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自媒體的快速發展和非虛構寫作的火爆,每年春節前后,不少在大城市工作、生活的“知識分子”回鄉后紛紛撰寫各類返鄉筆記,頗受歡迎。目前,有不少網絡媒體、自媒體平臺推出了返鄉筆記、返鄉非虛構寫作的征文活動,網絡上出現了大量返鄉筆記。
從前幾年網絡上爆紅的返鄉筆記來看,雖然每篇返鄉筆記都打著非虛構寫作的旗號,但實際上其中不少返鄉筆記是虛構寫作,實質上是進行文學創作,只不過以非虛構寫作的噱頭來欺騙讀者,博人眼球罷了。比如,火爆2016年春節的三篇返鄉筆記:《霸氣媳婦回農村:光干活不讓上桌掀翻了自己做的一桌子菜》《春節紀事:一個病情加重的東北村莊》《上海女孩除夕夜逃離江西農村》等,經過調查鑒定,均是虛構之作,屬于虛假信息。就在近日,刷屏朋友圈的《一個出身寒門的狀元之死》也被人質疑其真實性,創作團隊回應稱只是在細節處進行修改。
非虛構寫作、返鄉筆記,雖然不同于嚴肅的新聞報道,但真實性仍然是非虛構寫作、返鄉筆記的核心原則,這一點不能逾越和突破。因為在廣大讀者看來,非虛構寫作、返鄉筆記寫的都是真人真事。這決定了創作者不能為了博人眼球,制造噱頭,引人關注,增加流量,追求“10萬+”,把非虛構寫作的返鄉筆記寫成“知音體”,甚至在里面販賣社會焦慮,這就背離了起碼的社會責任。而且,這類打著非虛構寫作而進行實質性虛構寫作的返鄉筆記,不但不能讓大城市的人正確認識農村,反而會加劇人們對農村的誤解、誤讀,更加不利于抹平城鄉之間的鴻溝。
鄉村振興,離不開城市人的支持和關注,撰寫返鄉筆記,把真實的鄉村生活、農業現狀、農民狀況展現在城市人、大眾面前,這確有必要。在此,筆者呼吁撰寫返鄉筆記的人,一定不要使用虛構手法寫返鄉筆記,要寫真實的返鄉筆記。在這一點上,不妨學習費孝通老先生當年撰寫《鄉土中國》那種深耕鄉村的精神,而不是看一眼就一篇返鄉筆記。同時,網絡媒體、自媒體平臺要加強自律,對進行虛構寫作的返鄉筆記及其創作者,要給予“拉黑”“封殺”等處理,倒逼人們撰寫返鄉筆記守住真實的底線。
(山東省臨沂市)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62
京公網安備 11010802021749號 京ICP備14010675號-1
中國農村雜志社唯一官網 版權所有 仿冒必究 轉載請注明