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甘肅天祝產業多元脫貧更有含金量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陸家木 字號:【

  位于河西走廊和祁連山東端,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一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地區,甘肅省天祝藏族自治縣因高海拔及復雜多變的氣候成為國家深度貧困縣之一,近幾年該縣全力推進脫貧攻堅各項任務落實,如今的天祝從城市到鄉村、從物質生活到精神生活都呈現出新的面貌。

  確立支柱產業

  打造藜麥之都

  藜麥具有耐寒、耐旱、耐瘠薄、耐鹽堿等特性,是喜冷涼和高海拔的作物。天祝縣松山鎮恰恰符合藜麥的種植條件。今年3月6日記者走進了松山鎮德吉新村。德吉新村是全縣精準扶貧異地搬遷新建的村子。綠化道路、文化廣場、生活設施,新村的一切透露著干凈整潔。駐村干部全宏鑫告訴記者:“我們村894戶3907口人,由藏、漢、蒙、回四個民族組成,去年村里藜麥種植6200畝,每畝政府補貼400元,我們還和遠大集團建立了合作,遠大集團不但提供種子還免費提供農資和農機服務,按照最低畝產350斤計算,收購商地頭價4.5元每斤,單此一項農民就可以從土地上每畝凈收入1200元以上。”走進德吉新村的時候,恰逢遠大集團派專家到該村進行藜麥種植專業培訓。記者見到,大禮堂前有許多來接受培訓的人,種地的農民鋪開紙拿起筆專心地聽專心地記。56歲的學員張萬喜說:“我們家六口人,2015年從安遠鎮搬到這里,過去和現在的日子真是天地之別啊!那時候靠天吃飯,現在我們種地機械化,從水利設施到技術步步都有技術員指導,原來我不會種藜麥,不想種,現在不讓我種都不行。一年好幾萬的收入,說實話,我們家現在考慮的不是脫貧的問題而是富裕的問題!”

  開春以來,天祝縣德吉、祥瑞、鞍子山等村組的田間地頭滿是松山鎮干部群眾繁忙勞作的身影和拖拉機不停歇的轟鳴聲,縣委、縣政府及各級領導搶抓一個“早”字,把春耕備耕作為當前各項工作的重點來抓,精心組織,強化措施,全力做好藜麥種植各項工作。發動鎮村黨員干部、幫扶干部、種植大戶,在多個鎮、村召開藜麥種植宣傳動員會,圍繞藜麥種植的基本現狀、市場行情、產業發展模式和優勢、相關扶持政策、銷售渠道、預期收益等方面進行宣傳動員。認真組織人員對渠道、管道等水利設施及早進行排查,發現問題及時進行維修處理和上報。抽調精干力量發動群眾及早開展春灌工作,截至目前完成灌水5000余畝。同時,鎮農業農村辦公室及時了解墑情,及早安排頂凌覆膜工作。全鎮成立農業機械種植專業合作社15個,徹底解決了專業種植機械不足,影響播種進度的問題。備足春耕物資,確保生產需要,認真摸底群眾藜麥種植所需的籽種、化肥、地膜等生產資料,積極協調遠大集團為種植戶解決藜麥籽種,協調縣農業農村局、供銷聯社統一調配春耕生產急需的化肥、地膜等物資。現已調備藜麥種植地膜30噸,專用有機肥料30噸。

  天祝縣經專家評估論證,把藜麥引入天祝種植,從無到有,短短幾年已發展數萬畝,目前正以松山鎮為龍頭輻射周邊!在發展藜麥種植的同時,天祝縣又考慮到產品單一性的風險弊端,積極推進高原夏菜及食用菌的大棚栽培模式,確立“藜麥、食用菌、高原夏菜、秸稈養殖”四大重點惠農扶持項目。

  松山鎮56歲的藏族漢子劉丁漢說:“過去我一直在內蒙古打工,現在年齡大了,外邊打工不好辦,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在包村干部的指導下回來創業,現在我是在家門口掙錢,藜麥種了20多畝,羊養了200多只,食用菌大棚種了五座,藜麥政府每畝補貼400元,羊我主要賣羊羔,一年兩茬平均一只800元,食用菌一座大棚用心經營可以掙一萬多一點。”

  精明的劉丁漢這樣告訴記者:“我家的藜麥不用機械收割,一畝地我可以多收點糧食,秸稈也不用機械收割,我可以拿來喂羊,我和媳婦、兒子、閨女都打工,不瞞你說,我現在太忙了,這一切都要感謝黨啊!我不窮了,春節前有媒人上門給我的兒子提親,現在,我住著這么大的房子,家里面有衛生間、有暖氣,廚房電器啥都有,過去想都不敢想。”

  “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松山鎮一個鄉鎮現在高標準設施農業已達到萬畝,全鎮日光溫室541座,食用菌大棚780座,養殖大棚613座,成片的高原夏菜大棚堪稱一道獨特的風景,為進一步帶動群眾脫貧增收,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

  全域無垃圾

  打造旅游佳地

  適逢三八婦女節,記者來到天祝縣石門鎮,為了樹立新風尚表彰正能量,石門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參與,在鎮文化廣場為全鎮評選出的好婆婆、好媳婦、好家庭頒發獎狀及獎品。雖然天氣比較寒冷,但是會場被各村自編自演接地氣的精彩節目推向高潮。節目結束,石門鎮黨委書記張學俊帶領記者來到石門村隨意走訪了幾家農戶。在土族李紅發家,他說:“過去住在離這里一公里左右的山里,別說種地就連吃水也要靠驢拉,那時候的生活苦的沒話說,哪里還顧得上現在說的精神文明?”穿著民族服飾的李紅妻子和她70多歲的母親見有客人來,急忙端出了點心唱著土族歡迎客人的民歌為來到的客人敬酒!土族青年婦女內穿花汗褟,衣領兩三層;外穿小領大襟開叉長袍,袖子用紅、黃、綠、白、黑五色布橫拼而成,腰系兩頭繡有花草鳥蝶和云彩圖案的彩色“達博”帶。長袍外套一件黑色或紫色的斜大襟坎肩,其小襟上綴著繡花兜。下著黑、藍色的寬腰褲、膝下套著類似褲腿的“貼彎”。到土族家里做客,土族的服飾吸引了眾人的視線!駐村書記向記者這樣推介石門村:“要用兩三年的時間爭取把石門村的旅游推廣出去,沿著村子前面的河修一條步道,村里面大力打造農家樂和民宿工程,村子后面有個石門寺,當年倉央嘉措曾在此學習兩年。這項工程做好了一定會吸引蘭州乃至全國各地的游客到此度假!”

  天祝多地山高溝深,為了徹底解決貧困,異地搬遷是主攻方向。打柴溝鎮火石溝村就是其中之一。與凌亂的舊村子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條小河對面的新村,一排排整齊劃一的別墅小洋房、綠化、墻繪、太陽能路燈、引領正能量的各種標牌、遠處的雪山近處的碧水,置身其中仿佛進入了歐洲的一座風情小鎮!45歲的村書記徐鑫如帶領記者在村子的每一條街道走了一遍:“我們村家家都種高原夏菜,可以說生活富裕,我們富裕了精神上也不能空虛,環境整治也是重要的一個環節,縣里號召全域無垃圾,可以說我們村大街小巷連一個煙頭都不好找,過去牛糞遍地,現在是到處花草飄香!歡迎全國人民來我們這里做客,我們會以歡快的鍋莊舞蹈和青稞美酒歡迎遠方的貴賓!”

  天祝縣委書記李鵬提起當地的旅游業發展充滿了自信:“通過近幾年的大力管護,轄區內的生態環境有了明顯好轉,林區里現在時常可以發現馬鹿、跑鹿、野雞等野生動物的蹤跡。在全力開展生態資源保護工作中,天祝縣持續推進祁連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和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保護工程,實施礦山生態恢復治理及廢舊宅基地整治復墾、林業生態恢復治理、重要水源涵養林保護建設等重點項目,已落實投資6.09億元。扎實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全面完成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通道綠化目標任務,縣城建成區新增綠地面積8.54萬平方米。”

  如今,走進天祝縣的各鄉鎮村落,水泥路筆直平坦;標準化的垃圾箱合理配置,文明宣傳畫替代了墻上的小廣告;文化活動廣場、老年人活動室、農家書屋等改變了村民的生活。

  開展全民閱讀

  提高全民素質

  天祝縣有28個民族,民族信仰和文化傳統各不相同,長期以來人們對科學的認知和文化教育相對滯后。獨特的自然景觀和民俗文化是天祝取之不盡的旅游資源,要想打造好這一品牌,提高全民素質至關重要。天祝縣委適時提出:“各機關及事業團體帶頭,引領全縣人民參與,開展全民閱讀行動!”由縣委宣傳部牽頭組織讀書沙龍活動,每逢節假日詩歌朗誦、讀書比賽等活動紛紛開展。清潔工馬月蓮說:“我們縣的全民閱讀活動讓我家孩子知道了閱讀的重要性,愛上了看書。不然,我真擔心他早早放棄上學走上打工的路子。”

  3月2日,“書香天祝·讀書沙龍”第一期活動在天祝縣博物館一樓多功能報告廳成功舉辦。來自天祝文藝界、機關事業單位、學校社團等領域的讀書愛好者180余人參加活動。在這次閱讀活動中主辦方這樣說:“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對于個人修身立德,對于社會發展進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打造‘書香天祝’特色文化品牌,舉辦‘華銳講壇’‘讀書沙龍’‘我要朗讀’系列活動,目的就是要養成全民閱讀習慣、共同培育書香社會,以知識的傳播賦予城市深厚的文化內涵,用文化的積淀鑄造社會發展進步的靈魂。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