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亚洲日韩在线播放更多,精品无码成人网站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

一個村莊的鄉村振興路徑——來自廣西南寧市忠良村的調查與思考
時間: 來源:農村工作通訊-中國農村網 作者:劉桂才 李想 呼亞杰 字號:【

  在廣西南寧市西鄉塘區,有這樣一個村莊:邕江環抱、碧水盈盈、遠山含黛。當我們走近村莊的時候,映入眼簾的是一幅風光秀麗的鄉村休閑旅游風情畫卷;當我們和村民親切交談的時候,感受到的是鄉村振興的火熱激情。

  這個村名字叫忠良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作家陸地創作了長篇小說《美麗的南方》,忠良村便是這部長篇小說故事的主要發生地,因此忠良村也被冠以“美麗的南方”的名稱。進入新時期以來,忠良村順應時代大潮,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充分發揮大城市郊區的區位優勢,充分挖掘民俗旅游文化資源,從發展農家樂起步,逐步拓展到全力推進“美麗南方”田園綜合體建設,成為形態美、生態美、業態美、文態美、心態美的休閑農業觀光旅游綜合示范村。

  發展現狀

  忠良村位于南寧市西部,距市中心25公里,總面積約4平方公里,轄5個村民小組,456戶,2056人,設1個黨支部,44名黨員。全村耕地面積2300畝,主要種植水稻、蔬菜、瓜果、花卉等,自然風光優美,四季花果飄香,歷史積淀豐富,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濃厚的鄉土氣息。

  忠良村曾長期作為南寧市的菜籃子基地,為保障南寧市蔬菜供應作出了積極貢獻。進入21世紀以來,其他地區蔬菜生產迅速增長且競爭優勢明顯,忠良村蔬菜生產陷入了困境。從2005年開始,忠良村“兩委”把握發展趨勢,主動求新求變,積極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路子。在各級政府的支持、村“兩委”領導以及村民共同努力下,忠良村通過“一產帶三產,三產促一產,一三產互動”,建設休閑農業觀光旅游綜合示范村,初步建成公共基礎設施配套齊全、功能完備,產村互動、農旅融合發展,生態宜居的美麗村屯。2017年全年累計接待游客超15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約7000萬元,2017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13800元,比上年增長17%。

  產業更現代興旺。忠良村主打一三產業融合,目標是建設集休閑農業、旅游觀光、新農村發展及農業科技示范等功能于一體的美麗南方休閑農業示范區。2013年以來,忠良村以每畝200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引進了廣西胤龍生態農業公司、洛克玫瑰莊園、無為谷葡萄采摘園、煙農集團等龍頭企業發展休閑觀光農業,并引進了廣西南寧水上休閑運動培訓基地,以及紫薇莊園、億鼎山莊和忠良山莊等規模較大的餐飲住宿企業,提升了服務水平。忠良村村民通過從事農家樂、民宿、食雜店、餐飲店、租車等經營項目,參與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

  鄉村更美麗宜居。得益于2013年廣西開展的“美麗廣西、清潔鄉村”行動,忠良村成為西鄉塘區鄉村建設示范點,村中改造和村中發展同時進行,讓村莊在干凈的環境下發展經濟。村民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和愛國衛生運動,村內設置垃圾分類桶,并組織專門人員清潔環境。對污水進行全面綜合治理,污水處理管網進村入戶,將生活污水和雨水分流,充分利用處理后的生活污水灌溉農田。為發展觀光旅游,村里魚塘被改造為觀賞性湖泊,形成忠良村的著名景點月亮湖。近幾年,忠良村完成道路硬化6.77公里,水泥路直通家門口,安裝路燈140盞,完成風貌改造房屋222棟,景觀綠化種植喬灌木2萬余株。在舊村改造過程中,對96棟古宅修舊如舊,保留了村里原有的知青文化館和農耕文化館。在南寧市西鄉塘區委托的旅游公司管理下,忠良村建設了游客服務中心、生態停車場、旅游廁所、休息長廊、旅游標識系統等完備的基礎設施,在提升旅游服務能力的同時也提升了鄉村的宜居水平。

  鄉風更文明融洽。忠良村在推進產業振興的同時,也通過多種渠道培育文明鄉風。村內每年舉辦平話山歌歌王爭霸賽、廉政文化、法律知識和“壯族三月三”民俗等活動。忠良村三隊形成了“家風家訓一條街”,80余戶家庭的家規家訓制作成牌匾掛于家門旁,例如“勞動創造美好家園”“誠信做人踏實做事”“幸福源于愛”等,通過倡導好家風好家訓,進而營造和諧的村風。在村民聚居區設置孝廉文化和國學文化彩繪,宣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忠良村建設榮譽墻、善行義舉榜和核心價值觀等宣傳牌30多塊,圍繞移風易俗、鄉風文明與新農村建設主題,開展集中宣傳,并制定了村規民約、文明公約、環境衛生公約等,培養村民崇德向善、勤儉節約的意識,自覺抵制不良行為。忠良村著力強化基層黨組織的引領作用,隨處可見黨建宣傳牌,內容有“產業建支部、黨員帶頭富”“協會+支部、帶動群眾富”等,培育了良好的黨群關系。此外,在政府統一支持下,忠良村的農家書屋存有書籍達五千多冊,村民們時常到書屋里看書學習,文化氛圍十分濃厚,南寧市社區自助圖書館美麗南方服務站也落戶忠良村,為村民提供更為便捷的圖書借閱服務。

  治理更民主有效。德治方面,忠良村建有法治文化主題公園,內設有法治亭、法治文化長廊、法治主題墻等八大板塊,內容包括民族文化、法律常識、法治歷史文化等,展示忠良村近年來的變化,以及景區內重大項目推進、新農村環境提升等方面的最新工作成果,提高村民齊心發展的精神動力。自治方面,忠良村“兩委”班子完備,老中青搭配,戰斗能力強,積極推動村內各項工作。認真做好村委政務公開工作,提高工作透明度。利用公示墻,公示黨費收繳情況、高齡補貼發放情況、干部廉政承諾、主要工作安排等信息,接受群眾監督。法治方面,定期開展農民思想教育工作,利用村委的多功能會議室,開展多種形式、多種內容的學習活動,定期舉辦文明禮儀等培訓,開展村民道德素養、普法宣傳、文明旅游等教育活動。

  農民更富裕幸福。忠良村作為美麗南方的核心景區,2013年之后耕地已經全部流轉,村民每人每年大約可以獲得2000元左右的土地租金。土地流轉給企業發展產業及旅游服務,又為村內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機會。晟都物業提供穩定的安保和保潔崗位,月工資在1800元以上;洛克玫瑰莊園、無為谷葡萄采摘園、百果園、臺灣熱帶水果園等觀光農業園也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日工資在100元以上;一些技術工種工資水平更高;政府通過做好宣傳和培訓,引導條件合適的村民就近到南寧市就業。此外,依靠美麗南方旅游資源優勢,村民自主創新創業創收,忠良村從2006年的1家農家樂,發展到現在20多家農家樂,極大地提高了村民的收入水平,鄉村旅游成為忠良村的一顆“搖錢樹”。近年來,村民的居住條件也得到了極大改善。在村集體的統一規劃下,村民大多在自己的宅基地上蓋起了四層小樓,自住綽綽有余,還有足夠空間作為民宿拓展收入來源。

  發展路徑

  忠良村以打造美麗南方田園綜合體為載體,不斷完善規劃引領、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建設機制,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鄉村振興發展模式。

  規劃村容村貌。忠良村按照“產村互動,農旅結合”的發展思路和“生態、自然、環保、休閑”的總體理念制定了建房規程,并對全村房屋進行科學規劃和改造,對于舊房采用修舊如舊的方式,保留了原有的泥磚墻、青瓦頂,恢復了院落原貌,原汁原味保留了舊屋古樸的風格,留住了鄉愁。在新村建設方面,按照嶺南民居街巷式建筑風格進行布局,以“坡屋頂、斜屋面、白墻、灰瓦、高度低于四層半”的統一標準,進行整體規劃,堅決杜絕了違法占地違法建設的行為,將忠良村建造成了一個整齊、優美、有序的村落。

  完善環境整治。“重環保,禁污染;護生態、利后代”,忠良村將環境保護、環境整治寫到村規民約當中,讓環境保護成為一種習慣。忠良村對村道清潔采用分人分路分段管理,對垃圾清理不留死角,調研過程中隨處可見垃圾分類箱、清潔鄉村民情熱線,如果需要可隨時與清潔人員聯系。在水體治理方面,忠良村采用生態修復技術,完成水體凈化并構建完善的水生態系統,恢復水體自凈功能,使水體保持“水面清,水質好,水體活,水色透”的狀態。現在忠良村已然成為一個村道綠樹成蔭,荷塘水清魚歡,環境整潔優美的生態宜居新農村。

  注重文化傳承。忠良村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人文資源,遠到忠肝義膽的梁、楊二公,近到國歌詞作者田漢、詩人艾青、畫家李可染等,都曾在這里留下奮斗的足跡和珍貴的文化資源。著名作家陸地也曾在此創作廣西壯族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美麗的南方》。忠良村不僅銘記傳承了先人的優秀品質,還專門為此保留建設了農耕文化展示館、土改文化展示館、知青文化博物館、美麗南方博物館等,鐫刻了綿延數千年的歷史文化,見證了一代代人的青春歲月。

  加強產業培育。忠良村積極引進培育鄉村發展的優勢產業,按照美麗南方風情景觀、休閑農業核心示范區、古風南韻風情村以及開心農場游樂園、科普體驗百果園、綠色蔬菜種植園和南國玫瑰種植景觀園的規劃,打造匯集賞花、摘果、運動、娛樂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忠良村在產業培育方面不僅引進了相關企業,更是充分考慮自身現有條件,對舊房進行集中改造,利用農家土雞、土鴨、土鵝、河魚等具有農家特有風味的飲食,打造具有特色的農家樂和特色民宿,通過一系列舉措留住了游客,留住了企業。

  加強“兩委”建設。忠良村嚴格按照“雙強”型黨員干部要求,調優配強班子,以村“兩委”換屆為契機,把政治素質高,懂文化會管理、致富能力強的經濟能人、大學生村官選配到村“兩委”班子中來,提升加強村“兩委”整體素質和戰斗力。除此之外,黨支部鼓勵新任干部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提高履職能力、“創帶”能力和服務水平,并創新性地把黨組織建設在產業鏈上,成立忠良村產業協會黨支部,以及農家樂、百果園等功能型黨小組,每周一定期召開“兩委”例會,研究學習政策文件、交流溝通工作情況、研討推進鄉村發展事宜等。

  培育新型農民。村黨支部充分利用廣播電視、遠程教育網絡、遠教傳聲筒等宣傳教育媒介,充分利用農民學校、科技示范園等場地資源,對農民開展種養技術培訓、創業就業培訓、農村經紀人培訓等,積極鼓勵村民轉變觀念,挖掘鄉村“土”味特色,在“土”味中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忠良村組建“田專家”“土秀才”等師資隊伍,僅2017年就累計開展培訓多達20次,培訓農民超1000人,極大地提高了農民知識水平和增收致富的能力。

  政府大力扶持。自美麗南方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啟動至今,各級財政資金累計投入近8億元,吸引社會資本投入18億元,僅2017年田園綜合體產業化扶持項目就多達12個,目前均已建設完畢。除資金項目扶持外,地方主管部門還選派優秀黨員干部開展駐村工作,在一線幫扶田園綜合體的建設和發展,地方各級農業部門、農業科研院所更是為其提供了大量的科學技術支持。

  發展路徑的思考

  要做好鄉村規劃。要對鄉村進行全面深入調查,要依據當地的資源稟賦、人文特征、歷史傳承做規劃,對村落建筑、產業布局、歷史文化等做整體性、長遠性、有針對性的規劃,有效優化布局,配置發展資源,不能“只見新房不見村”,不搞大拆大建,不能千村一面,要體現當地特色。

  要堅持黨建引領。鄉村要振興,黨建引領尤為重要。通過黨建引領,大力推進精神文明建設,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建設美麗鄉村,吸引有志之士到農村來,把農村作為干事創業的熱土,促進鄉村振興。基層黨組織要著力構建良好發展環境,引進外來企業,推薦農民就業,保障農民權益。

  要抓好環境治理。要把農村垃圾、污水作為鄉村建設的重點環節著力抓實抓好。農村垃圾處理要圍繞推行垃圾分類和建設垃圾終端處理設施開展工作,建立“村收集、鄉轉運、縣處理”城鄉垃圾一體化處理模式。農村污水盡量采用生態修復技術,完成水體凈化并構建完善的水生態系統,恢復水體自凈功能。

  要加強產業支撐。要把產業培育當做鄉村發展和振興的重點,因地制宜地發展新型業態,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變“輸血”為“造血”,妥善處理村美和民富關系,促進鄉村建設可持續發展,不斷增加農民群眾收入。

  要弘揚農耕文化。要搞好農耕文化的傳承、保護與開發,要把當地獨具特色的農耕文化、人文精神與和諧理念充實到鄉村建設之中,深層次挖掘鄉村文化元素,利用好村里現有的文化陣地,傳承文化,宣傳文化,傳播正能量,提升鄉村發展文化內涵。

  要突出農民主體。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注意突出農民主體地位,在強調各級黨組織和政府的責任及作用,以及動員組織社會力量參與的同時,絕不能忽視農民的主體作用。農民是鄉村振興不可或缺的主要參與者及受益者,鄉村振興的前提就是順應億萬農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讓廣大農民在鄉村振興中有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單位:農業農村部信息中心)

責任編輯:蔡薇萍
    
中國農村雜志社| 關于本網| 版權聲明| 期刊訂閱| 免責條款| 廣告招商| 聯系我們|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 新聞熱線:010-68251888 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電話:12321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郵箱:crnewsnet@126.com 技術支持:北京睿思鳴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法律顧問:北京鑄京律師事務所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