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當“90后”村官遇上鄉村振興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張璐 字號:【

  長治,位于山西省東南部,古稱“上黨”。海河和黃河在這里交匯,太行山太岳山在這里交融,碰撞出一幅幅深潭瀑布、遍山蔥蘢的美景。險峻的地勢造就了獨特的風景,也攪濃了在外打拼的長治人的鄉愁。長治市距離北京市直線距離約600公里,是上海市距離北京市直線距離的二分之一,列車卻要行駛12小時,是上海市到北京市的兩倍。每次回鄉,當火車從華北平原駛入黃土高原,山脈隧道陡然增多,一座座村莊便藏在這數不清的溝壑中。有多少人家勒緊褲腰帶供孩子上學,為的是讓山溝里飛出“金鳳凰”,甩掉身上的“泥點子”,在大城市安家落戶。然而,有這么一群青年,他們甘愿放棄山外頭的華燈璀璨、花團錦簇,憑著一股“90后”的倔強,扎根黃土地,溫暖了歲月,感動了長治。身為同齡人,我希望能近距離聆聽他們的故事,了解山區鄉村發展的機遇和瓶頸,體味基層村官的酸甜苦辣。回鄉第二天,我見到了原沁縣楊安鄉村官——劉清河。

  “剛畢業的娃娃,能懂個啥?”

  楊安鄉位于沁縣西南,距離縣城40公里,是實打實的偏僻山區。22歲的劉清河從山西農業大學畢業后,放棄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成為南溝村一名大學生村官。在昏暗的窯洞里,剛到任的他興致勃勃地與老村支書談起如何利用大山搞養殖、搞旅游等“宏圖偉業”。老支書拿起煙袋鍋敲敲鞋底,嘆了口氣,不再接話。那時的他尚不清楚,幾年前,南溝村民曾嘗試在山上養雞,后卻因一場突如其來的雞瘟賠了個底兒掉,養殖成為村民們心中不能提及的傷痛。發展旅游業也不是沒考慮過,但這藏于丘壑中的山溝溝,需要投入多少人力、財力、物力才能邁入旅游業門檻,首先交通不便就是難題。淺薄的資歷、欠缺的社會經驗、差強人意的實踐能力,再加上缺乏資金和人脈,劉清河在村子里成了“閑散人員”。村里人笑稱:“二十幾歲的娃娃,讀讀書還行,不會放羊,不會種地,能干成個啥?”鄉親們的不信任刺痛了劉清河的心。

  “這算啥手藝,村里人都會。”

  身為山西農業大學“清韻國劇社”社長的劉清河自幼喜愛戲曲,尤其喜歡京劇。唱戲成了村官劉清河排解寂寞、寄托情思的方式。在朝霞微露的清晨或是夜幕低垂的黃昏,總能聽到他字正腔圓、韻味十足的唱腔。有一天,一位村民對他說:“清河,你唱得不錯,可惜俺聽不懂,能不能學學梆子?這地方人都愛聽梆子。”短短一句話,沖散了縈繞劉清河心頭多時的陰霾。是啊,要想盡快融入村民,當地的方言和戲曲不正是一塊上好的敲門磚嗎?工作之余,田間地頭多了一位努力糾正東北口音,練習沁縣方言的大男孩。久而久之,劉清河發現村民們愛在農閑時邊聽上黨梆子,邊編織竹筐。技藝之嫻熟、成品之精巧使他不禁感嘆:“這編筐手藝,真厲害!”村民們笑道:“這算啥手藝,俺們都會。”突然間,前幾日報紙上有關戲曲盔帽的報道映入劉清河的腦海。對啊,何不將村民愛好的戲曲與其擅長的手工藝結合在一起,做些盔飾進行銷售呢?既能迎合鄉親們的戲曲愛好,還能產生經濟效益,又能振興傳統工藝,一舉三得呀!在獲得老支書的贊成和鼓勵后,劉清河打定主意,踏上北上拜師學藝路。

  “清河,好樣的,跟著你干準沒錯。”

  劉清河來到北京,吃了很多苦頭,終于掌握了盔飾制作工藝。他學成歸來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開黨支部會議。劉清河戲稱,他帶領了一支特殊的部隊,部隊編號是“9938610”,分別代表老人、婦女、兒童和殘疾人。他們普遍文化素質較低,對脫貧致富缺乏動力和能力。通過召開村黨支部會議,從勸說黨員入手,逐步引導村民克服“等、靠、要”思想,積極投入盔飾的制作中,成立“清韻戲曲盔飾生產專業合作社”,這是項目成功的第一步;借助農博會、戲曲協會、新聞媒體等展示、交流、宣傳平臺,將產品進行推廣,這是項目成功的第二步;利用網絡、物流將產品銷往全國乃至國外,是項目成功的第三步。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劉清河與村民們的共同努力下,他們制作的戲曲盔飾獲得業內人士一致好評,訂單紛至沓來,甚至遠銷上海、深圳、香港、新加坡等地。盔帽每頂售價在1000元~4000元不等,為合作社村民帶來每月2000余元的收入,成了致富新路子。村民們喜笑顏開,個個豎起大拇指,發自內心地說:“清河,好樣的,跟著你干準沒錯。”

  “到農村去,到基層去,到廣大群眾最需要的地方去!”

  劉清河告訴我,他從這段農村工作經歷中受益無窮,貧困的生活環境“醫”好了城市獨生子身上的“王子病”,并助他樹立起經得住艱苦的決心、受得了磨礪的耐心和耐得住寂寞的恒心。劉清河的故事仍在繼續。

  像劉清河一樣數以萬計的大學生村官和返鄉創業青年分布在全國大大小小的村落,成為農村建設的主力軍和生力軍。尤其是位于黃土高原等交通欠發達地區的農村,由于自然環境欠佳限制產業化發展,由于勞動力短缺導致生產力低下,由于產業結構單一造成收入不穩,由于生活環境閉塞致使思路受限。如何實現人才、資源、技術的精準投入,牽引農民脫貧,助推農民致富,在農村發展建設中顯得尤為關鍵。

  實現鄉村振興,關鍵在黨。從劉清河的經歷中,我感受到了基層黨組織的力量。“清韻戲曲盔飾生產專業合作社”的成立離不開老支書的信任、支持,離不開黨員干部的助力、引導。要將黨的組織生活和農村的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增強活動的實用性,喚起黨員的責任感,活躍組織生命。

  劉清河不拘泥于搞種植、搞養殖,發掘了農村手藝人多這一傳統優勢,開拓出南溝發展新局面。山西省長子縣陳家莊村,由回鄉創業青年發起成立的“長子縣振農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專注于農林業生產經營的轉型升級,主營速生柳能源林的種植和蒙古包的生產加工,為部分村民提供了工作崗位,增加了收益。“90后”大學生江立斌和村里的5戶農民成立了“黎城縣綠翼核桃專業合作社”,通過種植核桃、食用菌的方式,帶領鄉親們致富,全年收益40多萬元。由此可見,我國幅員遼闊,農村的個性化特點為鄉村經濟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審時度勢,因地制宜,發展鄉村多元化經濟勢必會成為鄉村振興的“助跑器”。

  當“90后”村官遇上“鄉村振興”,他們用如朝日般的青春,奮斗在無垠的土地上。身為自幼享受改革開放紅利的青年一代,我們有著更扎實的知識、更開闊的視野、更寬廣的天地。為民族復興鋪路架橋,為祖國建設添磚加瓦,讓我們的青春綻放耀眼的光輝。

  (作者單位:中國獸醫藥品監察所)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