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稻菽飄香,蟹肥菊黃,一派豐收景象。
10月13日,由農業農村部、安徽省人民政府主辦的中國安徽名優農產品暨農業產業化交易會,順利落下帷幕。
發展成果“大檢閱”
作為安徽規模最大、范圍最廣、陣容最強的農業盛會,合肥農交會無疑也是一次檢閱農業產業化發展成果的“閱兵式”。
“安徽是農業大省,在跨向農業強省進程中,我們以提升農產品供給質量為主線,以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為重點,以‘互聯網+農業’為牽引,大力推動農業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加快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努力打造全國重要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基地。” 開幕式上,安徽省省長李國英介紹說,2018年安徽省糧食產量超過800億斤、居全國第4位,截至目前全省有效使用“三品一標”農產品7021個、居全國第8位,其中綠色食品3305個、居全國第2位。
為期3天的合肥農交會緊扣“生態·品牌·開放·創新”主題,精心組織,銳意創新,達到了“銷產品、塑品牌、建渠道、招項目”的目的。期間,招商引資項目687個,投資額達1603億元;現場集中簽約56個重大項目,總金額達466.5億元;現場銷售額達1.2億元;舉辦了安徽省農業農村70周年發展成就展,回顧了新中國成立70年安徽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變化歷程,突出展示了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十八大以來安徽農村改革的標志性事件以及安徽在農業綠色發展、農村民生改善、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等方面取得的發展成果。
如今,“逛農展”已成為合肥市民一年一度的“保留節目”,本屆農交會共展示各類產品2.5萬余種,比上年增加2000多種,吸引了10萬多名群眾和2萬余名專業觀眾到會參觀、購物,十月的合肥掀起了“農展潮”。
農業科技成新寵
科技是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撐,安徽素有“創新基因”。本屆農交會的科技元素十分亮眼,包括農業生產、水產養殖等場景下的自動化控制,采茶、制茶機械化與部分智能化等現代農業也進行了集中亮相。
專門設立了現代農業科技館和創新創業展廳,以全省16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為單元,結合主導產業和特色產業,分別展示國內外現代農業生產最新科技成果。現代農業科技館展廳以藍、綠、黃色調為主,寓意環保、豐收、創新,展廳面積約10000平方米,343家參展企(事)業單位、采用圖文說明、模型陳列、展示示范等表現形式,圍繞近1000個參展品種,通過實物、現場演示等動態和靜態相結合、知識性與趣味性相結合、現場咨詢與集中授課相結合的方式,全方位、多角度、深層次展示現代農業發展新成果。
“利用物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搭建區塊鏈可以實現真正的農產品可追溯,目前已經在安徽蕪湖等地試點。” 在安徽省農業信息化產業技術體系展區,區塊鏈技術應用引起客商的興趣,現場負責人告訴記者,此舉將為食品安全提供更有效的技術支撐。參展的安徽皓天科技負責人在接受采訪時談到,該公司展示的系列控制器主要用于農業生產、水產養殖、畜牧業生產及食用菌生產等場景下的自動化控制。其產品具有性能可靠、穩定性強、超高的安全性等特點。此外,該項農業現代技術可通過手機、平板、電腦等多種終端進行操作,支持遠程查看設備信息、歷史數據查看和數據智能分析、多種異常情況的自動報警等現代化功能。
“本屆農交會集中展出了近年來安徽省產業技術體系在引領全省農業科技創新中各地推廣應用的新技術494項、新模式82項、新品種204項、新裝備70項,其中自主專利近300項、品種權80項,軟件著作權70個。”安徽省農業農村廳科教處處長縱風云介紹說,根據安徽省委一號文件關于“加強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建設”精神,省農業農村廳、省財政廳緊緊圍繞省現代農業發展和產業扶貧需要,2010年在全國率先組建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
注入發展新動能
“第一屆農交會僅國內10多個省份、周邊日韓少數幾個國家參展參會,到本屆交易會各類參展主體達5000家,光是國家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就有192家。亞、非、歐、美洲近30個國家和地區客商、代表踴躍參加,合肥農交會已走出國門、唱響世界。”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王華介紹說,當前,安徽正在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五個一批工程”,發展農產品加工強縣(市、區),建設加工強園,打造和引進領軍企業,培育農產品品牌。農交會的舉辦匯聚行業領軍企業和最新技術、成果,簽約了一批大項目,必然有助于工程的加快實施,為農業產業化轉型發展注入新動能。
突出質量要求和品牌塑造。本屆農交會高度重視展品質量和品牌建設,要求參展產品必須符合質量安全標準,在全省參展的9000多個產品中,“三品一標”產品數量占比70%;所有參展產品都是品牌產品、具有地方特色、體現名優特新。在10月10日下午的“安徽名優農產品‘塑品牌、建渠道’市長推介會”上,全省16個市分管市長化身“產品代言人”,現場推介了合肥獼猴桃、旌德靈芝、亳州花茶、皖西白鵝、金玉滁菊、石臺富硒農產品等特色鮮明、質量過硬、信譽可靠的農業品牌和特色農產品。通過開展“參展產品金獎評選活動”,授予了229個產品為交易會金獎產品。
突出要素對接。一是構建資本對接渠道。舉辦了“龍頭企業與資本機構對接、展示活動”,銀行、保險、基金、擔保、股權交易中心等14家金融機構發起成立了“支農聯盟”;省農業農村廳與5家金融機構簽訂戰略合作協議;6家銀行、基金公司與18家農業企業簽訂協議或意向協議,涉及金額32.42億元。二是構建技術對接渠道。開展了“產學研對接活動”,中國科學院院士吳常信、中國工程院院士官春云等專家現場指導;接待咨詢群眾近4萬人次,發放宣傳冊、明白紙等技術資料2萬余份,開展專業培訓、現場集中解答近百場。開展了“農產品加工技術聯盟與加工企業對接活動”,106家聯盟成員單位參展參會,35家聯盟單位展示了152項新技術、新模式和10多種新設備。聯盟專家現場為觀眾進行技術指導,接待咨詢、開展指導500余人次。三是構建市場銷售渠道。舉辦“采購商專場活動”,800多家采購商率先進入展館,與參展企業交流洽談,活動現場達成貿易訂單、合作意向等成果73項,意向金額約8.6億元,合同金額達4.6億元。
突出招商引資質量效益。本屆農交會更加注重招商引資的質量效益,更加注重引進能夠落地生根、開花結果的項目。簽約項目呈現三個特點:一是養殖類項目多。簽約項目20個,投資額117.8億元。二是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多。農產品精深加工項目55 個,占簽約項目總數的40.4%,投資額 148.8億元。三是新產業新業態項目成為投資熱點。其中秸稈及畜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撿回來的另一半農業”項目簽約11個,投資額 19.3億元;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項目11個,投資額46.8億元;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15個,投資額163.1億元。這些項目的實施,必將推進安徽全省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助力農業產業化邁上新臺階。
突出發揮農交會平臺作用。舉辦了多項論壇、座談、展示等活動。一是舉辦“農業產業化與鄉村振興發展論壇”,與會領導和“三農”領域知名專家,以及國內知名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負責人齊聚一堂,深入交流、探討農業產業化企業發展和鄉村產業振興。二是舉辦“休閑農業發展論壇”,探討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的政策導向、行業趨勢和品牌培育方向,為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新思路。三是開展“互聯網+現代農業展示活動”,開展信息進村入戶、農產品出村進城主題現場對接活動,宣傳推廣安徽省益農信息公共服務平臺應用,并邀請合作社帶頭人現身說法,介紹農產品出村進城經驗做法。四是促進貧困地區農產品產銷對接。各市展館均設立了扶貧展區或展柜,430個參展主體展銷產品近2600種,現場銷售額718萬元,達成簽約意向1.69億元。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