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全面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對標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完成的硬任務,2月20日農業農村部啟動了2019年“百鄉萬戶調查”活動。本次活動重點圍繞脫貧攻堅特別是產業扶貧、春季田管和春耕備耕等主題開展,旨在推動“三農”工作,為了解當代中國農村提供真實鮮活、生動翔實的第一手資料。本刊“百鄉萬戶調查”欄目,將選登一部分調研文章,敬請關注。
習近平總書記在延安插隊時,帶領農民群眾大辦沼氣,建造了陜西省第一口沼氣池。40多年來,當地沿著總書記的足跡,積極創新沼氣利用模式,發展以“果-沼-畜”為主的生態循環農業,實現了農業提質增效、農民脫貧致富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機統一。延川縣農業局局長馮文利告訴我們,“以果定沼、以沼定畜、以畜促果,種植成本低了,蘋果口感好了,老百姓口袋鼓了。”
在文安驛鎮東圪塔村,川禹果業合作社負責人高文瑞非常興奮地說,“延川縣雖然位于蘋果優生帶,但如果土地長期高負荷,化肥農藥施用過多,土壤肥力就有可能降低。蘋果產業要想走得遠,要想可持續,就必須走果畜結合的路子!‘果-沼-畜’模式就是一個生態循環的好路子!”據了解,川禹合作社搭建了集果園種植、規模養殖和沼氣工程于一體的“果-沼-畜”發展體系,通過種養結合,每年生產沼渣100噸,沼液400噸,可有效減少或替代果園30%的化肥用量,減施農藥10%以上,土壤肥力明顯提高,有機質明顯提升,避免了土壤板結。
“果沼畜模式,不僅畜禽糞污得到了利用,而且廁所糞污也放到沼氣池里一起處理,沒有了污水橫流,農村干凈了。”在梁家河流域千畝生態果園水肥一體化示范園,文安驛鎮副鎮長張延龍滔滔不絕地跟我們說起來。示范園按照“果-沼-畜”生態循環發展理念,建設了200立方沼氣工程、1000畝水肥一體化示范工程,每年可處理梁家河流域畜禽養殖場糞污1800噸,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到95%以上;年產沼氣7萬立方,可發電12萬度,可產沼渣100噸,沼液1600噸,可滿足梁家河流域1000畝蘋果園有機肥施用。張延龍高興地說,示范園不僅為周邊農戶提供清潔能源,而且實現了畜禽養殖場糞污就地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豬進圈、糞進池、沼渣沼液進田地、廚房無炊煙、廁所無臭氣”,有效減少了面源污染,促進了清潔衛生生活方式的養成,環境改善了,村子變美了。
“果-沼-畜”模式的成功實踐有力促進了果園種植節本增效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據測算,200立方沼氣工程提供1700噸沼肥,可節約化肥支出200元/畝;1000畝水肥一體化工程可節約人工支出300元/畝;連續施用沼肥后,蘋果含糖量更高、品質更優,售價最高可達10元/斤,高出市場價格一倍以上;畝均增產200公斤,按收購價3.5元/公斤計算,增收700元。綠色有機“小蘋果”成為當地產業扶貧、精準脫貧的主導支撐產業,成為老百姓脫貧增收的“金果果”。
當地政府表示,準備將集中連片、規模較大的果園都按照這個模式建設,進一步促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
(百鄉萬戶陜西調研組)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