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以產業振興之名 為鄉鎮崛起筑基——江蘇省南京市竹鎮與句容市白兔鎮走農業產業強鎮之路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牛震 字號:【

  開欄語:2018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啟動實施農業產業強鎮示范項目。農業產業強鎮被賦予重要的戰略使命,將成為鄉村振興的支點、縣域經濟的增長極。

  鄉鎮,是我國最基層行政機構,上連縣、下帶村,具備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綜合性功能。開展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定位鄉鎮為實施載體,可以有效聚合政策、資金、要素等資源,彌補區域經濟發展的短板,打造一批鄉土經濟活躍、鄉土產業特色明顯的農業產業強鎮,能夠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中發揮平臺或支點的關鍵作用,通過產業興旺實現以產興村、產鎮融合的發展格局。

  為了展示農業產業強鎮建設實施以來的階段性成果,總結相關經驗模式,推進農業產業強鎮項目政策的實施,本刊開辟“農業產業強鎮”欄目,敬請關注。

  陽春三月,位于江蘇省六合區竹鎮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內生機盎然。三五成群的工人們或忙著植樹造林,或修建水渠設施;南來北往的游客或駐足賞景拍照,或走進農家林園內購物采摘;數萬畝平坦連片的蘇南大地上鋪滿綠色,恍惚間讓人頓生非在江南,倒像是走在漠北草原上的錯覺。

  竹鎮,位于蘇皖邊界的這個農業主導型鄉鎮,近年來以土地綜合整治為先導、美麗鄉村建設為抓手、鄉村振興實施為機遇,創出了一條在現代生態農業主導下、三次產業融合突破的“綠色崛起”之路,發展勢頭可謂風頭正勁。在全國重點鎮、國家生態鎮、國家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國家首批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四塊“國字頭”牌子基礎上,2018年再添國家農業產業強鎮新招牌。

  “我們竹鎮山水生態稟賦優越,歷史文化資源豐厚,當下正在打造全域旅游的農業產業強鎮。”竹鎮副鎮長張有恒說。

  竹鎮:產業融合讓傳統鄉鎮“綠色崛起”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文明水平的提高相得益彰,需要有產業作橋梁。多年來,竹鎮在產業融合助推生態經濟發展方面取得諸多突破。

  “2013年,我包了100畝地種桃樹,因為效益還不錯,后來陸續擴大種植規模。到現在,除了300畝桃樹外,還種了100畝的草莓。”說起自己的創業項目,果子王家庭農場的農場主葉國強很是看好,“每年的5月底到11月摘桃子,11月后到來年的5月摘草莓,一年四季不會閑著。”

  據介紹,44歲的葉國強是煙墩村村民,之前在南京桃花島打工,在種植和銷售方面有一定經驗。后來因為竹鎮的生態旅游發展快速,當地政府政策上有很多支持,于是就動了返鄉創業的心思。如今,葉國強的果子王生態農業園,每到節假日都會迎來大批南京及周邊城市的游客休閑度假,桃子年產量達50萬斤,實現年銷售收入150萬元,2018年被認定為南京市示范家庭農場。

  品牌農業建設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和現代農業新的增長點。竹鎮生產的農產品品種繁多,為提高市場競爭力,當地的示范園區注冊了“多彩竹鎮”集體商標。果子王鮮桃成為首批獲得“多彩竹鎮”區域公用品牌的八家使用單位之一,并與蘇寧易購、云廚1站、良心農夫、碧桂園社區門店等渠道商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拓寬產品銷售渠道。

  在巴布洛農展館的一樓購物區內,琳瑯滿目的蔬菜瓜果等農副產品,包裝盒上不僅有自己的品牌,而且使用了“多彩竹鎮”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以前都是靠親朋好友的推薦,現在使用了公用品牌以后,有政府幫忙宣傳,知名度不但提高了,銷售額也增加了不少。”售貨員告訴記者,兩種品牌都可以使用,政府不會限制只使用公用品牌。

  打造“多彩竹鎮”區域公用品牌,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挖掘鄉土民俗文化資源,豐富旅游內涵,激發鄉村旅游活力,是六合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探索多業態復合發展模式,構建農村產業融合體系的重要舉措之一。

  竹鎮距離六合城區30多公里,是南京長江以北唯一的建制鎮。曾因偏遠閉塞,6萬多人守著綠水青山,卻過著“老少邊窮”的苦日子。到2009年,竹鎮人均年收入還不足7000元,青壯勞動力長期在外打工,很多村成了“空心村”。從2009年起,六合區在全省率先實施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竹鎮是南京第一個試點鎮。

  通過“拆遷流轉”,竹鎮將轄區內村莊、窯礦等進行土地集中整頓合并,流轉土地6萬多畝,目前每年仍有1萬畝土地在進行深度整治。集中整合連片土地資源后,竹鎮引進30多家農業龍頭企業入駐,用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引領美麗鄉村建設,進而推動鄉村振興。近年來,竹鎮致力于三產大融合的農業產業強鎮之路,釋放出了強勁的“生態+”疊加效應。

  花海、親子游、動物喂養、森林探險、漂移卡丁車、真人CS……作為竹鎮鄉村旅游的一張靚麗名片,巴布洛擁有各類游樂體驗項目60余個,旅游產品日益豐富。很難想象,剛建設時巴布洛只是作為養牛羊的牧場,如今成為省級農業龍頭企業。在竹鎮產業融合的過程中,巴布洛是一個探路者。

  江蘇永鴻巴布洛生態農業公司最早是一家食品企業,2012年到竹鎮拿地,初衷是建牧場養牛養羊。建設過程中發現,單純農業后勁不足,光搞休閑游又遇到“潮汐瓶頸”,怎么辦?后來,在當地政府的引導下,巴布洛開始轉型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圍繞“好看、好玩、好吃、好住、好購”,精心打造現代旅游觀光葡萄產業園、現代都市牧場科技產業園、現代農業文化體驗產業園、房車營地等農旅融合園區項目。現在已發展成為占地1.5萬畝、集游購娛于一體的大型農業綜合性主題園區。以農旅融合為基,巴布洛又擴展深加工,建設6座“中央廚房”,打造南京人的新“菜籃子”。目前,“中央廚房”標準化系列產品通過遍布全市的240多家“云廚1站”,直達南京市民餐桌。

  產業融合,關鍵在帶動“小農”。開展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就要創新利益聯結模式,示范帶動小農戶發展并將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同步分享農業農村現代化成果,讓農民有更多獲得感。金磁社村“蝶變”是竹鎮變遷的一處“縮影”。

  金磁社區過去人稱“南京的西伯利亞”,地處偏僻、交通閉塞、產業單一、貧困戶多。近年來實施土地綜合整治工程,整村搬遷、集中安置居住農戶1071戶。土地整治面積達19100畝,凈增耕地2700多畝,新增建設用地指標近2000畝。修剪果樹、生態園設施建設……僅一個巴布洛生態谷項目就“造”出700多個崗位,如今,金磁村幾乎所有村民都集中住上了樓房,拿到租金工資,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創業。在金磁,不少本地大學生跳出“農門”,在外工作一段時間后再回“農門”。90后小伙岑超從揚州大學草業專業畢業后,曾在一家從事草坪養護產品的公司工作。2016年,岑超回鄉創業,承包了20畝土地,做起了多肉種植生意,2017年線上線下利潤達到10萬元。

  在竹鎮,當地村民的腰包越來越鼓,產業振興的“面孔”也越來越年輕,已儼然呈現出一幅現代田園鄉村的美麗畫卷。

  面朝大泉湖,煙波浩渺,湖水澄碧;遠眺止馬嶺,綿延不絕,層林盡染,這里是“大泉人家”農家樂所在地。日前,一則名為“止馬嶺——許你一片層林盡染、秋水天長”的消息曾刷爆朋友圈。初冬時節,水杉漸紅,色彩斑斕的止馬嶺已成南京“網紅打卡地”。以止馬嶺、桃花島、巴布洛、“大泉人家”茉莉花園等為代表的鄉村休閑旅游點蓬勃發展,竹鎮年游客接待量突破200萬人次。

  “現在政府辦事效率高,政策又好,對我們辦民宿給予很大的支持,這讓我們看到了致富的希望。”48歲的農家樂老板仇家玉告訴記者。之前在飯店打工,學了殺魚做菜的手藝,仇家玉回村里開起了第一家農家樂。“每年的三月份開始忙,一直到十月國慶后。每逢周末節假日客流量最多,游客多是一家幾口或者親朋好友組團來的,就是為了體驗田野山村的清新氣息。”

  從竹鎮的發展過程中可以看出,通過提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質量和水平,實施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帶動,不但可以加快產業結構升級速度,盡快形成現代農業產業體系,而且為當今農業農村發展培育新動能,帶動鄉村經濟繁榮。

  如今的竹鎮,農村變美了,農民變富了。有人說,“在竹鎮,有個奇特現象,很多企業你說不出是幾產,就是能創造好的綜合效益,發揮出較強地產業協同效應”。據相關數據顯示,竹鎮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8:11:51,其中第三產業占比最高。這對于一個傳統農業鎮來說,幾乎是個奇跡。

  白兔鎮:四季鮮果助草莓小鎮上演產業傳奇

  句容,因其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使這里成了草莓生長的樂土。位于句容市東郊的白兔鎮,是國家農業產業強鎮,素有“中國鮮果小鎮”的美譽。

  1983年,時代楷模、全國道德模范趙亞夫在白兔種下了第一顆草莓苗,開啟了當地的草莓興農之路。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當地草莓種植實現了露地草莓到竹架大棚草莓,再到鋼架設施草莓的轉變,最終發展到現在的溫室高架、超高壟模式。

  “我們生鮮平臺現在主要做微商,草莓最貴的時候賣到一顆10塊錢。”句容市兔子的農場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老板束晨陽告訴記者。

  因為家在草莓之鄉,90后的束晨陽上大學那會兒,每逢假期都會給同學們捎帶草莓,深受歡迎。畢業時,同學不禁感嘆:“以后誰給我們帶草莓呢?”這讓束晨陽有了創業的想法:“以后你們想吃草莓還可以找我。”

  2015年,束晨陽在淘寶開店,嘗試銷售草莓。“情人節”期間,她策劃推出的情人節禮盒草莓套裝,99顆草莓售價990元,在網上被搶購一空。掙到“第一桶金”后,2016年,束晨陽注冊公司平臺,正式開始創業。“旺季時候,草莓收購價格在三四十元左右,淡季時,草莓收購價格在10元左右。為了保護草莓種植戶的利益,我們的收購價格一般穩定在20~25元間,不分淡季還是旺季。”束晨陽說。2018年,她賣出的草莓突破1000萬元銷售額度。

  近年來,白兔鎮將草莓產業作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的有效路徑,以引進草莓新品種、新技術為抓手,加快形成草莓科研、品種選育、種苗繁殖、深加工、休閑旅游等完整的草莓產業鏈。目前,白兔鎮草莓種植面積已經達到5000畝,草莓畝產量達2噸。在這里,更是有著國家級勞模、省級勞模、市級勞模、縣級勞模“四級勞模種草莓”的佳話。

  全國勞模紀榮喜、江蘇省勞模王柏生、鎮江市勞模張冬才、句容市勞模紀雪寶,一個鎮出了四位勞模,也許不算稀奇,但四位勞模都出于一個產業——草莓,這就讓人不得不驚訝一番。

  據介紹,紀榮喜從1990年開始從事草莓種植,積極鉆研先進栽培技術,并且毫無保留地把大棚草莓種植技術傳授給周邊農戶,帶領大家共同致富。2015年,紀榮喜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成為全國勞模后,他進一步發揮勞模的示范帶動作用。2018年,白兔鎮在草莓田間建立了第一個草莓種植示范黨支部,他作為黨支部書記,將“草莓課堂”搬進了大棚田地。每年來這里參加學習的莓農超過1000人次。

  如今,在勞模們的帶領下,白兔鎮擁有中國馳名商標“萬山紅遍”、江蘇省名牌產品“柏生草莓”,江蘇省名牌產品、江蘇省知名草莓“云兔草莓”等知名品牌,同時,白兔鎮積極打造“莓好白兔”等公共品牌,在質優上下功夫,擺脫“大路貨”,走上精品化路線。

  “自從前兩年的一次采訪中,知道這里的草莓不但好吃,而且干凈健康,就把這里當成了休假的好去處。”鞠申時是在南京上班的一位媒體人,這天跟兩家朋友又相約來到紀榮喜的草莓基地采摘。中午時分,三個孩子六個大人提著果籃到前臺稱重。她告訴記者:“每周末,我們幾家人都會帶上孩子來這里采摘,完了再吃下農家飯。這里環境好,是個休假的好地方,不但大人舒心,孩子也玩得開心,比在城市的家里窩一天強多了。”

  近年來,白兔鎮草莓產業率先運用全程綠色防控種植技術,在當地政府倡導下建立起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將當地草莓品質推上了新臺階。

  走在白兔的街道上,每相隔不遠就有一處紅色簡易水果攤位,品相飽滿的草莓總會吸引游客停步問價:“這種多少錢”“給我來十五箱”……“不好意思,沒這么多了,要不你到前面的攤位再買點”。供不應求的場面,常常表現出白兔草莓銷售的異常火爆。據介紹,像這樣的簡易水果攤位都是由政府配套送給莓農的,每個造價大概在四五百元。

  白兔鎮在農業產業強鎮的道路上,尤為注重節慶旅游的拉動作用。畢竟,節慶會帶來人氣,人氣會帶走草莓。在這里,總投資500萬元,占地面積13.1畝的草莓廣場,坐落著全國最大的仿真草莓雕像。一年一度的草莓文化節在此舉辦,吸引了大批都市游客紛至沓來,帶火了草莓銷售,帶熱了鄉村旅游。2018年草莓節期間,白兔鎮接待國內外游客達30萬人次。

  春采草莓夏摘桃,秋掛葡萄冬賣棗。如果認為“鮮果小鎮”僅有草莓拿得出手那就錯了,除了草莓,還有葡萄、桃子、梨、無花果等。

  “我家的葡萄賣到50元一串。旺季時候,我們這不少農戶的葡萄不是按斤賣,也不是按箱賣,而是按串賣。就這價格,還不愁銷路。”張峰良品家庭農場的農場主張奎峰告訴記者。作為葡萄種植大戶,張奎峰是白兔鎮的“名人”。他的“蜘蛛網”葡萄,每串售價50元,更是讓張奎峰和他的家庭農場一度成了“網紅”。

  說起自己從事農業的歷程,張奎峰坦言“是被忽悠進來的”。2010年,原本做砂石料運輸發了財的他,看到農業成了熱門,在別人的“慫恿”下,也加入到農業創業大軍,在白兔鎮包了30畝地種葡萄。因為種出的葡萄折損率竟達50%以上,再加上葡萄的品質差,賣不出去,頭三年就虧了六七萬元。

  張奎峰不愿服輸,什么不懂可以學,翻書、上培訓課、請教農科所的專家等,解決問題才是關鍵。前三年的失敗,讓張奎峰發現,自家果園里葡萄面積占比過大,通風不暢,加上露天種植,夏季雨后高溫高濕,容易生病。2013年年底,張奎峰陸續建起了避雨大棚,帶著妻子和女兒住進了葡萄園。這一年,他在果園中修建道路,做好通風,全部改用避雨設施和有機肥種植。他找準葡萄市場定位,砍掉了自家6畝葡萄地,并且從葡萄樹的生根、發芽到長大,每一步驟都是親自打理。考慮到品種過于單一,他又引進了白羅莎、魏可等新品種,不再盲目的追求高產,追求的是“果感”和優良率,走上了精品化路線。

  “以前種水果是研究用什么藥才能治果樹病,現在是研究怎樣才能讓果樹不生病少用藥。”張奎峰告訴記者,幾年的摸爬滾打終于弄明白了種葡萄的訣竅,“之前一個大棚產個5000斤沒問題,雖然產量高,但是賣不動;現在全程綠色防控,減化肥減農藥,包括我們殺蟲都是通過滅蟲燈和誘蟲板來驅蟲。每個大棚減產到2500斤左右,但是能賣高價,效益更好了。葡萄的折損率也從50%下降到了0.2%。”

  今年,張奎峰的葡萄園又投入60萬元擴建基礎設施,流轉了20畝地準備種植草莓,其中獲得政府農業產業強鎮項目補貼40萬元。他說:“現在的政策條件這么好,可不能浪費了眼前的機遇。”

  繼2018年農業農村部、財政部實施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后,2019年3月,兩部門出臺關于做好2019年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工作的通知,明確扶持一批產業基礎好、發展前景足的經營主體。這讓像張奎峰這樣的新農人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并認為“農村這片土地大有可為”。

  據介紹,白兔的鮮果雖然有名,過去卻都是由果農肩挑手提搭乘公交車前往鎮江、南京等地零售。如今,該鎮草莓協會與順豐達成協議,控制物流成本,讓莓農們以最優惠的價格,將新鮮草莓在48小時內送至全國消費者的餐桌上。

  近年來,白兔鎮利用“旅游+”“生態+”等模式,穩步發展創意農業,以伏熱花海等農旅項目為依托,開發農業的多功能性,在農業產業強鎮的道路上越走越順。全鎮現有農產品電商91家,農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突破1億元,休閑觀光農業產值突破1億元。

  “目前,全鎮高效農業總面積3.3萬畝,其中設施農業2.81萬畝。鮮果主導產業(草莓、葡萄)呈現‘一大四高’,即鮮果規模大,組織程度高,科技含量高,人均收入高。”白兔鎮鎮長戴紅梅告訴記者,2018年,白兔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686萬元,應時鮮果農業主導產業總收入8.8億元,果農人均收入近2.7萬元,比句容市農村居民收入高21%。

  產業興則百業興。如今,白兔鎮集聚的鮮果終年不斷,稱得上四季飄香,應時鮮果已經成為白兔一二三產業的融合劑,這不但讓白兔鎮在發展速度上“領跑”全省,而且演繹了一段鮮果產業強鎮的傳奇。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