嚴”和“產出來”“管出來”等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產出來”“管出來”兩手抓,大力推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努力夯實農產品質量安全基礎,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保障好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堅持推進標準化生產。加快標準修訂,在保障安全的基礎上,朝著綠色、優質和營養健康方向努力,抓緊構建一套與農業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標準體系。深入推進按標生產,創建一批標準化集成示范基地。推進農藥獸藥化肥等減量使用,加強產地環境保護與治理,提升綠色生產水平。
堅持實施全程監管。優化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監測工作,落實抽樣“雙隨機”要求,及時發現問題隱患。實施靶向監管,開展專項治理,嚴打違法違規行為。全面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深化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推進追溯體系建設。加快修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強化信用體系建設,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依法監管和社會共治格局。
堅持培育提升農業品牌。傳承弘揚農耕文化,發展特色優質產業,實施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大力發展綠色、有機、地理標志等綠色優質農產品。開展農業品牌提升行動,樹立一批叫得響、過得硬、有影響力的農產品產品品牌、企業品牌和區域品牌。
堅持強化科技創新。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技支撐,研發快捷精準的快速檢測技術和設備,增強監測預警能力。強化風險評估工作,提高風險評估的專業化、科學化水平。開展質量導向型科技創新行動,提升農業生產技術和設施裝備水平,推進生產、生態、生活融合發展。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