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脫貧之后如何防止返貧——基于三省四縣的調查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馮丹萌 陳潔 字號:【

  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戰略部署。如何有效鞏固脫貧成果也面臨諸多挑戰。圍繞著貧困地區脫貧摘帽及有效鞏固成效主題,本文對黑龍江、湖北、湖南三省四縣422戶農戶進行調研,重點研究貧困地區脫貧后的成效鞏固問題,并提出相應政策建議。

  通過調研發現,農業農村部定點扶貧縣也如期實現脫貧任務。截至2018年,湖南龍山縣脫貧22910人、退出貧困村81個,貧困發生率降至4.54%,湖北來鳳縣累計出列46個重點貧困村,累計脫貧20378戶、72717人,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41%。大興安嶺南麓片區的黑龍江富裕縣脫貧退出11071戶、26587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63%;依安縣已脫貧9323戶、21004人,全縣貧困發生率降至0.80%,54個貧困村已于2017年末全部脫貧摘帽;龍江縣27個貧困村已脫貧出列26個,已脫貧3206戶、6698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71%。

  貧困地區脫貧摘帽后面臨的主要問題

  脫貧摘帽后需要鞏固成果和防止返貧。第一,如何鞏固“兩不愁三保障”政策。“兩不愁三保障”是貧困人口脫貧摘帽的主要目標,基本涵蓋了居民基本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到2020全面達到脫貧后,“兩不愁三保障”政策如何繼續鞏固,住房條件如何維持,醫療、教育等相關的臨時性扶持政策如何上升制度,都是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第二,如何提升產業發展水平。雖然貧困地區脫貧摘帽了,但是產業發展基礎仍然薄弱。存在經營主體弱、產業規模小、市場不穩定、價格波動等問題,直接影響農民生計。因此在脫貧摘帽后如何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后勁、鞏固現有成果,是保證脫貧地區可持續發展的主要任務。第三,如何從源頭制定返貧干預政策。從目前脫貧摘帽的實施措施來看,基本都是從結果導向出發,根據已有貧困“對癥下藥”采取“治療”式措施。然而隨著脫貧摘帽后絕對貧困的消除,未來更多面臨的是一種返貧風險的防控,更需要從源頭出發制定干預式措施。因此政策制定的出發點發生變化,必然需要“以防為主”制定相應的防范式政策。

  第四,如何解決脫貧人口返貧問題。貧困人口剛剛脫貧,還處在臨界線邊緣,非常容易再次掉入貧困陷阱,因此“脫貧摘帽”只完成了第一步,第二步則是實現穩定脫貧,即不再返貧。一個地區即使脫貧了,但是如果脫貧質量不高,將來也同樣面臨一定幾率的返貧。那么如何做到第二步、達到不返貧,則需要花更大的經歷和時間來維護驗證。

  脫貧摘帽后的低收入人口“隱患”問題。在貧困村中,最容易忽略的群體是處于貧困標準臨界線的“邊緣人”,也就是低收入人口。這些人雖然未在貧困戶標準內,但是與貧困戶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差距不大。根據調研發現,非建檔立卡戶中低收入農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811.42元,中高收入農戶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3826.96元。低收入農戶的平均收入水平比未脫貧農戶和已脫貧戶都要低,一旦面臨大額支出時,低收入人群享受到的政策和保障遠不及貧困人口,具有隨時落入“貧困陷阱”的風險,很容易成為新的貧困戶,是農村發展過程中“亞貧困人口”,脫貧摘帽中的“隱患”群體。

  脫貧摘帽與鄉村振興的工作機制銜接問題。脫貧摘帽后并不意味著工作的結束,更不意味著發展告一段落,而是面臨更艱巨的鄉村振興任務。如何使剛脫貧摘帽地區快速、順利、有效開展鄉村振興,達到無縫接軌,這是目前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如何使現有的工作機制在鄉村振興中發揮作用,又能積極避免相關問題。在調研過程中,一些基層干部反映脫貧摘帽后駐村工作隊可以撤離,然而也有一些發展能力弱的地區的的確確需要駐村工作的長期扶持。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脫貧摘帽是我國貧困地區走出的堅實第一步,但并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如何實現脫貧后穩定發展,進而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是現階段刻不容緩的新任務。針對如何鞏固脫貧摘帽、防止返貧,低收入人口問題以及如何有效銜接鄉村振興戰略幾大問題,提出以下具體建議。

  有效鞏固脫貧摘帽成果,防止返貧。有效衡量脫貧摘帽效果的重要標志就是如何做到不返貧。

  增強政策的延續性和制度化。貧困縣脫貧摘帽后,在一定時期內國家原有扶貧政策保持不變,支持力度不減,留出緩沖期,確保實現穩定脫貧不返貧。對于實施效果好且有助于脫貧地區長期發展的政策要進一步常態化、制度化,尤其是教育扶貧、健康扶貧相關政策。

  完善貧困地區農業保險體系。對于自然條件較弱、自然災害發生率高的貧困地區加強農業保險覆蓋范圍和強度,降低理賠流程,提升理賠效率,使農戶受災后得到及時賠付,加強因災返貧的保障力度。發展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通過中央財政以獎代補等支持貧困地區特色農產品保險發展,提升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發展保障力度。

  提升脫貧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一是培育主體。加快培育新型服務主體,積極發展多元化多層次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提供全程社會化服務。二是延長產業鏈。重點強化對產業發展加工、銷售環節的支持力度,增強貧困地區產銷結合發展水平。三是要加強農業產業化發展水平,提升脫貧摘帽地區的“造血”功能。加強貧困地區特色產業的精準選擇和質量提升,重視發展有特色的一村一品產業,因地制宜加快發展對貧困戶增收帶動作用明顯的產業,加大市場競爭力。四是要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生態、文化、農業多種資源多業態發展路徑。拓展貧困地區的發展渠道,降低單鏈條生產模式帶來的高風險。五是要加強勞動力轉移、提升勞動技能培訓。加強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相關培訓和輔導,提升當地勞動力的市場競爭力。六是要增強利益聯結,達到互利共贏。積極探索“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農戶+貧困戶”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土地流轉、產業轉型、就業幫扶等方式,讓貧困戶收益,同時獲取更多的就業機會,拓寬增收渠道。七是脫貧不脫政策,摘帽不摘監管。在原有扶持基礎上,要進一步加強考核評估的實時性,對脫貧地區和人口進行實時監測,建立防止返貧的預警監測機制,整合衛生健康、教育、民政等部門數據,對已脫貧人口和邊緣人口進行精確動態監測,發現返貧風險及時預警并采取幫扶措施,對脫貧后的發展動態進行準確評估。

  將低收入人口納入相對貧困監測系統內,防止新生貧困出現。脫貧摘帽后,不僅要防止貧困戶返貧,同時還要防止產生新的貧困,而這“新的貧困”既包括了原有的貧困戶,也包括處在貧困線邊緣的低收入人口。

  對低收入人口的動態識別。一是制定低收入人口標準。在貧困線標準上,結合低保戶和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制定低收入人口的標準,可選取脫貧摘帽后脫貧人口和低保戶的平均收入水平為基準線,將低于基準線的人口作為低收入人口。二是制定動態的低收入人口監測系統。對低收入人口的經濟收入進行實時性監測,超過標準的應隨時退出,低于標準的人口應隨時納入。三是制定差異性的低收入人口扶持機制。建立第三方評估小組,根據地方發展差異制定相對公平的扶持標準和考核機制。

  提升對低收入人口的產業扶持政策。在原先只針對貧困人口的產業政策基礎上,擴大范圍提升對低收入人口的產業支撐,擴大低收入人口的就業渠道,提升針對低收入人口的勞動技能培訓。

  增強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三個銜接

  戰略規劃的銜接。充分吸收脫貧攻堅的經驗和成果,并將其融入推進鄉村振興的頂層設計和政策措施之中,著力在鞏固提升、提質轉化上下功夫,同時要注重防返貧、防新生貧困兩大問題出現。項目規劃方面著重在生態產業、重大基礎設施、人居環境整治、生態修復治理等方面向相對貧困地區傾斜。

  資金的銜接。確保扶貧資金繼續投入到鄉村振興建設中,對于扶貧過程中未完成的部分項目應繼續在鄉村振興規劃中完成,內容要有高度銜接,避免造成“兩張皮”現象。同時,部分基礎設施投資可用于非貧困村,確保貧困村與非貧困村均衡發展。

  工作機制的銜接。鞏固脫貧地區的發展后勁,通過廣泛聽取群眾和基層干部意見,對政策需求較高的貧困地區或脫貧地區可以相應的延長幫扶干部隊伍的鞏固期;而對于發展條件較好的脫貧地區可以減輕幫扶隊伍的投入力量,節省基層干部隊伍的人力財力。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