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清市青年路街道東鴨寨居委會,地處魯西北平原,周邊村落都是以農業為主的傳統落后村居,東鴨寨更是人口只有四百多人的一個既小又窮的村居,2018年以前被認定為“省定貧困村”。就是這樣一個周邊環境不優,人口、土地紅利不足的小村居硬是在山東省臨清市委編辦派駐“第一書記”李少陽帶領下,發展壯大了糧食收購、青貯玉米收購、合同雞養殖三大扶貧產業,闖出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子,實現了脫貧致富。
挖掘傳統項目
鼓勵發展糧食收購產業
魯西北平原地勢開闊、平坦,是主要種糧區,每年秋收、夏收季節有很大的糧食收購需求。另外,東鴨寨及附近村居歷史就有從事糧食收購的傳統。為此,糧食收購是東鴨寨產業發展的第一條路子,也是最容易走通的路子。糧食收購涉及收購、運輸、儲存等環節,有相對完整的產業鏈,村民可視自己實際情況,參與其中某一環節。近兩年,東鴨寨在健全手續、集體地租賃等方面向其傾斜,積極培育產業發展。
“周邊有不少從事糧食收購的,怎么把東鴨寨的糧食收購產業做大做強?首先我們村集體得做好支持,無論購買運輸車輛、跑各種手續,集體都會進行幫助,僅2018年,東鴨寨就新增運輸用車5輛。產業起來了,參與的群眾自然就多了,群眾的收入自然也就上去了。”李少陽說。
目前,東鴨寨擁有糧食收購點2個,運輸汽車24輛,參與農戶達30余戶,每年創收百余萬元,帶動村民就業達100余人,初步形成了產業集群效應,有效促進了村民脫貧致富。
借助已有優勢
推廣青貯玉米收購產業
2018年9月13日一大早,東鴨寨群眾于功明就來到自家地頭,大型粉碎機已經等在這里了。只用半個多小時,兩畝多地的青玉米連桿一起粉碎裝車,于功明一邊在登記本上簽字,一邊不住地說,今年的秋收真省事。
于功明是東鴨寨的貧困戶,2018年因天氣原因,自家的玉米長勢不好,他一直擔心玉米減產,收入會減少。“現在好了,李書記給俺們聯系了‘青貯玉米’這個項目,青玉米帶著桿一塊賣,收入和原來差不多,但是省下的五六天秋收時間打工能多掙600多元,整體算下來,比過去的收入多了不少。”
青貯玉米收購是在糧食收購產業上延伸出來的一個新產業,是農民把即將成熟的玉米帶稈粉碎賣給養殖企業作為飼料的一種新型秋收模式,這種模式的最大優勢就是能大量縮短秋收時間,并且不用考慮秸稈問題。2018年,在李少陽牽頭運作下,運用村內糧食運輸汽車較多的優勢,發展了青貯玉米收購產業。“發展青貯玉米收購需要提前聯系好銷路,而且還要有足夠的運輸車輛,我們村運作這一項目有很大的優勢,我就想把大家組織起來推廣這一項目,不僅能幫助群眾增加收入,還能利用這一新產業帶動村民參與,進而脫貧致富”,李少陽介紹到。
青貯玉米收購這一新產業,僅2018年秋收時間,項目帶頭人于昌鋒就帶領十余戶有運輸車輛的農戶進行運作,產生收益十余萬元,帶動就業20余人,參與運輸的村民每戶創收近萬元,賣青玉米的村民平均節省3天秋收時間,間接增收300余元,達到了很好的脫貧致富效果。
找準合適路子
開拓合同雞養殖新產業
2019年2月25日下午,臨清市青年路街道東鴨寨西頭格外熱鬧,路邊停著一輛大卡車,四五個人來來回回忙活著,從遠處就能聽到雞群咯咯地叫。幾個村民湊在一塊,你一言我一語地聊著,“你說,咱村叫‘鴨寨’,不養鴨子竟然刮起了養雞風。”“只要能發家致富,養雞養鴨都一樣。”
4個雞棚里的雞,一會兒的工夫,全部裝車完畢,卡車也揚長而去。這是東鴨寨合同雞養殖項目雞苗成功出棚的一個縮影。
合同雞養殖,就是村民和大型養殖企業簽訂雞苗養殖合同,企業出雞苗、出技術、出飼料,負責定期回購,村民出場地,負責日常管護。這一項目對投資數額、場地建設、勞動力需求等方面的要求都不高,尤其是養雞的相關技術都有企業的指導和幫助,養殖風險相對較小。2017年底,李少陽了解到外地有這一產業信息后,積極向群眾推介。2018年初,村民于功波建成村內第一個合同雞養殖大棚,養殖第一茬就產生毛利潤3萬余元,當年收回成本,起到了很好的帶頭作用。
“對于農村來說,合同雞養殖是不錯的致富路徑,畢竟場地、勞動力相對好解決,尤其養雞的相關技術都有企業的指導和幫助,不怕出現大的問題。”東鴨寨黨支部書記于德生向記者介紹。
截至目前,東鴨寨已建成合同雞養殖大棚4個,每個雞棚年毛利潤達十幾萬元,能夠帶動就業20余人。“今年我們計劃繼續發動群眾,爭取養殖棚能突破10個,帶動更多的村民參與進來,把這一產業形成更大規模!”李少陽信心滿滿地說。
“習總書記告訴我們,扶貧先扶志。的確如此,要想群眾脫貧致富,必須充分激發群眾脫貧致富的信念,鼓舞群眾干勁,‘輸血’變‘造血’,同時,幫助尋找適合村居發展的路子,加以實施推廣,自然而然就會逐步形成致富產業,群眾脫貧也就不是難事兒了。”臨清市委編辦“雙聯共建”工作隊隊長張士森說。
東鴨寨三大扶貧產業的發展,帶動群眾就業將近150人,占到村內人口的三分之一,這也讓東鴨寨從“省定貧困村”一舉成為周邊相對富裕村,實現了華麗轉身,為脫貧攻堅事業提供了“東鴨寨”樣板。
(來源:中國青年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