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就要找準可持續的自身動力,根本是產權和市場。安徽泗縣通過推進“兩改革一發展”,創新發展機制,拓寬增收路徑,集體經濟發展成效突出,村均經營性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萬元,集體經濟強村比重比全省高近2個百分點,其做法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了示范借鑒。
日前,圍繞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三變”改革和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我們赴泗縣黑塔鎮韓徐村和小梁村開展專題調研,同鄉村干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民群眾座談交流,與大家討論項目、算收入賬,總結“兩改革一發展”的經驗,分析存在的問題,探索進一步發展的路徑和政策支持。
建立股份經濟合作社,村級集體經濟從無到有
黑塔鎮韓徐村、小梁村位于泗縣東北部,與江蘇省泗洪縣毗鄰。近年來,兩村積極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和“三變”改革,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產業,集體經濟實力明顯增強。
韓徐村是重點貧困村,2017年以前,韓徐村一直是集體經濟空殼村,幾乎沒有經營收入。2018年韓徐村在市委政法委扶貧工作隊支持下,建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多種渠道爭取資金,形成了一批有效資產。通過開展農機租賃、光伏發電、扶貧工廠出租、水塘發包等,集體經濟收入增加到12萬元,其中:農機租賃收入6萬元,光伏發電收入3萬元,扶貧工廠出租收入2.4萬元,水塘發包收入0.6萬元。今年韓徐村結合人居環境整治,整理農戶房前屋后閑置土地,利用98萬元產業扶貧資金,建立軟籽石榴、冬青種植基地,與農民發展共享經濟,平時基地由農民管理,收益分紅。村集體享受10%分紅利潤,預計石榴掛果期每年增收20多萬元。韓徐村還計劃建立秸稈收儲中心,利用當地秸稈資源,增加集體收入。
小梁村系非貧困村,2017年,小梁村集體經濟收入僅4萬元。2018年,在縣委縣政府支持下,小梁村組建股份經濟合作社,成立了一個農機農事中心,開展土地增減掛鉤項目整理、土地深松、農機服務等項目運營;引入泗縣虹城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種植金絲絞瓜,發展特色農業。2018年,小梁村集體經營性收入一年達72萬元,是2017年的18倍,其中:自主施工土地增減掛項目,平整土地290畝,每畝收入1500元,收入44.5萬元;自主開展土地深松項目5000畝,收入10萬元;對外提供代耕代種服務,收入10.6萬元;幫助農民土地流轉收取服務費,收入3.7萬元;水塘發包,收入3.2萬元。下一步,小梁村計劃通過三項措施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一是適當擴大農事服務中心服務能力,增加經營收入;二是申報項目資金,建設黑豆秸稈加工和秸稈收儲中心;三是利用村莊房前屋后空閑地,栽植石榴、赤芍等,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抓住機遇,盤活資源,建設集體經濟強村
韓徐村、小梁村過去都是集體經濟空殼村。近年來為什么能發展起來?主要是抓住人居環境整治、資源整合等機遇,盤活利用房前屋后閑置土地、集體水塘、農機具、光伏電站等資源資產,發展集體經濟。這些資源資產在全省絕大多數村莊普遍存在,只要善加利用,完全可以成為集體經濟發展“助推劑”。2018年泗縣全面完成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三變”改革進度達到50%,均快于全省進度。村均經營性收入達到20.4萬元,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萬元,50萬元以上的經濟強村達到10個,占比5.3%,高于全省2個百分點左右。黑塔鎮18個村,到明年集體經濟強村達到2個,占比11.1%,能完成強村建設任務。從泗縣看全省,安徽省村均資源稟賦要好于泗縣,發展集體經濟的基礎更扎實。泗縣能做到的,安徽省大部分縣都能做到。
韓徐村、小梁村集體經濟發展,還來源于村干部較強的綜合素質。兩村班子為初高中文化水平,干事創業意愿強,既能當“指揮員”,也能當“施工員”。兩村集體經濟發展,也源自村干部發展思路,小梁村不把土地整理項目承包給別人,而是自己組織施工,整理一畝地能掙1500元,扒掉的廢舊建筑材料還能賣錢。韓徐村結合人居環境整治,整理出1280畝土地,栽種石榴3580棵、冬青4.3萬棵,發展共享經濟,整理了16個水塘,用于對外發包,既美化了環境,又發展了產業,這些都是基層干部的創造。兩村集體經濟發展,還源自村干部務實作風,黑塔鎮副鎮長張健駐村工作,為了村集體掙錢,舍不得雇駕駛員,自己抱著方向盤,親自下地作業,2017年當年,就掙了4萬元,為該村發展掙了“第一桶金”。兩村干部的表現,堅定了群眾對村干部發展集體經濟的信心。
泗縣是安徽省19個國家級貧困縣之一,財政收入不高,在這種狀況下,泗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仍好于全省多數地區,這讓我們看到了安徽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前景和希望。在韓徐村、小梁村調研中,兩村干部越干越有勁,對今后集體經濟發展有打算、有安排。下一步,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實施、新型城鎮化建設進程加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不斷深化,大量工商資本、產業項目、技術人才等將下鄉投資興業,再加上扶貧支持、人居環境整治等政策利好,村級集體經濟將迎來新的發展階段,實現集體經濟“脫薄”“強村”的目標大有希望。
“兩發展一改革”存在的問題
從調研情況看,韓徐村、小梁村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制約因素,影響集體經濟長效發展。
部分項目穩定性差。小梁村2018年集體收入為54萬元,主要來源于政府支持的土地增減掛項目和土地深松項目,占總收入的75%。這兩個項目完全依靠政策支持,穩定性、可持續性較差,一旦政府停止項目支持,村集體經濟會受到較大影響。
產業項目管理亟待加強。韓徐村980畝軟籽石榴基地,原為廢棄農舍、豬圈,但是復墾復耕不到位,碎磚塊、瓦礫等清理不徹底,未注重土壤培肥;石榴和冬青種植方面,農戶缺乏種植經驗,栽培管理技術指導滯后,影響掛果和經營收益;品牌打造、市場拓展等經營管理也亟待加強;此外,土地流轉率較低,種植規模不大,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發展資金較為短缺。韓徐村、小梁村農作物秸稈資源豐富,秸稈收儲操作方便、收益較好、風險較低,兩個村都計劃投資建設秸稈收儲點,開展秸稈收儲。據測算,一個鋼結構大棚收儲點建設約需120萬元,政府只給予30%的財政補貼,村集體需要自籌資金80多萬元,兩個村現有資金難以承擔項目支出。小梁村計劃搞黑豆秸稈加工項目,也缺少資金。
進一步深化改革的幾點思考
“兩改革一發展”是一個有機整體,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前提,“三變”改革是路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目的。“兩改革一發展”必須系統謀劃、統籌安排,找準路徑、扎實推進。
堅定“兩改革一發展”信心。泗縣農業農村資源要素并不豐富,但通過推進“兩改革一發展”,創新發展機制,拓寬增收路徑,集體經濟發展成效突出,村均經營性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萬元,集體經濟強村比重比全省高近2個百分點,其做法為皖北地區甚至全省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供了示范借鑒。目前,全省正在大力組織推進“兩改革一發展”工作,各地應從國家級貧困縣泗縣的實踐中,堅定信心決心,下大力氣、真功夫抓好組織實施,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落實好、執行好。
加強村級班子建設。“村子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泗縣韓徐村、小梁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關鍵在于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在于上面派出了2個幫扶干部。各地應把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作為發展集體經濟的核心工作,要結合村“兩委”換屆選舉、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整頓、“一抓雙促四提升”工程等,把素質高、能力強、肯奉獻的黨員、干部、能人,充實到村級領導班子,培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帶頭人。要加強對村“兩委”干部的培訓和激勵,增強發展能力,提振帶領群眾發展致富的信心。
認準村情盤活資源。村集體經營性收入來源于經營性資源和經營性活動。要善于發現資源,村集體可以將大部分村都擁有的扶貧工廠、光伏電站、秸稈收儲、土地流轉服務、農機作業、村集體土地等善加利用,變成經營性資產。要善于搞經營活動,村集體可以自己發展產業,也可以通過“三變”改革,引入承接主體,合作發展,將資源變成資產,將資金變成股金,實現收益最大化。
強化政策項目扶持。從這次調研看,農作物秸稈收儲加工、農村零散地平整利用、土地流轉服務、農事服務中心,可以作為農村特別是皖北地區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一條共性路徑。但目前對秸稈收儲點建設的財政補貼標準過低,村集體更難以籌措到足夠的配套資金。省級應盡快修改完善秸稈綜合利用和禁燒獎補資金補助政策,適當調整補助對象、補助范圍和補助標準。縣鄉要統籌整合鄉村振興、美麗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扶持壯大集體經濟等方面資金,支持集體經濟發展。進一步加大對村級項目、土地、金融、人才等政策扶持力度,多層面幫助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特別是縣級平臺公司可以介入集體經濟發展,采取入股或貸款的方式統籌解決村級發展資金不足問題。
探索利益聯結機制。韓徐村通過盤活農民房前屋后閑置土地發展特色產業,所得利潤農戶分90%、集體分10%,調動了群眾的積極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各地在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過程中,應把帶動農民共同致富作為根本目的,探索建立多元化的利益聯結機制。整合農民群眾的閑置土地、水面、房屋、農機、資金等資源資產,參與入股分紅、勞務收入、集體收益二次分配等,把農民群眾緊緊團結在村集體周圍。同時,村集體經濟發展后,要用之于民,突出解決農村公共服務中的電費、道路維護費、改廁費等,讓農民共享發展成果。要加強村集體經濟民主管理,防止微腐敗,做到取信于民。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